6 年前,杭州一傢人為送女兒出國留學,不惜賣掉傢裡唯一的房子,150 萬的賣房款光留學就要花去 120 萬,剩下 30 萬僅夠支撐再買一套新房的首付。
6 年後,女兒終於結束 " 預科 + 本科 + 研究生 " 的學習課程,打算回國找工作。
然而,讓這位海歸大跌眼鏡的是,國內的薪資待遇遠遠低於自己的預期,大多數公司都隻開出幾千塊錢的工資,甚至最低的一傢公司才給她 2000 底薪的 offer。
這讓她備受打擊,自己滿載傢人期望,出國學習生涯長達 6 年,前後投入加起來將近 200 萬,卻隻換來眼下冷冰冰的現實,讓人一時無法接受。
近些年,隨著留學生隊伍的逐漸壯大," 海歸 " 人才不再像 10 年前那樣受到公司的青睞。
甚至有些時候,對於用人單位來說還不如國內 211、985 院校畢業的學生 " 性價比 " 高,導致很多 " 海歸 " 變 " 海帶 ",原因有下:
①如今的海歸不再是傳統印象中的 " 留學精英 ",這個群體基數很大,但是基本素質參差不齊,分化現象越發嚴重。
相對於早些年 " 學而優則留學 " 的情況,目前的海外留學生群體中不乏一些單純為瞭 " 鍍金 " 而留學的人,隻要有錢出國又有何難。
這樣一來,原本就沒有基礎和學習規劃的學生,出國也很難學好課程,單憑海外留學的背景歸來,自然不能滿足用人公司的實用要求。
②在國外留學意味著習慣瞭他人的文化和社會習俗,回到國內,一時難以適應國內的環境,給企業單位留下 " 不接地氣 " 的印象。
③他們的隱性優勢,比如獨立生活、學習的能力,開闊的眼界等,在跟國內學生競爭時,顯得不那麼突出,以至於企業看不到給他們更高的待遇的價值。
④海歸更有自信的英語能力,國內學生現在也不甘示弱。
那麼,現在海外留學到底值不值呢?
媒體對於 "200 萬 " 和 "2000 塊 " 形成強烈反差的字眼的報道,讓事件更富戲劇化,容易吸引到更多的眼球,但也誇大瞭事件的影響,忽略瞭事實的真相。
那些真正通過留學獲得真才實學,從而回國實現自我價值的案例大有人在。
更單純的留學動機、更長遠的職業生涯規劃才是他們實現自我價值的主要原因。
李彥宏
百度公司總裁,1991 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信息管理專業,後赴美深造,在佈法羅紐約州立大學完成瞭計算機科學研究生課程。
在美 8 年,先後從事過道瓊斯公司的高級顧問,《華爾街日報》信息系統設計等工作。
後在美取得瞭一系列驕人的成績,1999 年決定回國創業,建立瞭百度。
張朝陽
搜狐 CEO,曾在麻省理工學院獲得博士學位,並繼續從事瞭博士後研究,後任 MIT 亞太地區 ( 中國 ) 聯絡負責人。
這些經歷為其日後在中國創建 " 愛特信 " 互聯網公司,並創立 " 搜狐 " 打下瞭必不可少的基礎。
俞渝
當當網聯合總裁,本科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後就讀於俄勒岡大學國際研究碩士班,並於 1992 年獲得紐約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金融及國際商務 MBA 學位。
在英國創業,並與李國慶共同創立當當網。
他們引領中國互聯網行業的發展,這一系列成就,海外留學的經歷和資源的影響不可謂不重,而這些早已不是 200W 留學費能衡量的。
細數這些成功海歸人士的基本特征,是國外留學的經歷,讓他們接觸到最新的學科前沿,接受瞭國際化大公司的文化、制度訓練,最終能夠將西方的良好思維模式與中國國情結合。
當然,不止商業,國內其它眾多領域的頂尖人才中,也匯集瞭大量海歸人士,在這裡不一一列舉。
同是海歸,是什麼讓他們的人生軌跡劃向截然不同的方向?
①成功海歸人士大多不以單純的 " 鍍金 " 為目的留學,而是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專業,獲得更寬闊的視野,在這個過程中順其自然地一步步取得成就,最終實現自我價值。
②他們大多有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跟隨自己內心的 calling,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留學的目標是什麼,以後能做什麼。
李彥宏回憶自己留學前的情形時說到:
"1987 年,我如願考上北京大學圖書情報專業。北京大學自由、多元的氛圍,讓我養成瞭獨立思考的習慣。
但是很快我發現,相比我就讀一個跨界計算機專業的初衷相比,我的專業與計算機相關的課程較少,內容也比較簡單,因此出國成瞭一個順理成章的選擇。
下一步該怎麼做?
首先,我要求自己能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比別人更深入一些。當時雖隻是一名本科生,我卻每天都會到北京大學圖書館裡閱讀專業相關的最新論文,提升專業水平;
其次,從大三開始,我就買來托福、GRE 等書籍瘋狂學習,過著教室—圖書館—宿舍三點一線的生活,目標就是留學美國、鎖定計算機專業。
我是個崇尚專註的人,所以一旦認定方向就不會改變,直到做好為止。"
這位杭州女留學生,當年,父母讓她出國留學的動機是 " 學習成績中等,與其在國內考一所普通大學,不如跟著留學大潮出國闖一闖,還能避開高考 "。
選專業的原因大抵是因為金融專業比較熱門,未來好找工作,但實際上對金融不甚瞭解。
後來,在大三的時候,因為掛科並無意地錯過瞭聽證會,被學校勸退,勸退對於她來說,相當於大學幾年上百萬的投入打瞭水漂。
於是不得不選擇止損,轉專業去稍差的學校讀研究生,代價是多讀 2 年……走得越遠,投入的成本越高,越難回頭。
很多迷茫的留學生,回顧自己的留學生涯,發出這樣的感嘆:
" 因為我們當初根本沒想明白為什麼走,所以回來才會茫然。
當時大傢都出國,傢長也跟風讓我們走,在親戚面前,誰傢孩子出國瞭就有面子,就是成功,誰沒留在當地就是失敗。
沒有人去想著規劃職業,規劃人生,所以回來才會茫然。
這是自己留學悟出來的最大道理。"
誠然,不是所有人都像李彥宏一樣擁有聰穎的天資、絕佳的機遇和天時地利人和等等要素。
但是,不可否認,單純以留學為目的的留學是他獲得成功重要的一步。
所以,單純的考慮出國留學花那麼多錢到底值不值, 沒有意義。
但是,至少我們知道,單純地追求 " 高學歷 " 和 " 有錢途 ",這樣的留學目標的確已讓我們吃瞭很多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