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薦書:新學期,從閱讀開始

02-28

編者按

讀書雖不能享受生活,卻能享受生命。讀書不能滿足物質的欲望,卻能得到精神的充實和靈魂的完美。

新的學期,宜學習,宜思考,宜讀書。快把清華經管學院錢穎一院長推薦給新生的十本書加入你的閱讀計劃吧。

《魔鬼經濟學》

史蒂芬 · 列維特、史蒂芬 · 都伯納著,劉祥亞譯

廣東經濟出版社

【內容簡介】

《魔鬼經濟學》中確立瞭一個有悖於傳統智慧的觀點如果說倫理道德代表瞭我們心目中理想的社會運行模式的話,那麼經濟學就是在向我們描述這個社會到底是如何運行的。

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巧妙分析,得出瞭種種令人跌破眼鏡的結論。他將教會你如何用數據分析你所看到的世界;他將告訴你:真實的世界原來是這樣的……

《公正:該如何做是好?》

邁克爾 · 桑德爾著,朱慧玲譯

中信出版社

《公正:該如何做是好?》是邁克爾 · 桑德爾在哈佛大學開設的有關公正的公開課,成為哈佛本科生熱捧的課程,其在網上公開的課程視頻也創造瞭超高點擊率。本書《公正》就是在這門課基礎上形成的。正如書名的副標題 "what ’ s the right to do?" 所言,邁克爾 · 桑德爾教授主要探討瞭 " 什麼是公正 " 這一古老而又永遠年輕的話題。

本書集中論述瞭 " 公正 " 這個在任何社會都普遍存在的問題。在關於管理目的的論述中,一般會講到兩個目的,即做正確的事(正當的或者公正的),以及把事情做正確。作者使用一些有些極端確又真實的案例,緊緊抓住我們的判斷神經,並逐步深入探討我們背後判斷的邏輯以及一些道德和價值觀。文章幽默又非常犀利,對於各種關於公正的進路分析得絲絲入扣,對各種反駁的觀點也幾乎羅列出來,是一本能引發我們思考,又有助於開闊我們思維的好著作。

《回歸大學之道》

德雷克 · 博克著,侯定凱等譯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在大量實證研究的基礎上,德雷克 · 博克考察瞭美國大學生取得的進步與本科教育的目標之間的差距。作者得出的結論發人深省。雖然大多數學生在很多重要的方面都有長獲,但是在寫作、批判性思維、數理能力和道德推理等方面的能力還遠未達到期望的水平。

德雷克 · 博克進一步指出,現在很多重要的大學課程都由缺乏經驗的教師在擔任。雖然已經出現瞭諸多教學方法,很多教授依然沿襲那些業已證明是低效的教學手段。而在課程改革時,教師們卻對這些現象視而不見。教師們討論更多的是教學內容,殊不知,對大學生影響更深遠的是教學方法。

在本書的結尾,作者就改善大學生的學業水平,向大學教師和大學的領導者們提出瞭若幹建議。美國大學取得的成就固然可喜,但作者向教師們提出的批評卻是振聾發聵的。

《史蒂夫 · 喬佈斯傳》

沃爾特 · 艾薩克森著,管延圻等譯

《史蒂夫 · 喬佈斯傳》由著名作傢沃爾特 · 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在過去兩年與喬佈斯面對面交流 40 多次、對喬佈斯 100 多位傢庭成員、朋友、競爭對手和同事的采訪的基礎上撰寫而成。

值得一提的是,《史蒂夫 · 喬佈斯傳》的珍貴性在於,在喬佈斯生命的最後日子,除瞭醫生、傢人外,本書作者艾薩克森是喬佈斯少數見到的幾個人之一。最後一次采訪結束時,艾薩克森曾忍住內心的悲傷問喬佈斯,他二十年來拒絕媒體、刻意註重隱私,為何在過去的兩年裡,為瞭這本書,對自己如此開放。喬佈斯回答說:" 我想讓我的孩子們瞭解我,我並不總跟他們在一起,我想讓他們知道為什麼,也理解我做過的事。"

《大繁榮:大眾創新如何帶來國傢繁榮》

埃德蒙 · 費爾普斯著,餘江譯

經濟如何增長?經濟繁榮又來自何處?繁榮的源泉在今天為什麼受到威脅?在本書中,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德蒙 · 費爾普斯根據畢生的思考對此提出瞭革命性的觀點。

為什麼經濟繁榮能於 19 世紀 20 年代到 20 世紀 60 年代在某些國傢爆發?它不但生產瞭規模空前的物質財富,還帶來瞭人們的興盛生活——越來越多的人獲得瞭有意義的職業、自我實現和個人成長。

《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

賈雷德 · 戴蒙德著,謝延光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為什麼是歐亞大陸人征服、趕走或大批殺死印第安人、澳大利亞人和非洲人,而不是相反?為什麼小麥和玉米、牛和豬以及現代世界的其他一些 " 瞭不起的 " 作物和牲畜出現在這些特定地區,而不是其他地區?

在這部開創性的著作中,演化生物學傢賈雷德戴蒙德揭示瞭事實上有助於形成歷史最廣泛模式的環境因素,從而以震撼人心的力量摧毀瞭以種族主義為基礎的人類史理論,因其突出價值和重要性,本書榮獲 1998 年美國普利策獎和英國科普書獎,並為《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作品。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

尤瓦爾 · 赫拉利,林俊宏譯

十萬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個人種,但為何今天隻剩下我們這一種 ( 智人 ) 十萬年前智人 ( homosapiens ) 隻是非洲角落的一個毫不起眼的族群,對地球上的生態系影響力和螢火蟲、猩猩或水母差不瞭多少。為何這個物種最終成為地球的主宰?智人究竟是如何導致其他人種和巨型哺乳類動物的滅絕?金錢和宗教從何而來,又為何會產生?人類創建的帝國為何一個個衰亡復又興起,而且少數民族竟能統治遠比自己龐大的族群?為什麼地球上幾乎每一個社會都有男尊女卑的觀念?為何一神教成為最廣為接受的宗教?科學和資本主義又是如何成為現代最重要的信條?我們真的瞭解自己嗎 ? 我們過得更加快樂嗎?

在書中,作者不僅寫出瞭一部宏觀的人類簡史,更是不斷見微知著、以小寫大,讓你理清人類發展過程中的重大脈絡,重新審視我們自己。

《尋路中國:從鄉村到工廠的自駕之旅》

彼得 · 海斯勒著,李雪順譯

《尋路中國》一書有幾條不同的線索。它首先敘述瞭我由東海之濱沿著長城一路向西,橫跨中國北方的萬裡行程;另一條線索集中講述瞭一個因中國汽車業的高速發展而發生巨變的鄉村,在這裡,我特寫瞭一個農民傢庭由農而商的變化經歷;最後,則是中國東南部一個工業小鎮的城市生活場景。書中所描述的這種由農而工而商、鄉村變身城市的發展,正是 1978 年改革以來中國所發生的最重要的變化。

本書探討經濟,追蹤發展的源頭,內容包括:城墻,村莊,工廠等內容,讓人們看到一個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大地。

《上學記》

何兆武著

生活 · 讀書 · 新知三聯書店

何兆武教授的這部口述濃縮瞭 20 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的心靈史。它敘述的盡管隻是 1920 年代 -1940 年代末不足 30 年間他學生時期的陳年往事,卻蘊含著一個飽經滄桑的老人對整個 20 世紀歷史的反思,對我們重新認識過往、觀察現在以及展望未來都有著重要的啟迪,這大概是這本書能夠激起讀者廣泛共鳴的原因。

這本書同時又是很個性化的,何先生不憚於表露自己的真情實感,不忌諱議論先賢的道德文章,既樹立瞭理性的尊嚴,又使自己的性情展露無遺。在目前這個功利滔滔的的世界上,何先生對知識與真理的熱誠仿佛一股清泉,可以沖洗那些被免得熏染的心靈,使其復現潤澤。這也是老一代知識分子風范的存照。任何津津樂道於名人八卦消息的解讀,都大大偏離瞭何先生的志趣。

《中國在歷史的轉折點:當代十賢訪談錄》

馬國川編

《中國在歷史的轉折點》由資深媒體人馬國川對吳敬璉、厲以寧、江平、茅於軾、資中筠、高尚全、餘英時、李澤厚、許倬雲、袁偉時等當代 10 位最具影響力的華人學者的采訪對談整理而成。

圍繞中國改革的主題,涉及制度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社會轉型、經濟變革、司法改革、民生保障、文化重建、道德塑造等關系每一個中國人命運的重大命題,深入剖析一百年間尤其是改革開放 30 多年來中國政治、經濟及社會轉型的真實內在邏輯,為站在十字路口的今日中國尋求歷史方向性的道路。

相關閱讀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