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一萬和月入十萬的根本區別在哪裡?

02-28

後臺回復【人力君】領取職場資料 ~

作者:惡魔奶爸

來源:惡魔奶爸 Sam ( lxg-milk )

編輯:人力君

正文共:2551   字   4   圖,預計閱讀時間:7   分鐘

為什麼你和別人的月薪會差瞭一大截?聊瞭許多關於自身的奮鬥、機遇、專註之後,我們再往高處走走,看看國傢的政策、科技、歷史的發展對於我們每一個微小個體的影響 ~

人力君

網上有很多那種為什麼別人月薪十萬,你月薪一萬都沒有的帖子,每次都寫一堆很有意思的結論總結,比如什麼要專註,要高效,要知行合一,要事事兼備。

這種文章的作者和讀者,我認為是共同患有一種嚴重的精神類疾病,個人稱之為 " 職場妄想狂癥 ",或者說," 習慣性白日夢不可救藥者 "。

這類人的共同特點就是熱愛強行聯系,把一些不相幹的因素強行聯系到一起,然後狂妄自大到認為,隻要做到瞭這幾點,那麼就一定能達到理想目標。

但就社會還有個人命運這麼復雜的事情來說,不可能有什麼強因果聯系,頂多是從大方向上,稍微分析下為什麼一些職業收入低,一些職業收入高罷瞭。

影響這些職位的根本性因素,完全不是個人表現,主要還是看科技,國傢政策,以及歷史發展。

1

職位的可替代性

一般來說,職位可替代性越高,工資就越低。

這一點在體力勞動中的表現尤為明顯,環衛工人,清潔工,血汗工廠工人,辦公室文員等等,都非常低薪。

但這裡需要註意的是,目前來看,幾乎所有的初級職位和工作,可替代性都很高,所以對職位最重要的評估標準,是要看這個職位在未來,是否有可能變得不可替代。

很多人的職場誤區也由此而來,大傢都覺得文科無用,商科無用,隻有工科才有用,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因為文科或者商科學生,畢業後一般做運營,市場,銷售等工作,這類工作最大的特點是資源和經驗富集,一個 5 年經驗的銷售或者市場經理,處理日常事務,肯定要比新人銷售,要容易得多,他所具備的價值,對公司來說,無比寶貴。

比如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的收貨部經理老金,一般人都覺得這個工作沒啥技術含量,的確如此,但換你來,你就是做不瞭,因為經銷商和采購商跟你不熟,不信任你,你工作沒法開展,必須老金上。

反過來,很多工科生,畢業後是做 service engineer,主要就是做維修和銷售支持,工作第一年做的事情,和工作十年後做的事情沒什麼兩樣,自己的經驗和人脈,對於自己的工作,完全不會有任何幫助,這種職位,才是真正知名的。

所以當你隻能找到可替代性較強的工作時,不要看這個工作的存量,也就是不要看它起薪多少,而是一定要看這個工作的增量,在未來,它是否具備不可替代性。

2

是否符合當代科技的發展方向

註意,這裡說的科技發展方向,而不是科技含量。

事實上,並不是科技含量越高,收入就越高的,舉個最簡單例子:

航天航空技術知道吧,代表瞭最高技術含量,人類的未來星辰大海——工資高嗎?

生物科技牛逼吧,克隆復制培育,解開偉大的生命起源,技術含量杠杠的——這個專業的學生,找得到對口工作嗎?

醫生厲害吧,學醫苦吧,知識文化豐富吧,技術含量高吧,三年之後來三年,三年之後又三年,都畢業十年瞭老大,高中同學都買房買車瞭,我們還委培哪?!

很多年以前,就有瞭搞導彈的,比不上賣茶葉蛋的說法。

可見技術含量,技術門檻,跟待遇壓根兒就沒關系。

跟人類的科技發展方向有關。

第一次科技革命,科技發展方向是工業,實業為主,那時候開企業,做工廠,就可能發大財,而且一個印刷工廠學徒,都有可能成為美國國父。

第二次科技革命,是電力革命,電氣工程火瞭,所以一個報童,可能創立艾默生,一個貧寒農民子弟,可能創立西門子。

到瞭現在正在發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歷史書上全說錯瞭,說是原子革命,生物革命。

於是去學能源學核電學生物學化學學醫學的都傻眼瞭。

當代的科技發展方向就一個,信息技術,也就是所謂的 IT

寶潔公司,作為輕工業日化用品的行業恐龍,可以說是一流好公司瞭吧,但是你進去起碼要奮鬥八年,至少要當上瞭華東地區總監,才有可能年入百萬。

而當年進入華為搞通信的小銷售,做的好可能第二年第三年,就能拿到百萬年收入瞭。

因為新興行業的存量和增量,都不是舊行業能比的。

我印象特別清楚的一件事,讀初一時候,報紙就開始鼓吹互聯網泡沫,同時不斷大吹 21 世紀是生物的世紀,從 03 年吹到我大學,每一年都這麼吹。

現在快十五年瞭,還是每年都這麼吹。

與此同時,程序員的起薪從當年的兩千,漲到現在的 90 後能拿 50 萬起薪。

而生物專業的同學。。。

更重要的是,IT 行業不是我們所想象的那樣,非常狹窄,隻在固定 IT 領域行事。

錯瞭,完全錯瞭!

但凡任何一種新科技出現,它最後發展的結果,必然是涵蓋瞭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

第一次科技革命,搞出重工業輕工業日用品,如今我們根本離不開這些產品,

第二次科技革命,全世界用上瞭電,電氣工程也大行其道,傳統的工廠用蒸汽機,現在立刻棄之不用,用發電機,

第三次科技革命,IT 產業,人工智能,現在看看,智能無人駕駛汽車,智能傢居,就連大工廠重工業,都開始搞智能工廠。

這些所有事情的背後,都離不開屏幕背後程序員哥哥們寒光閃閃的眼鏡和微笑。

這幾年,哪怕是傳統快消領域,比如寶潔和箭牌,銷售額都大受打擊,甚至年年下滑,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互聯網電子商務的沖擊,以及各大新媒體傳播渠道的改變,對這些傳統行業的沖擊幾乎是致命的。

IT 產業,就是在不斷的改變並蠶食著傳統行業,甚至殺死傳統行業。

至今還不能理解這條基本常識,甚至還高唱互聯網泡沫的人,前途隻有一個字:死。

總結,選行業,要選擇代表時代發展的科技領域,而選職位,要註意選增量,讓自己不可替代——如何看增量,你去問問匯報線,問問這個職位頂頭老大給自己的職位規劃和前途,就全都明白瞭。

當然這點對新行業高科技未必有參考性,比如程序員,很多人都認為增量不行,吃青春飯,沒有前途,因為你看不到 45 歲的程序員。後來才發現,寫代碼在大陸興起也就才 10 幾年十年,你當然看不到 40 多歲的程序員瞭。

所以更多具體的增量判斷,還請結合職位,行業,和科技,謹慎判斷。

這個,才是真正的,月入一萬和月入十萬的根本區別。這和你的工作習慣,吃苦耐勞沒關系。富士康的流水線工人最吃苦耐勞,做事效率最高最講究團隊合作,我對工人們抱有最大的敬意和尊重,但他們的工作,不論是科技發展,還是增量,都不怎麼高。所以你用雞湯邏輯去判斷職場,得到的結論必然是徹底錯誤的。

希望我說得足夠清楚瞭。

作者:惡魔奶爸,青年創業者,曾任資深獵頭顧問,五百強人力資源總監,個人公眾號:惡魔奶爸 Sam(ID:lxg-milk),轉載授權請添加個人微信號:emonaibazhuli

重點回顧

職位的可替代性

是否符合當代科技的發展方向

2018,為提升企業的用工管理水平,人力資源管理在各地陸續舉辦線下沙龍。具體時間、城市如下,報名請識別表格中二維碼或點擊文章左下角 "閱讀原文"

戳原文,查看更多內容!

相關閱讀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