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 閱讀和寫作是中國學生最怕的兩件事情,一是讀不懂,二是不會寫。人人都在說難的時候,市面上又有閱讀和寫作的千百種技巧,仿佛真的有一條捷徑幫你輕松搞定閱讀和寫作。真的是這樣麼?江蘇省特級語文教師曹勇軍,根據他 37 年的教學寫作經歷,談一談他是如何看待語文教學中的讀和寫。
文 | 韓智鑫 編輯丨李臻
攝影丨洪宇哲
十月南京的夜晚已經有瞭濃厚的涼意,走在大街上,路上的行人裹緊身上單薄的秋衣,急匆匆地向傢的方向趕去。周五晚上,位於鼓樓大街不遠處的南京第十三中,平時擁擠喧鬧的校園也逐漸安靜下來。
晚上六點時分,四樓辦公室的一頭亮起一盞燈光,隻見一些還穿著校服的學生快步往這間亮起的教室走去。不一會兒,教室裡便聚滿瞭青春稚嫩的面龐。圍著長桌的椅子都不夠瞭,學生紛紛拉過屋子一角堆著的椅子,仍是圍成一個圓圈。
你仔細觀察,這群孩子的面前都放著一本書,雖然版本有些不同,但都是一個共同的名字。這本書的名字便是這次夜讀的主題,閱讀梭羅的《瓦爾登湖》。坐在門口的那位中年男子,就是學生們的語文老師曹勇軍。
( 曹勇軍老師 )
曹老師是江蘇省特級語文教師,首批教授級高級教師,南京市第十三中語文老師。同時,他還是蘇教版初中、高中語文教科書編寫組核心成員,參與蘇教版初中高中語文教科書的編寫。這些年來,他在全國各地開設講座和教師觀摩課,宣傳推動語文教育教學改革。
今年,已是曹老師從教的第 37 個年頭。在他看來,我們現代學校的語文教育出瞭點問題。他說," 現代的年輕人基本上都不怎麼看書瞭,覺得讀一點課文就不錯瞭,剩下的時間就是做做卷子,刷刷題,應對考試。"
當然,考試這種形式之所以能夠存在,並且得到老師和社會的認可,確有其合理性。畢竟,大規模大范圍的情況下,想要快速瞭解一個學生的讀寫能力,的確需要有套嚴格的測評手段。但是,在曹老師看來,我們的語文教育不應該培養一個個隻會考試的機器,而是要培養具有人文溫度的 " 人 "。
而培養這種具有人文溫度的 " 人 ",語文教學需要擔負起讀和寫的任務。不過,曹老師的讀與寫不同於一般老師教學的讀和寫。
他在課堂上帶著學生一起進行時事演講,培養學生對現實的敏感,通過帶領學生不斷地追問和反思,極大地鍛煉瞭學生的思維深度。他的作文教學也不同於其他語文老師的作文教學,比如作文講評環節,他讓學生自己去改作文,在改作文中拓展學生對寫作的探索。
同時,在他看來,閱讀對於中學的學生來說,是提升思想深度的最好方法。他組建經典閱讀小組,有時還會帶領學生去南京歷史文化現場席地而坐,讓閱讀擴展到天地萬物之間,變成生活中的一部分。
課堂一隅小講堂
這裡的課堂一隅小講壇是曹老師語文課堂上開設的 " 課前 5 分鐘演講 " 的別稱。曹老師說,一節課隻有 45 分鐘,如何在教好既有課程的情況下,再教給學生們一點詩意的東西、一輩子有用的東西,這就需要講究方法瞭。這個方法就是曹老師最喜歡做的、也是很多屆學生都津津樂道的課前演講。
每節課,曹老師拿出 5 — 8 分鐘讓學生輪流做閱讀演講或者時事演講。舉個例子,學生可以講最近讀的一本書。當然,不隻是簡單的復述而已。曹老師對學生的要求是,首先是近段時間內閱讀的一本書,並且是值得和同學一起分享的。學生可以介紹這本書的基本內容、精彩章節以及個人獨到的感悟和體會。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曹老師說,當他開始在這個以物理、化學為優勢學科的班級做這件事情時,他並不知道最終會做成什麼樣子。但是每做完一次,他和學生都會比前一次更興奮,更激動,更投入,對學生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除瞭推薦閱讀書目,到瞭高三,他開始引入社會話題的討論,對時事熱點進行評點。
這樣做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首先,從書目的選擇上,學生之間不存在代溝。所有的書目都是孩子自己去閱讀和推薦的,證明他們對這本書的內容是可以理解的。其次,從接受方的角度來說,其他學生也更容易接受自己同齡人推薦的書目。曹老師說,經常看到其他班的學生手裡拿著的書,正是前幾天自己班裡某個小朋友在演講中推薦的,那一刻感覺特別棒。
很多人會說,中國的孩子學傻瞭。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中國孩子在課堂上都習慣沉默內省。一旦讓他們表述一件事情,或者去評價一件事情,孩子的表達能力就不大行。而這種課中套課的微型演講正好可以彌補這一不足。
" 無心插柳柳成蔭 "。這樣一種看似與考試無關的一隅小講壇也給曹老師和他的學生們帶來瞭驚喜。2012 年高三下的第一次模擬考試,南京全市有 3 萬多考生,全校六七百個學生,滿分 70 分的作文,一類卷(63 — 70)的全市隻有 70 個學生,第十三中占瞭 15 — 16 個,曹老師班上就有 9 個人。
參加高考,班上還有一位姑娘成瞭當年南京市高考語文單科第一名,被市教研室請去在全市高三老師培訓會上介紹她的學習方法。而這些學生的優異成績,相當程度歸功於曹老師每節課上的時事演講。
一人演講,全班分享,大傢認真聽,積極參與討論。演講之後,曹老師隨機點班上兩個同學,來評價一下同學的演講,他自己也會做最後的點評。這樣一種參與互動的現場感,思維的碰撞,道德的拷問,也拓展和拉伸瞭學生的生命廣度。
曹老師說,每當提到高考作文,很多學生面臨的困難主要有兩個。一是,不知道寫什麼。不過,很多學生經過不斷地練習,到瞭高三,基本上可以毫無困難地寫出一篇文章,二是,不知道怎樣寫才能寫得好。曹老師課上,讓學生去做的時事熱點評論,極大地培養瞭批判性思維能力,給學生怎麼才能寫好作文做瞭示范。
為什麼說這樣做培養瞭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呢?
曹老師接著說,首先,現代社會,不管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人們每天接收的信息很多,那學生在選擇演講題目時,就是在有效地篩選信息並對龐雜的信息做一個判斷,接著他需要在這個信息表象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分析;
其次,曹老師也積極地讓一個個單獨的演講轉變為全體學生的思想共享,大傢彼此啟發,互相討論。爭論與思考,交織在演講課上。有的時候,學生就同一話題進行演講。當然,學生的演講稿也不是一次成型的,而是學生寫好之後經過曹老師的不斷指導修改。
曹老師一次次地在鼓勵他們,演講稿也一改再改,思維的深度逐漸增加。演講稿在課堂上最終呈現時,對其他同學來說,這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因為其他同學會對這位同學的內容進行評價。
學生們聽過多次時事演講,實際上也是經歷瞭多次的頭腦風暴和思維訓練。他們在寫文章時,會更講究思維的條理性和邏輯性,寫出的文章也更有力量,更有對象感,更有溫度。
在不斷修改中學習寫作
作為一名中學語文老師,曹勇軍完全沒想到有一天,他還會去巴黎參加國際寫作協會(WRAB)的年會,更沒有想到會和美國佛羅裡達大學教師學院教授傅丹靈老師就中美寫作教學展開對話,寫出瞭多篇有建設性的文章。
這一切的機緣巧合始於傅老師聽瞭曹老師的一堂常規作文講評課,深深認同曹老師的作文教學理念。
魯迅有一句話是," 無盡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 曹老師就讓大傢針對這句話,寫瞭一篇作文。
曹老師說," 一個班級的學生寫作文,當然有寫得好的,有寫得一般般的,也有寫得差的。我講評作文的時候,不是簡單地褒貶抑揚,告訴學生這是我們最好的作文,這個寫得太差瞭,簡直不像樣子。那沒有任何意義。"
曹老師一般講評作文的做法是,事先看好他們的作文。看過之後,分析出這次作文學生有哪幾種寫法,大體的優劣,然後從這幾種寫法中分別挑出一篇有代表性的作文,給學生佈置若幹個任務。
這次的作文講評仍是這種方法:
第一步,曹老師先講明這次學生的作文主要的寫法,具體觀點和怎樣構思展開,讓學生自己去看自己屬於哪一種寫法。
第二步,曹老師發下去之前印好的四篇文章。他說," 我挑的這四篇文章,基本囊括剛才提到的三種寫法。這些文章都是從學生作文中挑出來的,但不是最好的。有的好作文,是沒法學習的,因為它有明顯的個人風格。"
在這個過程中,曹老師會和學生一起分析這些作文哪裡比較好,哪裡需要有改進,同學對每一篇文章進行批註,接著小組討論,交換意見。經過這樣的討論分析,學生大致就知道這篇文章好在哪裡,還有什麼不足需要做進一步修改。
第三步,檢查自己的文章。這個時候,曹老師讓學生去審視這四篇文章中哪一篇最接近自己的寫法,並對照它的寫法為自己的作文做一個診斷。自己評自己,因為看過別人的文章,經過剛才的分析,已經有一個具體的范例,就明白自己的文章問題在哪兒。
第四步,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
傅丹靈老師聽完曹老師的這節課後,興奮地告訴他,其實她原本並沒有很期待聽這堂作文課。因為此行之前,她已經對美國的作文教學做瞭很多研究,想來看看中國的作文教學。前前後後去瞭八九個城市,小學、初中、高中都轉瞭一圈,但是聽下來都感覺失望。
因為很多課都是老師拼命地在臺上講,給學生很多東西。傅老師覺得,這些並不能給學生寫作的指導。在美國,作文教學不該這樣。作文不需要滿堂教學生寫作技巧,而是需要讓學生自己去一步步地體驗如何去寫作。寫作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在不斷地修改的過程中完成的。
曹老師也一直都這麼認為:" 老師在課堂上講的東西再多,再好,學生不能變成自己的等於白說。寫作這項本領,隻有當學生在那裡,真真實實地在寫,哪怕是痛苦的一點一點修改,不斷挖掘,不斷提升。學生隻有體驗過這樣的甘苦,有瞭實際的體會,老師教的東西才能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能力。"
後來,曹老師去瞭佛羅裡達大學做瞭六個月的訪問學者,也讓他明白為什麼他的教學理念深受傅老師的認可。原來,美國的作文寫作,強調在真實的生活背景下,面對真實的交際對象寫作。與我們簡單地佈置一個題目,讓學生為瞭考試悶頭寫不一樣的是,他們更強調真實情景下任務驅動的寫作。
(曹老師帶領學生開展的語文讀寫專題計劃)
另外,曹老師說," 我們常常教育學生去讀經典作品,告訴學生這部作品是多麼優秀。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沒有意識到,當老師這樣說的時候,也容易嚇著學生。" 最好的方法是,告訴學生我們看到的所有經典的作品都是作傢最後的定稿。定稿很優秀很經典,但是不能反映作品寫作的過程。作者在完成你看到的定稿之前,可能經過瞭數次的刪減、修改。
曹老師說," 這個年齡段的學生還是很相信老師的權威的。很多學生看到老師推薦的名傢作品後,不敢下筆,非常沮喪。看瞭看自己的文章,再看看經典的作品,非常無能為力,認為自己寫不到那麼好。但是,一旦老師告訴他,名傢的稿子最初不是這個樣子,也是一遍遍修改而成為經典的,就讓學生有瞭寫作的自信和動力。寫作要強調過程,老師跟學生一起去修改,把自己寫作過程展示給學生看,告訴他們我一開始創作的也是一個不像樣的稿子,但是我不怕煩,我有信心,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去學習,去提高。"
(曹老師的書架一角)
中國的寫作更多地是強調告訴別人我已經知道的東西,僅僅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吐出來;而美國寫作強調的是,通過這樣一次次的修改,去拓展自己的思考,加深自己的認識,是一種過程性的寫作。如果說,一個是故步自封的話,那另一個就是不斷地開疆辟土。
曹老師坦言,他年輕的時候當老師,也到處在想找到一種可以走捷徑的東西,後來發現這真的是非常要命的想法。因為所有對學生比較有效的方法往往都是非常耗費時間和精力。而寫作,真的需要落到實處,需要老師帶著學生踏踏實實去寫,去不斷修改。
世界再大,帶學生一起看看
說起不斷地開疆辟土,曹老師說,他一直堅信:閱讀是學習語文的最好方法。為瞭改變學生隻做題不讀書的現狀,他在高二年級組建瞭跨班級的經典夜讀小組,利用每周五晚上讀書,一年讀 15 本左右。
在夜讀小組閱讀的書目的選擇上,曹老師也可謂是煞費苦心。看著這一些書目,外灘君問道,這些書學生讀得懂麼?
曹老師說,這也是夜讀小組隻對高二學生開放的原因。高一的學生剛剛進入高中,對高中生活還比較懵懂,來閱讀這些書籍可能會理解不瞭,而高三的學生因為要面臨著高考,時間比較緊張,也來不及。
(每周五晚的夜讀小組)
高二的這批學生就是夜讀小組的主力軍。當然,一個年級有幾百人,一起閱讀,老師精力又比較有限,照顧不瞭那麼多的人。所以,每年在高一下學期快暑假階段進行招募學生。
談及選拔的標準,他說,興趣當然是最重要的參考標準,但是僅僅有興趣還是不夠的,還需要能夠堅持下來。夜讀小組從 13 年開辦,至今已經是第 5 屆。每一屆都會有人因各種原因斷斷續續地走,也有人斷斷續續地進來。從最初的隻有十幾個人到現在需要經過面試來招人,可見夜讀小組越來越得到學生歡迎和傢長的認可。
(夜讀小組今年的閱讀書目)
那曹老師的閱讀小組都會閱讀什麼書呢?
曹老師說,他選擇的這些書目沒有涉及到古代的書,這個不是因為這些不重要,而是我們現在的教材已經對古典文學非常重視,大傢在平時上課的時候,已經花瞭很多時間,學瞭很多,學生現在不欠缺這些。課本在這方面已經做的很好瞭,他再來做這些意義不大。
那是不是偏現代的書就可以隨便選擇瞭呢?曹老師說,他選擇的這些書目裡面還是以經典書籍為主。
談及為什麼要讀這些經典書籍,曹老師也有自己的回答。
他挑選的這些書,讀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這些書籍不像一些小說、暢銷類書籍很好讀,容易讀,學生憑個人興趣都可以解決掉。他挑選的這些書,學生憑自己的個人興趣去讀,不容易讀下去。有的學生可能也會喜歡,但是自己去看不太容易看懂。這個時候,老師帶著大傢讀,適時的講解,更有利於學生的消化吸收。
曹老師還希望學生能夠看到漢語文字的典雅,回歸文字的真與美。曹老師說," 漢語文字是美的。學生自己去閱讀,品評文字中的‘吐納珠玉之聲’,這跟現代網上的互聯網語言有很大不同。"
其次,現代社會太浮躁瞭,我想教會給學生一些詩意的東西,讓人思考的東西。曹老師說," 世界再大,我想帶學生去看看。" 一方面是希望學生讀這些書,充盈他們的生命,建設他們的頭腦。像書目《1984》," 多一個人看奧威爾,就多瞭一份自由的保障 "。
另一方面,個體的生命有限,人們很容易困囿於個體的世界。擴充學生的精神世界,不局限於一厘一毫的得失,去發現多種思想的交織碰撞。曹老師說," 我帶著學生去閱讀,讓他們看到海子詩歌裡面蘊含的理想和激情。" 去閱讀王安石,發現不同的人對他的不同評價。即便是同一時期不同人物的傳記裡,王安石的形象就有很大反差。通過閱讀,體會人物的不同寫法,體會一個人的人生起伏,失意得意。
(10 月 8 日,曹老師帶領學生在臺城閱讀《大地上的事情》)
今年的 10 月 8 日上午,當大傢還在為第二天將要上班而煩心不已時,曹老師已經帶著他的學生將夜讀活動擴展到瞭室外。一幫學生席地而坐,仍舊是圍成一個圓圈,共捧一本書,閱讀葦岸《大地上的事情》。
那天,曹老師在朋友圈這樣寫道," 十月八日,我們師生在臺城共讀葦岸。十月,陽光初露,世界溫和,大道光明,石頭善良。十月,腳踏秋天豐滿的大地,品讀樸素如土地般敞亮信意的文字,觸摸與萬物榮辱與共的靈魂,遇見更加美好的自己……朋友,我在這裡,你在哪裡?"
曹老師說他最喜歡的讀書境界莫過於,"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著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陽光下,春風裡,人們沐浴、唱歌、遠眺,無憂無慮,身心自由。
外灘君心裡想,曹老師不是也一直帶著學生做這樣的事情麼?隻不過時節不同而已。
可閱讀和寫作本就不是一件分時節的事情吶!
相關閱讀
這位藤校寫作導師說,中國學生並不缺乏創意,隻是……
現在學校通用的 " 閱讀方法 ",其實消滅瞭孩子對閱讀的感覺
一篇談寫作的文章閱讀量居然過百萬,因為抓住瞭中國學生這個命門
整合全球優質教育資源
針對 21 世紀學習型傢庭的核心需求
外灘教育邀您加入 "VIP 專享 "
點擊下圖
瞭解更多 VIP 福利
▼點擊閱讀原文,立即開通外灘教育 VIP 專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