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在哈佛畢業典禮演講的中國學生,最想給學弟學妹的兩個建議

09-09

看點   去年 6 月,何江作為優秀畢業生走上哈佛大學畢業典禮發言臺,成為歷史上首位登上哈佛大學畢業演講的中國大陸學生。畢業後,何江前往麻省理工大學繼續博士後研究,今年入選瞭福佈斯全球 30 位 30 歲以下的科學以及健康領域青年俊傑之一。近日,外灘君有幸在上海和何江面對面交流。他給學弟學妹們提瞭兩點建議: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並最大化利用身邊資源去實現它。

文 |   張燃     編輯丨李臻

還記得去年在哈佛畢業典禮上發表致辭的中國學生嗎?

2016 年 5 月 26 日,何江通過層層嚴苛的篩選,從數萬名畢業生中脫穎而出,在哈佛大學的畢業典禮上作為研究生和博士生的畢業代表發表演講——他也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中國大陸學生。當天與他同臺發表致辭的,是全球著名導演史蒂文 · 斯皮爾伯格。

何江在哈佛畢業典禮上的致辭

今年初,何江還入選瞭福佈斯(Forbes)全球 30 位 30 歲以下的科學以及健康領域(30 Under 30)青年俊傑之一。

這位出生在湖南農村的 85 後年輕人,先是去中科大念本科,後來又輾轉來到哈佛繼續深造。從哈佛博士畢業後,如今他正在麻省理工大學做著博士後研究。

何江絕對稱得上是一位為人類的福祉而努力著的青年科學傢——他現在主要做的研究是肝臟組織工程方面的課題,以及癌癥早期的診斷檢測等。

何江接受外灘君專訪

如果你認為何江是那種不善言辭的理工科學霸,那你就大錯特錯瞭。在采訪當天,何江完全打破瞭我對科學傢的刻板印象。面對我拋去的問題他不僅能夠侃侃而談,甚至還時不時散發出一點小幽默。

在與何江一個小時的對談過程中,我瞭解到,即使是文化水平不高的農民父母,也依然還是通過各種方式給瞭何江良好的傢庭教育。而在大學時,他則勇於褪去初到大城市的怯懦,充分地利用身邊的各種資源,去成為更好的自己。

在外灘君看來,除瞭刻苦學習和鉆研精神,這些也都是何江能夠從農村走到哈佛不可或缺的因素。

誰說農村娃沒有好的傢庭教育?

1988 年,何江出生在湖南省寧鄉縣,一個偏僻落後的鄉村。何江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四五歲的時候,他就被帶到田裡跟著大人幹農活。小孩子下田,這在村裡並不罕見。在教孩子種地這件事上,農民們總是格外積極的。他們沒有辦法預測自己的孩子在未來能否走出這個村、這片田,而學會瞭種地,以後總歸是有口飯吃的。

或許放在早些年," 大學生 " 這個名號還是個矜貴的東西。但隨著大學的擴招,每年都好幾百萬的大學畢業生進入職場,就業率卻並不是那麼樂觀。一個技術工人的薪資可能比很多初出茅廬的大學生還要高。這也就導致瞭 " 讀書無用論 " 在鄉村的盛行。

好在何江的父母比一般的農民更有遠見一些。尤其是何江的父親,算是村子裡的 " 知識分子 ",讀過高中,也酷愛閱讀。所以,自何江上學以來,父親對他的教育一直特別上心。

" 他總是對我們強調說,如果我們想真正走出這個鄉村的話,一定是通過教育。這個觀念從我小時候開始,就無形中在很多事情上影響瞭我。" 何江說。

何江父母對其教育的關心,不單單體現在言語的鼓勵上,還體現在行動上。

何江說,在自己的傢庭環境下,身為農民的父母其實並沒有多少學習資源可以帶給他。但是相比於同齡人成長的環境,他覺得父母卻已經做到瞭最好。

小時候,何江的媽媽就喜歡與和孩子們一起讀書看書,或者讓兒子們給她讀書,講課本裡的故事。雖然她自己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但她很願意陪伴在自己孩子身邊一起學習。

何江的父親則會在孩子們睡前給他們講睡前故事,不管每天幹農活有多累。何江說," 我父親在鄉村裡是屬於讀書比較多的農民,比較愛讀一些雜書。當他讀到一些有意思的故事,他會記下來,然後睡前講給我和我弟弟聽。"

在去年外灘君整理何江哈佛大學演講文章中,何江高中隔壁班的同學留言回憶瞭何江的故事:

(何江)傢裡很普通,但是父母沒有像一般人傢外出打工,而是選擇在傢陪孩子。父親嚴格,雖然高中都沒讀完,卻每天督促孩子的學業。母親慈愛,對孩子的教育以鼓勵為主。

我們的高中是縣城最好的高中,在湖南也以本科上線率高出名。何江從我們高中的普通班(當時還有重點班,為入學考時全縣前 50 名)考入中科大,並取得最高獎學金,在中科大畢業典禮上代表學生發表畢業演說。

何江非常勤奮樸實,即使到瞭哈佛讀博士,回傢照樣幹農活,主動拜訪鄉親。記憶中他話不多,對人很有禮貌,行事十分穩重。

何江認為,教育絕對不止是在學校裡,很大一部分其實是在傢庭裡。傢庭教育對孩子的學習觀念和學習習慣的養成,影響非常之大。

據何江的瞭解,現在很多經濟條件優渥的傢庭,傢長總是特別忙,沒有太多時間或者沒有那個意識陪著孩子一起學習,更不要說去發現他們真正的興趣和熱情。雖然父母是農民,但他很慶幸有和父母一起學習的機會。

沒錯,好的傢庭教育也許不需要花費多少金錢和時間,而是落實在與孩子相處的日常生活的點滴。教育是言傳身教,更是陪伴和一起探索世界的過程。何江傢樸實的傢庭教育,讓外灘君十分感動,也值得我們反思。

從農村娃到哈佛科學傢,他是怎麼做到的?

何江和大多數高中生一樣,在高中時,對專業並沒有一個很明確的認識。選擇生物,並不是因為什麼遠大的理想。而是因為生物在那時是非常熱門的專業,加之文科和理科都學得很不錯。

因此他選擇瞭一個介於文理之間的專業,他帶著碰運氣地語氣告訴外灘君," 這樣選,沒準兒最適合我 "。

何江立志走上生物科研這條路,也是大學之後才決定的。

他出生在物資匱乏的農村,像他在哈佛演講時說得那樣," 被毒蜘蛛咬後,無法及時去醫院,而是用火燒。" 在大學之前,何江很少有機會和資源去探索自己的興趣和理想,也很難去預知自己未來走到什麼樣的道路,或者說成為怎樣的一個人。

但話說回來,何江能夠從農村少年到博士畢業於哈佛,繼而成為一名生物科學傢,卻絕非偶然。

" 每次到一個新的環境,都是一個充滿著未知的全新平臺。在這種情況下,雖然一開始我其實並沒有一個很明確的目標,但是在那個時候,我養成瞭一個習慣,就是非常積極地在新環境裡去探索,去發現一些東西。我會盡我最大的努力去獲取新環境裡的資源,然後再繼續自我定位,find your passion(找到你的熱情),從而找到自己下一個目的地。"

何江的這段話裡,有兩個重點,一個是在新環境裡挖掘資源,二是 find your passion。這兩點不僅是何江之所以能夠現在的他的關鍵,也是此時此刻的他最想給中國學生的建議。

1、你握住瞭學校裡的這些資源嗎?

不管是在中科大還是哈佛,何江絕不是一個人悶著頭死讀書的書呆子,而總是盡可能地去獲取對自己學業和研究有幫助的資源。

大學期間,香港理工大學的校長潘宗光來中科大做過一次講座。講座結束後,大多數學生就直接離席瞭。而何江卻主動走到演講臺,與潘校長進行瞭一番深刻交談。

何江的好學和聰慧讓潘校長印象深刻,那之後,何江一直與潘校長保持著溝通和交流,甚至建立瞭遠程的師徒關系。何江申請哈佛時,潘宗光校長還為他寫瞭推薦信,加上其優異的學習成績,他順利地以全額獎學金拿到瞭哈佛生物系博士的 offer。

而在哈佛大學讀博士三年級的時候,這個從東方來的農村小夥居然主動去申請做哈佛本科生的輔導員。

因為那個時候,何江已經可以得心應手地掌控自己的學習時間。於是何江開始思考,在哈佛這樣一個頂級學府,尤其是在本科生這樣的一個群體裡,一定有很多極其優秀的人。而這些人,很有可能成為美國甚至世界各個領域最具有影響力的年輕人。何江說," 我很好奇,他們腦袋裡在想什麼。"

此外,何江之所以一心想做輔導員還有另一個原因,他希望借著輔導員這樣的角色去深入瞭解美國的教育體系和校園文化。

在哈佛時,何江雖然從事的是生物科學研究,但他對歷史、文學、經濟等也特別感興趣。總是會積極參加學校舉辦的各式各樣的講座和論壇。

有一次他一場關於經濟全球化的講座,演講嘉賓是世界著名經濟史學傢同時也是哈佛歷史系教授尼爾 · 弗格森。在會後與教授對話的過程中,費格森教授對何江所聊到的中國農村近三四十年來的發展和變化非常感興趣,便當即邀請何江在三天後去他的辦公室詳談。

突如其來的邀請讓到哈佛沒多久的何江感到惶恐的同時,卻也興奮不已。而讓何江更沒有想到的是,在細聊之後,費格森教授竟然建議何江寫一本書,把他這些年在農村觀察到的變遷和見所聞記錄下來。

何江新書《走出自己的天空》

在教授的鼓勵下,何江花瞭三年的時間用英文寫瞭一本近十萬字的書,這本書在美國很快就要出版瞭,而其中文版《走出自己的天空》,已經問世瞭。

剛到中科大的時候,學校有一節電腦編程的必修課,那個時候的何江,連電腦主頁面都不甚瞭解,更別提打字瞭。

於是暑假的時候,何江借來瞭一個鍵盤,從打字遊戲開始學習打字。誰能想到,幾年後,他能夠在香港理工大學前校長,乃至世界著名經濟史學傢等人物面前侃侃而談,甚至還寫下自己的著作呢?

正是因為何江永遠都抱著一顆虛心求學的赤子之心,去抓住身邊一切能夠讓自己有所成長和收獲的資源,那之後,前方的道路要如何走,自然就越來越明晰瞭。

2、門已經打開瞭,記得把腳踏出去

Find your passion(找到你的熱情),這句話是何江在采訪中反復提到的。不過這句話,說時容易行時難。要知道,很多大學生畢業後,甚至研究生、博士畢業瞭,依然不知道自己想要從事什麼工作,想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可以說,這是中國學生的常態。

而在哈佛,何江卻經常聽到老師以及同班同學聊這樣一個問題:在做學問之前,首先要 Find your passion。" 當然 passion 這個詞很難定義,也很難找到。但我認為找到 passion 是一個自我反省的過程,同時也是不停探索嘗試的一個過程。"

我們經常會發現,中國學生是很容易隨大流的。看到這個專業好,就一窩蜂地湧上去瞭,看到這個專業似乎容易找工作,又一窩蜂地上去爭搶。何江認為,有時候那些專業不一定是最合適自己或者是自己最想做的。在這種情況下,其實很難發揮自己最大的潛力。" 日子容易稀裡糊塗地就過去瞭。"

那麼,我們到底要怎樣找到真正的熱情所在呢?

何江說," 你隻有不斷地嘗試,去測試自己的極限的時候,才知道你究竟是不是真的熱愛,有沒有這方面的潛能。就像我不去嘗試的話,我永遠不知道我有可能完成一本將近十萬字的英文版的書。"

我問何江,生物是你的 passion 所在嗎?

何江回答:" 至少現在是。它很能滿足我的好奇心 ",對何江來說生物最有意思的點就是其復雜性。更重要的是,當真正解決一些生物問題之後,能夠對人類的健康帶來很多正面的影響,就像他在哈佛演講上所說的,把生物、科技帶給更多人。

何江說,他也是到瞭大學,接觸瞭生物科學,才逐漸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 有瞭 passion,我才能夠全情投入心無旁騖地去做科研,並且一決定一直做下去。"

外灘君不禁想起之前采訪的一位畢業於麻省理工化學博士鄭騰飛也曾經反復強調 passion 這個詞:" 沒有熱情,你可能可以把一件事做到優秀,但絕不可能做到最好。"

何江認為,現在的孩子非常幸運,有互聯網,有優渥的傢庭環境,從小世界就在他們面前開瞭很多扇門,他們有大把的機會去嘗試、去探索。所以他很想對這些孩子說:" 門已經打開瞭,千萬別忘瞭把腳踏出去。"

感謝 Y-CITY 全球青年創新社區

(ID: ycitycommunity)對本次采訪的支持。

相關閱讀

這個湖南鄉村長大的小夥子,在哈佛畢業典禮上講瞭什麼?

這位拿下今年教育大獎的上海老師,改變著農民工子女命運,也能改變你腦中固化的教育觀念

這位女校長對哈佛新生的最後一次演講,談瞭大學教育的兩個關鍵點

美國奧數隊總教練羅博深教授

帶你上整整一學期數學課

《小學數學幾何入門》

全新上線

從 10 月中旬開始

12 周同步學習

在線小班教室

每周 1 次、每次 1.5 個小時

羅教授親選助教團隊

本學期僅開放 160 個名額

點擊下圖瞭解更多

▼點擊閱讀原文,進外灘教育微店購買

相關閱讀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