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微信公眾號:曾少賢(tobefun2017),作者:曾少賢,知乎頂級大 V,擅長思維方式,高效學習,溝通技巧等話題,致力於給每一個前行的人,提供有趣有料的內容。隻寫有用的幹貨,偶爾灌灌雞湯,推薦每一個大學生關註。本文經授權發佈。
經驗
心理
觀點
技能
你有沒有經歷過這樣的一種狀態:
在自己完成一件事情的過程中,你忽然有一種周圍全部都安靜瞭下來,整個世界就隻有你和手頭上的事情,你甚至感覺整個人都十分痛快,想大聲地呼喊出來。
等你把事情給全部辦妥瞭之後,你看瞭看手表,發現時間不知不覺就過瞭兩個小時,自己卻豁然不知。
這種狀態,就是專註。
專註在人類的進化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試想生活在猛獸出沒,隨時隨地都可能失去生命的大環境下,如果自己不能專註於當下,仔細辨別出各種潛在的危險的話,自身攜帶的基因是無法得以延續的。
所以,每一個外出打獵的古人類,都必須保持十二分的專註度。但現在我們生活在一個分心的時代裡。
每一個人生活在滾滾時代浪潮裡的人,都拼盡全力地想要抓住任何可以抓住的東西,於是對於浮現在你眼前的事物,起瞭貪心,想全部都把它們攬在自己的懷裡。
我在公眾號的後臺,收到最多的私信,就是詢問如何讓自己保持專註,不讓自己被其他瑣事給幹擾到。
我覺得有三種方法可以幫到你們。
1
明白自己為什麼要出發,即做這件事情,是為瞭什麼。
在任何事物做到專註,都是為瞭實現一個更大的目標,如果你連自己的目標,都搞不清楚,懵懵懂懂的話,想要做到所謂的專註,是十分困難的。
這聽起來十分雞湯,卻是你無法否認的事實。
如果你看過日劇《勝者即正義》,對一個極度顏控——熊本先生,一定不會感到陌生。
按照古美門律師說的,熊本先生整個傢族就是被下瞭 " 恐龍詛咒 " 一樣,從他的祖父開始,到他這一代,都長得非常醜,從小就是個極度顏控的熊本,清楚地知道自己將來想要娶什麼樣的妻子。
在所有的條件當中,熊本唯一看重的,就隻有外貌二字。
所以,熊本從小就拼瞭命地讀書,上一流的高中,進一流的大學,畢業後拿優渥的工資,他所做的這一切,都隻是想為瞭今後在婚姻市場裡面,有強大的經濟競爭優勢。
熊本在讀書的時候,幾乎沒有什麼社交活動可言,而且由於自己長得特別顯老,還被班裡面的同學,戲稱為 " 大叔 "。之所以能夠在漫長的讀書歲月裡,自始至終都保持著十二分的專註度,是因為熊本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一個長期而且明確的目標,可以讓你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克服心裡面冒出來的各式各樣的欲望。
目標和欲望的不同之處在於,欲望需要你去舍棄,而目標,則需要你不斷地去堅持。
試想你現在的目標是想考中大的研究生,這個決定是你在上大四的時候,就已經萌發的,那在日復一日的堅持和專註學習的過程中,會出現什麼樣的欲望呢?
空虛寂寞,好想找個人傾述,好想有一個人在身邊,不要孤軍奮戰;
同學已經找到瞭理想的工作,待遇還不錯,我的成績也不錯啊,要不我也出去找找看?
聽說考公務員也不錯,要不自己也去試試水?
我敢保證,這些欲望,在你要為瞭實現考研目標的過程中,時不時在你腦海中浮現,如果你的目標不夠堅定的話,隨時都可能被欲望給吞噬掉。
一種讓目標更加強大的方法,就是用將來的自己,帶動現在的你。
什麼意思?
就是在自己每每想要放棄,無法再專註學習的時候,想象著自己今後考上研究生之後,會是怎麼樣的一種情形。
這種情形,是為瞭讓積極樂觀的心態,重新得以恢復,不至於自己在身心疲憊的時候,被其他欲望給擊垮。
可以想象在熊本先生每每遇到無法讓其專心的事情時,是為瞭娶到美貌的妻子,改善傢族的基因這個強烈的目標,在支撐著他,讓他次次都挺瞭過來。
下次當你無法專註地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可以試著想想這件事情,可以給你立下的目標帶去什麼樣的影響。
如果你能找到它們之間的關系,相信你就能更加專註地去完成它。
2
社會心理學有這樣的說法,就是當主要信息和一些不必要的信息一起出現的時候,不必要的信息會對人類的判斷產生幹擾,這也叫 " 註意力稀釋效應 "。
也就是說,當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身邊有太多幹擾的話,會對你的專註程度,產生極大的影響。
移動信息時代,讓很多看似有用的東西觸手可及,隻要連上高速的 4G 網絡,我們就能收到各種各樣的通知,微信,微博,知乎,不一而足。
這種通知式的信息,如果沒有處理得當的話,我們很難做到真正的專註。
原本打開電腦,想看一集名校公開課,QQ 彈出一個通知說京東正在搞活動,你抵擋不住誘惑,刷來刷去,浪費瞭不少時間,原本的計劃也不得不擱淺。
這樣的情況,真的太多太多瞭。
如何排除這些不必要的信息?
一個極端的做法,就是走喬佈斯的極簡主義模式,隻保留一些生活必須品,其他無關緊要的東西,全部予以剔除。
這樣的行為方法,可能過於理想和不現實。
另外一種較為可行的方法就是,在 30 分鐘,或者 20 分鐘內,剔除所有和完成任務不相幹的信息。
具體的剔除方法有以下幾種:
第一:自動遠離幹擾源,與完成任務無關的物品全部放在看不見的地方;
第二:消除內心魔障,雖然這些物品都暫時在你的眼前消失,但內心長期以往形成的慣性,卻讓你有瞭深深的魔障,當你確實憋不住,想要去查看那些信息的時候,深呼吸三次,暫時清空下自己。
第三:當你暫時消除瞭這些魔障,沉浸其中的時候,30 分鐘不知不覺就已經過去瞭。
3
放棄尋找所謂的捷徑。
前幾天我看瞭一部紀錄片——《Becoming Warrent Buffett》(成為沃倫 · 巴菲特),這部由 HBO 拍攝的紀錄片,完整地記錄瞭世界頂級富豪——巴菲特的日常。
很多人可能會以為,巴菲特之所以能獲得如此高額的財富,要麼是他投機倒把,要麼是他的運氣好。
我們每時每刻都在犯這樣的錯誤,就是在對別人或者自己的成績進行歸因的時候,如果是別人取得瞭巨大的成功,我們一般會把這成功歸結於環境或者是運氣。
但,如果是我們自己本身取得瞭巨大的成績,我們一般會認為這是我們的人格魅力,或者是自己的能力異常造就的。
其實這樣的歸因,很多情況下都有失偏頗。
巴菲特之所以能夠獲得巨大的財富,歸根結底,都是其秉承的終生學習觀念造就的。
" 他從小就開始閱讀和學習所有與股票投資相關的書籍,在他讀遍瞭父親所有的收藏後,他來到瞭哥倫比亞大學的圖書館,在書本的海洋裡求知若渴的閱讀。
通過自己的努力,他獲得瞭與當時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同時也是著名的價值投資大師 Benjamin Grahham ( 本傑明 · 格雷厄姆)學習的機會,成功成為他的學生。"
這樣踏踏實實,死磕一個領域,不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浪費在尋求各種捷徑的人,不成功也難以說得過去。
可事實上,我們現在就崇尚各種小聰明,盲目攀比速度,卻沒有註重實打實的積累。
之前和一位身價上千萬的客戶一起吃飯,我問他有什麼經驗可以傳授給我們這些年輕人,他淡淡地說瞭一句:能之所至,財之所達。
也就是說,當你真正具備瞭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和素養,財富自然而然就會向你靠攏,你需要做的,就是不要把走捷徑,當作是你生活的重心。
免費課程
點擊查看報名
▼
周六 | 2017 已經過去一大半瞭,你的時間都用在哪瞭 ?
推薦閱讀
關註「職場實用心理學」,回復數字 113,查看 8 月 3 篇熱門文章
1、《人和人的差距,5 年就夠瞭》
2、《工作中 " 化敵為友 ",隻需這 3 步!》
3、《一個人值不值得交往,看他微信名就知道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