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摔倒後,爸媽的第一反應,影響孩子一生!

09-09

孩子不小心摔倒瞭,到底要不要趕快扶他起來呢?是應該趕緊扶起來給孩子愛和呵護,還是不去扶來培養孩子抗壓和受挫的能力?

當小慧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辦公室裡的同事們分成瞭兩派觀點,為 " 孩子摔倒瞭要不要扶 " 問題吵開瞭。

要扶啊,讓寶寶感到爸爸媽媽都在你身邊,寶寶的安全感比什麼都重要。

不要扶,讓寶寶自己爬起來,這是教育寶寶的好機會,一點兒坎坷都受不瞭怎麼行?

其實,這個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是否扶起孩子,而在於傢長扶起孩子或不扶起孩子的那一刻的心態是否健康。

第一種:過度緊張

孩子不小心摔倒瞭,傢長非常心疼孩子,以至於發展為愧疚和自責:

" 我沒有看好寶寶,讓寶寶摔倒瞭。"

" 寶寶摔得這麼重,我不是一個好爸爸 / 媽媽。"

" 下次可不敢讓寶寶自己走路瞭。"

" 我太沒用瞭,什麼都幹不好。"

……

這是過度投入類型的傢長,恨不得代替孩子成長,不忍心孩子受一點兒委屈。

這樣的傢長,對孩子反應過度,呵護過度,容易把孩子養成溫室裡的小花苗,孩子嬌嬌弱弱的,什麼困難都不能面對,等著父母來拉扯,養成萬事依賴父母的性格;又或者備受寵溺,驕橫霸道,頤指氣使,對孩子將來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完成任務能力都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第二種:堅決不扶

孩子不小心摔倒瞭,傢長為瞭鍛煉孩子的獨立意識,盡管孩子表現出瞭明顯的求助行為,傢長依然一意孤行,必須讓孩子自己起來。

甚至很多傢長明明內心非常想扶孩子起來,可是 " 為瞭孩子 " 執意堅持不扶。

如果是這種情況,我建議扶起孩子,獨立性、抗挫能力有很多機會去鍛煉。

孩子不小心摔倒瞭,因為恐懼和疼痛向傢長求助,如果傢長置之不理,不給予任何幫助,會讓孩子更傷心、更恐懼,從而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失去對傢長的信任。

如果當然摔倒瞭,沒有太大的情緒反應,沒有發生求助行為,傢長可以不扶孩子,讓孩子自己爬起來,這是很好的鍛煉機會。

第三種:責怪他人

有時候孩子摔倒瞭,傢長心疼孩子,狠狠地拍地,在孩子不小心摔倒之後,有些傢長會出現責備行為,其中一類是指向外面的:

" 桌子不好,磕到瞭寶寶。"

" 地不平絆倒瞭寶寶,打地。"

這樣的說法會影響孩子正確認識的建立,如果傢長慣用這樣的方式與孩子交流,孩子會變得推卸責任,任何事情發生瞭,他會認為 " 都是別人的錯,都不關我的事情,我沒有錯。"

孩子從小學會把責任推給別人,長期以往,會養成不負責任的性格。

第四種:責怪寶寶

另一類責備行為是指向內部的:

" 都是你自己沒好好走路,都是你的錯,你還哭什麼?"

" 你把桌子都撞疼瞭,快給桌子揉一揉 "

我見過很多摔倒之後,眼淚還沒有擦幹,就開始給桌子揉一揉的孩子。

小慧認為,這樣教育下的孩子特別容易自責,發生瞭什麼事情,孩子心裡都會嘀咕:" 都是我的錯,我該為一切負責任。"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總是自責並自我檢討的的孩子,很容易內心鬱結產生心理疾病。

個性稍微強一些的寶寶,會開始懷疑:" 媽媽爸爸是不是不愛我,他們可能更愛桌子一些,要不然,為什麼我和桌子撞在一起,他們隻讓我給桌子道歉呢?" 孩子會產生逆反心理,對父母產生抵觸情緒。

其實,關於 " 孩子不小心摔倒瞭要不要扶起來 " 這個問題,一定要尊重事實。

孩子摔倒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孩子自己沒有好好看路,可能是地面不平等客觀原因。傢長的反饋越真實,孩子越容易在挫折中成長。

那麼,當孩子摔倒,我們究竟該怎麼做呢?

這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孩子,也沒前因後果都相同的事情,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教法,不同的情況有不同的處理方法。當你決定扶不扶孩子的時候,你要懂得根據具體情況來做出判斷。

如果傢長過於焦慮,不能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無論你是扶起來還是不扶起來都有問題。

如果傢長把心態調整好,你會發現:扶不扶孩子不應該由傢長來決定,完全取決於孩子當時的狀態。

傢長如果看到孩子摔倒,能夠做到心態平和、不急不躁,不過度擔心、不過度自責:

孩子摔瞭不哭不鬧,或傢長稍稍鼓勵一下,孩子就能自己爬起來瞭,傢長就沒有必要扶。傢長可以輕松一些,別那麼緊張,給孩子機會,讓孩子自己爬起來會更好。

孩子摔疼瞭,有明顯的求助信號,傢長一定要把孩子扶起來,這樣利於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和親子關系的和諧。

人生路上遇到的挫折可大可小,傢長過度關註或置之不理都不可取,最好的處理方式是讓孩子知道—— " 如果你需要,爸爸媽媽一直都在。"

本文內容來自網絡版權原創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將予以刪除。

相關閱讀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