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吹敦刻爾克是神作瞭,它還差這一點

09-03

我們的暑假檔總算來瞭。

這周,又是一部口碑強片。

不隻是年度期待,更是預定瞭不少人的年度前五——

敦刻爾克

Dunkirk

這片的看點就一個:克裡斯托弗 · 諾蘭。

北美上映一個半月,已經有 1.7 億美元票房,全球 4.1 億。

IMDb 仍然穩掛 8.4,爛番茄新鮮度 94%,評分 8.7,MTC94 分,甚至成為諾蘭的最高分。

國內豆瓣也有 8.3,合理。

簡單說就一個字,好看。

觀感十足,不過,短板也很明顯。

「敦刻爾克」聚焦二戰的敦刻爾克大撤退。

英法聯軍在敦刻爾克被德軍三面包抄,他們選擇向民間征集船隻,用最快速度撤退。

原本計劃撤離 3 萬人,最後成功救出 33 萬人。

這些士兵,成瞭日後反攻的中堅力量。

已知的過程和結果,明確的勢力集團和利害關系。

怎麼拍?

諾蘭隻看中瞭一點——

求生。

對士兵來說,求生才是撤退的最優先。

德軍在後方步步緊逼,但要撤退的士兵數量實在太多,這次撤退的真正敵人,是時間。

沒有燒腦的懸疑,沒有驚人的反轉。

這次,諾蘭全靠拿手的敘事,打破線性,讓觀眾體驗一次大撤退的窒息。

三條線,三段時間,三個視角,重回戰爭——

第一條線,海灘,時間維持一周。

菲恩 · 懷特海德出演的湯米,是一名英國士兵。

沒錯,當時參加戰爭的士兵,大多都是年輕人。

湯米終於在海灘上找到瞭撤退隊伍,但人數實在太多,瞬間就被淹沒在瞭人群裡。

大傢都在等著上船,越快,越好。

但上船哪這麼容易,不僅要越過層層人群,時不時還有德軍的空襲,投彈。

其中一艘大船還沒離港,就被擊沉。

已經上船的士兵,隻能跳船。

原本船隻數量就已經負荷不瞭這麼龐大的人群,這下更慘。

湯米必須想辦法,先蹭上船。

第二條線,海上,時間維持一天。

馬克 · 裡朗斯(奧斯卡最佳男配)飾演的道森,自己有艘船。

還沒等軍方的征用,一腔熱血的道森就主動出發前往敦刻爾克,幫忙運送士兵。

在途中,道森就先救瞭一個落難的上尉,以及一個迫降在海面上的英國空軍。

可沒想到,上尉不僅不感恩,反而強烈反對道森去敦刻爾克,他隻想回傢。

對他來說,去敦刻爾克是重返戰場。

是送死。

第三條線,空中,時間維持一小時。

湯姆 · 哈迪(「黑暗騎士崛起」、「瘋狂的麥克斯 4」)飾演英國空軍士兵,法瑞爾。

他和同伴的任務,就是打擊德國空軍,保護撤退行動。

但在和德軍的交戰中,油表盤壞瞭,他的同伴也被擊中,迫降在瞭海面上。

此時,法瑞爾又發現瞭一架德軍飛機。

兩個選擇,要嘛返航加油,要嘛繼續執行任務,但油量肯定沒法支持自己返航。

法瑞爾陷入瞭思想鬥爭。

發現沒,三條線,是三段不同的時間量。

相同的片長,展示瞭湯米一周的求生故事,卻隻講瞭法瑞爾的一個小時。

也因此,法瑞爾在飛機上看到一艘船沉沒,而在道森的時間線裡,卻間隔瞭很久才經歷瞭這一幕。

同時,道森救起的士兵說船被魚雷打穿瞭,但湯米在後半段才發生瞭這個事件。

三條線的時間進程都不一樣。

來,十點君用巧妙的雙手,畫瞭張示意圖:

諾蘭把三條線交叉剪輯,時間點產生瞭穿插和跳躍。

借著三個人的視角,讓不同長度的時間在此相互交錯呼應。

法瑞爾目睹瞭沉船,過沒多久,湯米看到瞭道森的遊艇,接著,道森看到瞭飛馳而過的飛機。

還記得法瑞爾那個迫降的同伴吧?正是道森救起的英國空軍。

就像劃破瞭時空隔閡,觸碰到瞭彼此。

最後,三條線交匯於同一個時間點——

大撤退完成。

時間在諾蘭手裡,再一次被可視化。

這正是諾蘭的絕活,敘事。

對時間的運用,就像是精心設計的復雜機關。

在這紮實的基礎上,《敦刻爾克》就有不俗的影像沖擊。

無論是士兵在海灘的槍林彈雨中夾縫求生;

還是海面上,船隻遭到攻擊,爆炸側翻,船艙進水;

或者是空中的戰鬥機對決,冷硬的機槍聲碰撞鋼板,生死攸關。

無法預料的戰場,每秒都是命懸一線。

這群士兵會不會被德軍炸死?他們在進水的船艙裡能不能得救?這次開火能不能擊落敵機?

「敦刻爾克」沒有大懸念,卻把懸念細化進瞭每場戲裡。

同時,三個人物的經歷相互作用。

湯米的逃生,道森的救援,法瑞爾的博弈,相同的處境被剪在瞭一起。

火光四射的爆炸,源源不絕的轟鳴聲,扣人心弦的死裡逃生。

觀眾的心緒不斷堆砌,提著的心沒有一刻放下。

這裡頭,配樂的功勞可不小。

配樂師漢斯 · 季默,諾蘭的老搭檔,這次同樣發揮出色。

滿滿的鐘表滴答聲,映襯時間的重要性,用節奏的快慢區分不同量級的時間線。

時緊時緩的弦樂,簡單卻厚重,給人物的命運打上問號,狠抓觀眾心緒。

也切合著這部片的最大特點——

克制,留白。

僅僅 76 頁的劇本,極簡的臺詞讓觀眾的註意力全都集中在人物上,關註著他們的一舉一動。

不僅如此,諾蘭的敘事也非常克制。

戰場,怎麼拍?

諾蘭大可選擇「血戰鋼鋸嶺」的方式,血腥殘酷的戰爭前線,火光四射,殘肢四濺。

不,諾蘭不這麼拍。

舉兩個例子,海灘上的兩場戲——

湯米趕著要擠進上船的隊伍裡,這時,德軍的飛機突然往地面投彈。

諾蘭不帶遠景,而是隻把鏡頭固定在瞭湯米身上。

遠處是被彈藥炸得亂飛的沙塵,越炸越近,最後在湯米身邊不遠處炸開,沙子全掉落在瞭湯米身上。

德軍遠離,湯米緩緩起身,地上又多瞭幾具屍體。

幾個鏡頭,勾勒出戰火的無情。

對戰場前線的渲染,諾蘭表達得克制而精煉。

另一場戲,湯米和一隊同伴躲在漁船裡。

他們希望能順著潮水,離開沙灘。

可突然間,不知道從哪來的子彈橫穿瞭漁船,被打穿的船體開始進水。

還沒等湯米他們反應過來,幾發子彈接踵而來。

莫名其妙吧?這就對瞭,這才是戰場。

撤退行動的首要敵人是德軍,但整部電影卻都沒有出現德軍的正臉。

隻有突然現身的德國戰鬥機,以及不知道哪來的子彈。

看不見敵人,卻又像四面都是敵人。

這正是諾蘭的極度克制,同時透露著精巧設計的純熟。

沒有拍成恢弘的巨作,沒有大搖人道主義的旗幟,沒有選擇把每個歷史節點都完整還原。

諾蘭背離瞭史詩戰爭片的元素。

他想說的,隻是這些將士們面對撤退時的無助,不知道下一秒的生死,卻仍然想趕緊回傢。

一個鏡頭讓十點君記憶深刻——

棧道上,滿滿的士兵在排隊上船。

大傢聽到瞭戰鬥機的聲音,全都回頭,蹲下,抱頭,等著被轟炸。

不是渲染驚慌的場景,不是刻畫人性的反應。

而是簡單一個鏡頭,水泄不通的隊伍,沒有任何反抗的可能,隻能抱頭等待。

被炸死,或者僥幸生存。

求生。

但,這種克制雖然是「敦刻爾克」的魅力,卻也成瞭它的最大缺點。

網上已經有不少批評的聲音,都在說配樂太滿,十點君倒覺得,這樣的配樂剛剛好。

局勢瞬息萬變,所有人的心緒沒有一刻是靜的。

同時,張弛有度的配樂也不再隻是渲染氛圍,而是成瞭敘事的一部分,跟鏡頭和臺詞高度互襯。

「敦刻爾克」的短板,就像諾蘭的大部分作品,仍然是情感。

諾蘭擅長的,是用高超的敘事技巧來處理復雜故事。

但,一旦故事變得簡單,短板也就被放大瞭。

說白瞭,就是克制過頭,磨平瞭情感。

這並不是缺失,而是相較於嫻熟的敘事手法來說,就顯得有些羸弱。

「盜夢空間」我們隻記得夢境,「星際穿越」隻對浩瀚宇宙記憶猶新。

「敦刻爾克」同樣如此。

雖然我們知道上尉是因為戰爭後遺癥,而不同意前往敦刻爾克;知道湯米歸鄉心切,隻是因為想遠離戰爭。

可情感上仍然少瞭一份打動,沒有更強烈的共鳴。

也就沒有更深的感觸。

不少人覺得這部片很拖沓的原因,就在這裡。

這是這部片的短板,也是諾蘭向來的短板。

不過,在十點君看來,「敦刻爾克」仍然觀賞性十足。

就像開頭說的,8.3 的分數很合理。

諾蘭用厚重的配樂、準確無誤的畫面和敘事,調動觀眾的每一處感官,把觀眾鎖在座位上。

繃緊神經,沒有喘息的機會。

他不想評判歷史,也不想深究背後的勢力集團。

而是從最私密的角度切入。

最細微的個體,也有選擇的餘地。

九月,大片雲集。

但,要說真正能喚醒影迷和這個「大片月」的;

還得是諾蘭,還得是「敦刻爾克」。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