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 10 年拍成的良心片,8.5 分都嫌低

09-03

一件殘酷的事:再過幾個月,00 後全部成年。

嘻嘻,你們 90 後,不會還以為自己年年 18 吧?

但說到 "00 後 ",這樣的新聞你們不會陌生:

" 會玩 "" 叛逆 "" 早熟 ",大概是現在很多成年人對 00 後的定義。

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員,肉叔強烈建議你看看今天這部片。

它是中國第一部用 10 年時間、去跟拍 00 後孩子成長的紀錄片。很多人表示看完對 00 後有改觀:

00 後的孩子優秀得超乎想象。@溪頭臥剝榴蓮

有點對 00 後改觀瞭。@養一隻月亮

零零後

豆瓣 8.5(247 人評價)

從 2006 年開始,攝制組在北京一所幼兒園,跟蹤記錄瞭十多個 00 後的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再到中學,一直持續瞭十年。

" 我想看到孩子們將會被時間塑造成什麼模樣。" 總導演張同道說。

《00 後》共 5 集,每集追蹤記錄 1-2 個孩子。孩子們來自同一個幼兒園,在相似的環境下成長,各自的畫風,卻完全不同。

叛逆少女萌萌。

3 歲的萌萌是個小哭包。一到幼兒園就哭,她想黏著爸爸,不舍得爸爸走。

13 歲,她迎來青春期,變得叛逆、自我。不再 " 聽話 ",不再喜歡和父母呆在一起,特別煩他們,覺得他們 " 特別的無聊 "。

她接觸最新潮的玩意兒,玩直播,買耳機,買各種化妝品,但從來不跟父母交流這些。

媽媽跟她多說兩句,她就不耐煩。

甚至會說出 " 大媽閉嘴 " 這樣的話。

萌萌代表瞭絕大多數青春期的孩子。小時候明明很愛黏父母,慢慢開始有瞭不想和他們分享的秘密,開始看他們不順眼。

父母們也永遠搞不明白,以前的乖孩子,為什麼長大之後這麼不 " 順 " 瞭。

萌萌傢長和別的孩子傢長交流

除瞭典型的萌萌,片子裡還出現瞭特殊的記錄樣本。

天才少女一一。

她是整部紀錄片裡,最不像青春期孩子的一個。

一一畫風和萌萌截然不同。3 歲開始她就特立獨行,不愛交朋友,永遠都是一個人在玩。

幼兒園裡,外面的孩子玩成一團,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靜靜看書。

3 歲的一一身上,有種悠然自得的氣質。

每天吃午餐,小朋友都吃完走瞭,阿姨也把桌子都收起來,隻剩她一人一桌一飯碗。但她從來不會被打亂節奏,一個人不慌不忙地吃完。

到 13 歲,一一交瞭朋友,變得開朗,但小時候那種怡然自得的通透氣質,依然能看得到。

看這集時我一直很好奇,一一的傢庭成長環境是怎樣的。但她父母出鏡很少,展現更多的是一一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在她 3 歲的跟拍裡,園長、老師和攝像大哥最喜歡問她的問題就是:你怎麼不和別的小朋友玩啊?

一一就說,我喜歡單獨玩兒。

如果大人們還繼續追問,一一就會用到一些超出她年齡的高級詞匯、用異常清晰的邏輯,回應道:

每個人有自己的選擇

我有權利這樣

說實話,當肉叔在一個 3 歲小孩口中聽到 " 選擇 "" 權利 " 這樣的詞,震驚瞭。

到 13 歲,一一想得更 " 透 " 瞭。對於成長中遇到的問題,她都有自己的思考。

小時候不喜歡交朋友,覺得自己不需要朋友,但長大後她慢慢發現,自己 " 理性上需要朋友 "。

我小時候認為我不需要朋友

後來慢慢長大,從理性上明白瞭,我需要朋友

需要生活在集體中才能生存下去

交瞭朋友的同時,她也珍惜自己獨處的時間。因為獨處可以 " 整理來自世界的信息 "。

" 獨處 " 和 " 跟朋友交往 ",對我來說都非常重要

如果說朋友是接收來自這個世界的信息的話

那麼獨處就是整理來自這個世界的信息

把自己和朋友在一起學習到的東西,升華一下,沉淀一下

然後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 太酷瞭吧。

這居然是從一個 13 歲孩子口中說出來的話!(肉叔看完已經默默卸載瞭手機裡的弱智遊戲)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部片最大的亮點,莫過於我們從 10 年中的重要節點,清晰地看到每個孩子的成長軌跡。

《00 後》跟拍 10 年的記錄方式,類似 BBC 經典的《人生七年》系列。

從 1964 年開始,BBC 跟蹤瞭來自英國不同階層的 14 個七歲孩子,他們有的來自上層社會,有的來自孤兒院。之後每隔七年,他們都會重訪同一批人,跟拍記錄這些人的人生軌跡,一直到 56 歲。

《人生七年》的初衷是想驗證一個問題,一個人的出身階層,是否決定瞭 ta 的未來 ?

答案是:能,但隻是一部分。命運決定我們的起點,劃定我們的軌跡,但束縛不瞭每個人精神的自由。

相比起來,《00 後》的跟拍時間沒那麼長,無法得出那麼宏大的結論。但它用事實,對另一個中國傢長頭疼的問題,給出瞭參考答案——

怎麼教育孩子?

比如," 嚴父慈母 ",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的教育方式,真的合理嗎?

叛逆少女萌萌傢裡,爸爸很嚴厲,總愛拿女兒跟別的孩子比;媽媽很溫柔、愛哭,一提到女兒,就愛抹眼淚。

萌萌 6 歲時,有一次忘把作業帶回傢。

爸爸堅決要求萌萌回去拿作業," 自己做錯事自己承擔 ",否則別想出門玩。媽媽看不得孩子哭,把萌萌抱在懷裡安慰。

漸漸地,這場傢庭教育不再針對萌萌,因為父母之間的意見不統一,演化成瞭兩個大人之間的爭吵。

吵到後來萌萌也不哭瞭,一臉懵逼地看著爸媽。

這樣的爭吵,在萌萌這集裡,出現瞭不止一次。

父:你不能老幫她

母:你光說這話沒用

導演在拍攝過程中,並沒有就這種教育方式的好壞給出結論,但客觀的記錄,足以引發傢長的思考。

再比如," 放飛天性 " 和 " 事事操心 ",哪種才對?

第三集裡的劉嘉陽媽媽,就是讓孩子 " 放飛天性 " 的典型代表。

她覺得,孩子想幹什麼,就讓他放手去做,沒成功就自己承擔後果。作為傢長,沒什麼好焦慮的。

在這種放飛式教育下,劉嘉陽從小到大,一直是聰明、活躍、會玩、有主見的人生贏傢,到哪裡都是中心人物。

就算獨自來到美國當交換生,也馬上跟美國孩子打成一片。

與之相反的是第一集裡的 " 操心媽媽 "。

兒子錫坤從小就內向、自我封閉,她不得不事事操心。上學要管,和朋友交往要管,連穿什麼顏色的衣服都要管。

為瞭讓兒子多與人交往,媽媽在傢裡弄瞭個科學實驗室,邀請他朋友來玩;為瞭讓兒子學會獨立,媽媽讓他去參加夏令營,鼓勵他上臺表演。

錫坤上臺前緊張到崩潰,媽媽連威脅帶哄,逼他上臺。咬著牙表演完之後,錫坤也露出瞭難得的笑容。

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錫坤,自我封閉的性格正慢慢改變。

小學畢業那天,他給媽媽寫瞭一封信:

親愛的母親,您太偉大瞭。您在困難的時候幫助我,在我生病的時候照料我,在我有題不會做時幫助我。我會報答您的。

所以," 放飛天性 " 和 " 事事操心 ",到底哪種才對?片子告訴我們:

兩種都沒有對錯。關鍵在於,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個性,為不同孩子設計不同的教育模式。

有人覺得《00 後》最明顯的缺點就是,樣本單一。

它隻記錄瞭北京一所幼兒園裡的孩子及他們的傢庭。這些傢庭不是高級知識分子,就是傢境優渥。每個傢庭的目標和煩惱,都很相似。

其實這部片更應該叫," 大城市中產階級 00 後 "。

不可否認,確實。但也應該看到,雖然不能代表大多數,片中反映的一些話題,卻是相通的:

孩子跟父母的關系、升學壓力、在國內上學還是送出國 ……

甚至還有一些問題,是我們這代人在成長中,都沒有經歷過的。

比如,二胎。

萌萌 10 歲那年,在沒有和萌萌溝通好的情況下,父母生瞭第二個女兒。

傢裡 10 年來的平衡瞬間被打破,曾經父母獨一無二的關愛,不再屬於萌萌。

紀錄片裡可以清楚地看到,萌萌和自己的妹妹完全是零交流,沒有任何接觸,從來不和妹妹玩。她說:

沒有特別喜歡她(妹妹),覺得特別的麻煩

萌萌的父母不是沒有想過解決辦法。

13 歲生日時,媽媽送瞭一副特別貴的耳機給萌萌,附加條件是——萌萌要每天和妹妹玩 10 分鐘,為期半年。

為瞭耳機,萌萌隻好把和妹妹玩當作一種任務(當然也是零互動),由爸爸在旁邊錄下這 " 溫馨一刻 "。

面對攝影師的鏡頭,她特別無奈:

對這種父母我能說什麼呢

片中有個阿姨就很委婉地和萌萌媽說:

你們傢,老是萌萌爸抱著小女兒,媽媽跟著,一傢三口,萌萌就遠遠地在一旁," 不是一傢人似的 "。

如何協調兩胎孩子之間的關系,這對出生在計劃生育年代的我們來說,也許是以前從來沒想過的。《00 後》裡同樣提供瞭值得參考的答案。

說白瞭,我們在成長中遇到的困擾和煩惱,是共通的;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悲喜,也是相似的。

這也是肉叔推薦這部片的原因。

剛剛為人父母,或者準備為人父母的你們,它一定會對你們有用;

尚未走進下一個人生階段的旁友們,肉叔同樣推薦給你。

因為你一定會從這些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童年和青春期;

看到當年你的爸媽,他們第一次為人父母,陪你一起成長時的痛苦與快樂。

整部片裡,肉叔最喜歡這個畫面。

天才少女一一和好朋友在校園裡畫畫,風一吹,畫紙飄落滿地,她們倆急急忙忙地撿。

這時的一一,一邊撿畫一邊自言自語:

風呀你能不能別吹啦

清風不會畫畫,何必亂吹畫兒

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

這個畫面,好美。

真心希望這部紀錄片可以繼續像時光機一樣,跟拍下去。

那麼,我們 10 年後再見。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