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吹牛不需要交稅的話 ,不吹白不吹;如果說吹牛還能得到好處的話,那麼吹牛的人就更多瞭。
多省開始對 GDP “擠水分”
過去中國省級 GDP 數據,如果加起來的話,往往是超過瞭全國的 GDP 總量。這是社會現象的反應,因為許多地區 GDP 數據存在水分。
為什麼有水分呢?
在過去,中央將 GDP 作為地方政府經濟績效考核標準,“唯 GDP 論英雄”的考核機制。不可否認,它曾經對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發揮瞭積極作用,但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導致一些地方政府患上瞭“ GDP 吹牛癥”。為瞭高政績,追求靚麗的財政收入外表,所以上報的 GDP 經濟數據含有水分。
而這種“作假”的社會風氣已經開始得到改善,在整治瞭遼寧的貪污腐敗之後,遼寧的 GDP 做瞭很大的調整,把水分擠瞭出去。
近日,內蒙古自治區黨委“自揭傢醜”稱,自治區存在財政收入虛增空轉,財政空轉就是“註水”。
最大的“擠泡沫”發生在天津的濱海新區,天津濱海新區將原來一萬億左右的 GDP,現在一下子擠掉三千多億泡沫,泡沫的擠壓幅度比較大。盡管濱海新區沒有特別解釋原因是什麼,隻是強調統計口徑發生瞭變化,但實際上真正的原因,大傢是心知肚明的,就是“擠水分”。
GDP “擠泡沫”的原因
那麼最近為什麼會發生多省主動 GDP “擠水分”這種現象?
首先是社會風氣大為好轉的大背景,反腐敗之後,政府導向已經不在唯 GDP 為考核標準。尤其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也提出,我國經濟已有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也就意味著:不再以“ GDP 論英雄”瞭。
其次是統計口徑的確發生瞭變化,一方面是 GDP 統計下沉一級,什麼是下沉一級呢?也就是說省級 GDP 由國傢統計局來統籌,市級 GDP 由省級統計機構來統籌。這樣一來的話,統計口徑上面做瞭調整,使地方政府 GDP 的註水空間大大壓縮瞭。
再者,營業稅改增值稅之後,中央跟地方一起分享稅收。那麼問題就來瞭,過去吹牛可以不上稅,或者說地方收入自己可以處理,但現在如果再吹牛的話,就要拿出相當多的一部分跟中央財政分享,甚至要交到中央財政去。
這就意味著吹牛要付出真金白銀的代價,我相信地方上老百姓也不會同意地方政府這麼做,因為老百姓的切身感受與吹出來的數據存在巨大差距,本身就很諷刺。
GDP 越高,大傢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求越高,然而地方政府卻沒有相應的財力、物力來投入改造,這時曾經吹的牛自然會穿幫。
其實從去年開始,很多地方上統一口徑的預算收入已經大幅度下降瞭,這就是營改增帶來的實際效果,地方上究竟有多少收入,稅收是最好的一個體現。
所以一定程度上來講,一個好的制度安排,能夠防止這種歪風邪氣;一個好的績效考核引導,也能樹立風清氣正的環境。制度建設非常重要,這就是這次地方財政主動“擠水分”的真實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