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雷思海 作者公眾號: 政經縱橫談(ID:dazhengjing ) 已授權
7 月 17 日,據媒體報道,銀監會當天表示,要深入整治亂搞同業、亂加杠桿、亂做表外業務等市場亂象。
如果沒記錯的話,這是第一次用上瞭 " 三亂 "。
如此嚴厲的詞,不由讓人想起前不久證監會主席談到的二精:妖精、害人精。
銀監會的動作,是周末剛剛開完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之後,金融監管層打出的第一彈!
信用貨幣大擴張的好日子,正式宣告結束。
而對那些高負債,高度依賴貨幣放水推升資產價格、制造泡沫割韭菜,才能賺錢的大鱷與妖精們來說,真正的苦日子來瞭!
1、 銀行的天性
這次銀監會提到的三亂,本質上是一個東西,就是銀行想盡各種辦法創造信用貨幣。
我們知道,創造信用貨幣是銀行的天性。哪怕手裡隻有 1 分錢,也要貸出去,不然它怎麼給存款的人付利息?
而理論上,不管是誰貸瞭這一分錢,它幹瞭什麼,隻要不是怕這錢見不得人的,最終還會存到銀行裡。所以,如果沒有準備金的話,這 1 分錢就能無限次的重復一個過程:貸出又存入,最終創造出無限的信用貨幣來。
約束銀行的貨幣創造本能,最核心有兩條,一個是存款準備金,一個是資本充足率。
存款準備金好理解,吸收瞭 1 塊錢的存款,留出一部分作為準備金。這樣,存貸之間的循環,就不是無限可重復瞭。目前國內的存準率是 16.5%,也就是說 100 元存款,要拿 16.5 來做存款準備金不能動。100 塊錢的存款,理論上最多能循環創造出 600 塊錢的貨幣。
資本充足率,本質上來說,是限制銀行資產杠桿倍數的。比如,目前商業銀行法規規定,銀行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 8%。拿 8% 的充足率來算的話,這個杠桿就等於限制在 12.5 倍。
2、道與魔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從有這兩條紅線以來,古今中外,所有的銀行創新,都是為瞭突破或者繞過這兩個規矩。
所有的影子銀行,歸納起來就一句話:如何放出更多的貸款,創造更多的貨幣,又不讓監管老爸發現或發火。那些讓行外人士一頭霧水的各種高大上的金融名詞,比如什麼同業存單、委外理財、買入返售,等等等,說白瞭就兩個目的。
一是減少繳納準備金,創造更多的信用貨幣。比如眼下近 7 萬億的同業存單,它計入銀行的存款,但是這部分卻不用繳納準備金,這意味著第一輪貸款的時候,就不用留下 16.5% 的準備金率,相當於多瞭 1 萬多億的存款。所以,銀行們自然趨之若鶩。
二是粉飾資本充足率,好創造更多的信用貨幣。
作為在 2013 年那一次錢荒之後才大爆發的同業存單,則是這一輪信用貨幣創造的最大貢獻者。這恐怕是這次銀監會,將其列為三亂之首的原因吧。
3、貨幣總量的控制
控制瞭這三亂,那麼,未來貨幣總量的控制,就有瞭抓手,因為非影子銀行的信用貨幣創造,都是透明的,很好管;不好管的就是那些影子銀行。在此,我們有必要復習一下,近日金融工作會議的重點。在 7 月 16 日的《一周政經趨勢解讀》中,我也試著劃瞭一下:
(這次會議)有兩大地方是新的表述,一是控總量,二是嚴控地方政府債務增量,終身問責,倒查責任。
嚴控總量,是對貨幣總體增長提出要求,從這兩個月 M2 增速連續下降的情況來看,未來增速還可能會進一步降低;
嚴控地方政府債務總量,則切中當前房地產泡沫的要害,因為隻有推高地價,才能讓政府能夠籌集更多錢,也就是負上更多債。要知道,債務總是與抵押物相關,地方政府目前最大的抵押物就是土地,所以,嚴控地方債,就是嚴控炒作地價。
而終身問責制,則是要堵住體制上的漏洞,這也是非常有針對性的,地方政府之所以敢於背債,是因為官員一旦因為 GDP 表現不錯,而升遷之後,原地方的債務就跟自己沒有什麼關系瞭,成績是自己的,債是別人的。現在要堵住這個體制漏洞。
從銀監會的學習來看,第一個總量控制的要求,今天就動手落實瞭。5 月與 6 月,M2 增速持續回落,掉到瞭個位數,未來很大可能將進一步萎縮。不僅如此,銀行業總資產的增速,也將會進一步回落,這意味著影子銀行的步伐就被鎖死。中國信用貨幣大創造的時代,即將告一段落。
這是金融 " 回歸本源 " 的最根本途徑。
所謂回歸本源,就是金融的主要功能是服務實業,也就是參與與實際價值的創造,而不是搞財富轉移。
從各國的情況來看,信用貨幣過度創造,必然會讓整個社會財富創造體系扭曲。比如說,房價一年就翻倍,這樣的情況下,誰還有心思做實業?大傢都會去炒房,這是人性決定的。
但罪不在人性,而在於信用貨幣創造的速度過快。
信用貨幣過度創造,必然會引起資產價格的大幅度上漲,這會鼓勵整個社會的財富創造體系,向投機傾斜。
所以,才有這次金融工作會議強調的:
金融要回歸本源。
而金融一旦真正回歸本源,妖精、害人精的賺錢模式,也就難以再行得通瞭。
毫無疑問,妖精、大鱷們的苦日子要來瞭。
4、 豎個大拇指
銀監會的快速反應,是要樹大拇指的。
它應該隻是個開始。
昨天新華社也發文《新華社:警惕美聯儲加息與縮表等全球金融五大風險》
這說的是這次金融工作會議的全球大環境,與我 6 月 15 日的文章《美國開啟 4 萬億美元消滅計劃,中國低身防禦》的看法基本一致:
這確實是一個很難得的時機,因為當前的美元指數下行,概率上而言,可能是一個回馬槍。而這個概率有多大,則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國的去杠桿情況。
如果中國認為美元下來瞭,松一口氣,得過且過下去,那麼未來美元就有可能加速加息,兌現那鋒利的一刺。相反,如果中國趁此良機,擠壓泡沫,削減資產價格與匯率之間的縫隙,那麼,美元的回馬槍,就非常有可能變成,隻有回馬,沒有槍。
在此時刻,遙望美帝 4 萬億美元信用貨幣收縮的風口,多少富貴貧賤的眾生命運,將由這金錢的生滅而顛倒。
5、天道與人道
其實,今天的文章的觀點,大部分都可以從我過去一年來的文章中找到。最後,引用 5 月 31 日的文章《人民幣暴揍空頭,隔的什麼山?打的什麼牛?》中的一段,來作為今天文章的結尾吧:
不難推論,另外一件事情,將是一個大概率: 那就是進一步壓制資產的價格。
當然,這個過程必然是進而退一,因為需要防止出風險。但是信用貨幣增速慢慢下降,大概率在未來幾年上演。在今年 3 月 30 日的文章當中,我曾談到,新一輪錢荒將至,未來三年可能看不到頭,現在看來,兌現的可能性就更大瞭。
其實,這不應叫錢荒。錢荒這個名詞,本身就帶有偏向性,它有利於貨幣擴張既得利益者的訴求。
實際上,從來就沒有錢荒,所謂的錢荒,本質上是對過去幾年來的信用貨幣濫造的約束與回歸,那些上一輪信用貨幣大創造中的狂歡者,希望用這個詞,來逼出不斷的貨幣放水,從而為他們杠桿加杠桿的未來,提供源源不絕的韭菜來收割。
這就是老子所說的:人之道,損不足而益有餘。
但任何一個要想正常運轉的經濟體系,不可能長期 " 損不足而補有餘 ",因為那意味著通縮與資產價格的總體大崩塌必然來臨,因此不時的回歸天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是必然也是智慧選擇。
生死同門,盈虧同源。曾經築起妖精大鱷們,萬丈高樓的信用貨幣盛宴,其實本身就孕育著信用消滅的種子。
可能誰都明白這個道理,奈何人性總是難免:
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文中投資建議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