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學東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召開後,《人民日報》連發三篇評論,其中有一篇提出瞭一個大傢都還比較陌生的新概念叫 " 灰犀牛 "。該評論稱,中國金融領域今後既要防 " 黑天鵝 ",也要防 " 灰犀牛 "。
" 黑天鵝 " 我們都很熟悉," 灰犀牛 " 到底是什麼?兩者之間有何區別?古根海姆學者獎獲得者米歇爾 · 渥克在《灰犀牛:如何應對大概率危機》一書中說," 黑天鵝 " 比喻小概率而影響巨大的事件,而 " 灰犀牛 " 則比喻大概率且影響巨大的潛在危機。那麼可以概括說,兩個都會造成金融系統崩潰,但黑天鵝突如其來,而灰犀牛則厚積薄發。
灰犀牛生長於非洲草原,體型笨重、反應遲緩,你能看見它在遠處,卻毫不在意,一旦它向你狂奔而來,憨直的路線、爆發性的攻擊力定會讓你猝不及防,直接被撲倒在地。
簡單說就是,我們平時大傢都知道的風險,也都一直在談論的風險,但是總覺得離我們還很遙遠,由於各種原因,我們並沒有對這些風險進行防范,或者防范不力,主要可能是這個灰犀牛就內生在經濟結構內部,是經濟結構的內在發展邏輯的組成部分,因此我們才會視而不見,見而不為,為而不力。
中國經濟的灰犀牛是什麼,離我們有多遠?天風證券的宋雪濤團隊認為中國正在擴大的房地產泡沫可能就是這個灰犀牛。隨著我國房貸將近十年的大擴張,2016 年中國的住房抵押貸款餘額 /LTV 開始超越傢庭房地產市值,這意味著我國房地產市值已經開始低於其抵押價值,情形與 2006 年次貸危機前的美國相似。
中國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長劉勝軍認為中國當前最大的三個 " 灰犀牛 " 分別是房地產泡沫、" 貨幣貶值、資本外流 " 帶來的風險動蕩以及銀行不良資產增加。
房地產泡沫是毫無疑問的最大 " 灰犀牛 "。一方面,對於中國房價的泡沫化已經沒有爭議,但另一方面房價調控卻陷入 " 空調 " 的境地,不斷逼空,導致很多人產生 " 房價永遠不會跌 " 的錯覺。環視全球的房地產泡沫,都符合兩個特征: 一是周期長,一輪大牛市超過 10 年並不稀奇;二是泡沫破裂時地動山搖,猶如雪崩和泥石流,逃生非常困難。第二隻 " 灰犀牛 " 是 " 貨幣貶值、資金外流 " 引發類似於 1997 年亞洲金融危機那樣的金融動蕩。第三隻灰犀牛是銀行不良資產的增加。目前官方公佈的銀行不良資產率在 2% 左右,但市場並不買賬。
以上分析都各有見地,但是筆者認為灰犀牛更為根本的特點是內生於我們的內心,比如我們對風險的懼怕,這幾年整個市場害怕市場風險,把不發生金融系統性風險作為底線,曾經有一度要嚴防死守局部金融風險,當然此後這種提法被取消瞭。對於金融風險的認識,我們許多人還是很不到位的。
經濟金融風險都是有根源的,比如房地產泡沫危機,本身是土地財政化的產物,財政紀律約束不夠,財政金融化;影子銀行風險本身是利率市場化和金融機構預算軟約束的產物;同業套利是貨幣信貸發放過多,銀行體制的產物;企業債務過高是因為國有企業和國有金融占比過高;唯有外部沖擊不是因為我們自己,但是我們的防范手段卻是加大刺激,這同樣也擴大和延後瞭風險。
經濟體系的運動過程跟世間的萬事萬物一樣,它是有一個起伏的,符合辯證法。如果經濟上行過快過猛,必然存在下行過快過猛的勢能。人的作用局限在防止經濟上行過快過猛,如果已經上行過快過猛瞭,那麼我們的工作是不能阻止其下行,而是要在下行的過程中打造 " 減震墊 ",盡量減少經濟下行的破壞力。
更為重要的是,經濟體的發展也是一個有機的運動過程,跟人體的成長一樣,難免有飲食不良,或者感冒風寒,或者個別組織體的病變,這些都非常正常。在一定程度上,危機並不是一個壞事情。泓湖投資的基金經理李莉認為,危機對於經濟來說,好比人發燒,如果人的體內存在有害細菌,我們的身體需要清理它,如果細菌已經比較多,那清理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發熱發燒,人的身體會比較難受,但如果沒有這個過程,人就不會康復。
我們的經濟體內部存在的這些問題,要想辦法讓他逐漸釋放,比如旁氏的金融模式、僵屍企業、過剩產能、放杠桿過高等等,它們留在體內吸收營養,其他企業就營養不良,他們必須被逐漸淘汰,這就是一個風險爆破的過程,而不是不發生風險甚或消滅風險。
我們是不可能消滅風險。在中國這樣一個大國,由於各級對風險理解不同,很容易出現 " 捂蓋子 ",想盡一切辦法拖延風險的潛意識。我們金融體系一直不能有效解決的剛性兌付問題就是這個潛意識的表現,這種對危機的懼怕隻能進一步拖延危機放大危機。
所以,風險不是草木皆兵、嚴防死守、堅壁清野這麼簡單,它的確是一個藝術活,要找準病根,中西醫結合,對癥下藥。
所以,要問我們距離灰犀牛有多遠,它其實就駐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冉學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