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畢業生拉黑父母”最新進展:雙方再發聲

01-31

曾經的高考理科狀元,本科北大的留美研究生王猛(化名)12 年不回傢過春節,6 年前,他與父母決裂,拉黑瞭父母所有的聯系方式。此事經媒體報道後引發熱議,其中一句網友評論獲得 2 萬多的贊。如今,雙方再發聲,兒子要回傢瞭?

最新進展:父親、兒子再次發聲

近日,有關 " 北大畢業生拉黑傢人 " 的報道引發網絡熱議。

媒體報道截圖

曾經的高考理科狀元,本科北大的留美研究生王猛(化名)12 年不回傢過春節,6 年前,他與父母決裂,拉黑瞭父母所有的聯系方式。他寫下萬字書信控訴其 " 罪行 "。

萬字長信的開頭部分文字(來源:紅星新聞)

據成都商報報道,昨日,王父也在網絡上看到瞭報道,在給成都商報記者回復的信息中,他稱:

" 希望稿子對這些問題的討論帶來良好的社會效益 ",他會以樂觀豁達的心態對待這件事情," 初步想法是不能把過去簡單地看成廢墟,否則斷壁殘墻會阻隔視線,形成隔閡。即使是廢墟,也應該用心清理,還可以發現基礎、設計、施工中間的諸多問題。這樣才能為明天鋪平道路,打造新的景觀。"

事實上,在成都商報報道之前,王猛與父親之間可能很難有這樣公開對話的機會,在瞭解到父母的思考和反思後,他會 " 回傢 " 嗎?

昨日下午,王猛在電話中向成都商報記者表示,接下來會再仔細考慮。

網友的這句評論獲得 2.1 萬點贊 ...

對於此事,網友是怎麼看待的?

中國青年報(ID:zqbcyol)註意到,新浪微博上相關報道的評論區已有上萬網友表達瞭觀點。

在 @人民日報的相關微博上,有 2 萬網友進行瞭評論,其中這句獲得 2.1 萬點贊:

不少網友對於這一觀點進行瞭跟帖回復:

其他贊數較高的評論分別是:

在 @紅星新聞相關微博報道評論區,同樣有上萬網友對此事進行瞭評論。

在這些網友的觀點中,這一觀點獲高贊:

該評論已獲得 1.2 萬個贊,其他贊數較高的評論分別是:

此前媒體報道回顧

據紅星新聞報道,2012 年前後,一封長長的決裂信發出,接著,王猛拉黑瞭與父母所有的聯系方式,與 " 傢 " 徹底告別。他不再主動聯系傢人,也幾乎不回復任何信息。這一步,充滿無奈," 這期間有太多的機會,但凡有一次他們抓住瞭,就不至於此。"

最近 10 年,王猛僅回過一次傢,還是 " 例行公事 " ——更換過期身份證。那是 2015 年春天,整個行程僅在老傢的城市呆瞭 6 個小時,在傢中停留瞭不到 10 分鐘。這還是因為需要向父母拿戶口本,否則,連 10 分鐘也沒有。

被控制的愛:單純環境限制瞭社交能力

" 如果教育的目的是控制孩子,那我父母真的是出類拔萃的模范!" 王猛直著眼睛,說完話緊咬嘴唇," 他們所有的付出隻是為瞭控制。"

" 我母親一直傾向於把我關在傢裡,喜歡按自己的喜好包辦事情。" 王猛至今記憶深刻的一件事發生在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

那時,班裡要搞文藝演出,前一天班主任要求大傢穿齊膝短褲參加,但演出時卻隻有王猛沒按要求著裝。" 我母親不由分說地讓我穿長褲,我提出帶上短褲備用的請求也沒被準許。" 在穿衣的事情上,這不是孤例。王猛說,從小到大幾乎所有的衣服都是按照父母的意願和審美來置辦的,幾乎沒有一次是按照自己的意願來進行選擇的。

王猛是大院子弟,從上小學到高中畢業,所有的生活圈子幾乎都在這個院子裡," 包括朋友,都是他們(父母)認識、瞭解或者聽過的,跳出學校的幾乎沒有 "。

王猛介紹,五六年級時,自己對奧數很有感覺,而一開始母親並不樂意讓自己去,一次在外參加奧數考試回來後,發現攜帶的文件夾不見瞭,找回後發現被人劃壞並塗抹," 回到傢後,母親不但沒有安慰我,反而說‘這下你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瞭吧’!"

高中時,王猛曾強烈要求到外面的學校上學,但遭到瞭父母的拒絕。此後多次爭取也均遭到傢人拒絕。盡管後來考上北大,但王猛認為,正是這一封閉單純的環境讓自己的社交能力從小就受到瞭影響,與一些同學的難以相處也讓他對人際交往不再期盼。

原本以為,考上北大,就能遠離傢鄉,逃離父母的 " 控制 ",但依然沒有。" 就在離開前,傢人要求我跟北京的大姨打電話,請她之後多多照顧 "。王猛說,大姨果然像父母一樣 " 照顧 " 他:不斷給他打電話,甚至悄悄聯系他同學瞭解他的情況。

在王猛看來,這不是照顧,而是一種控制。

王猛說,小學時,因為不會剝雞蛋,他遭到同學的取笑,後來傳到傢裡親戚耳裡,又一次遭到瞭親戚的取笑,且不止一次," 但面對取笑,傢人從來沒有保護過我,不以為然。"

發生在大學前的一次旅行,讓王猛至今難以接受。大學前,自己 " 被迫 " 參加父母 " 邀請 " 的一次畢業旅行。旅行團由單位裡的幾傢人組成,帶團的是一名年輕導遊。" 一路上,母親都在不停講述者我如何優秀和培養我的體驗,讓人很不舒服,尤其是她的表情卻是愁眉苦臉。"

最為突然的事情發生在當天晚上。導遊在安排住宿時,當著全團二三十個人的面提出 " 這位北大的狀元和兩位小姑娘一起住,如何?" 王猛瞬間僵住," 我不知所措,什麼也沒有說。" 父母也沒有搭話。

回到房間後,王猛才不平地問父母導遊為什麼這麼說,卻遭到瞭父親的一陣教育責罵," 你馬上要出去讀書瞭,別人亂說話這類事會很常見的。"" 但實際上,我需要的是他們的一個反應,哪怕哈哈一笑呢?" 王猛說," 他們什麼都沒有做。"

而在上學擇校的問題上,同樣有類似遭遇。王猛稱,在大院學校上高中時,一次向父母反映自己調座位後身邊環境變得糟糕時,也遭到瞭父親的打罵," 你憑什麼要學校優待你?憑成績好?" 高二時,再向父母反映學校的處境,提出想跟校方談談時,父親依然沒有支持,而是說 " 你必須學會跟任何人相處 "。

2005 年春節成瞭王猛在傢度過的最後一個春節。當時,王猛即將大學畢業,小時候取笑他不會剝雞蛋的親戚來到傢裡," 她看我正在做一件塑料模型就瞟瞭我一眼,訕笑道‘原來你隻有玩模型時,動手能力才不那麼差’。"

王猛介紹,因為剝雞蛋的事,多年來頻繁遭到嘲笑,加上大學幾年本就因為動手能力原因顯得被動,這次便沒有忍住,猛地站起來怒視相對。" 這次,父母依然沒保護我,也沒對親戚說不 ",之後,自然少不瞭一場爭吵。

自那以後,王猛便沒在傢過春節。2018 年春節,他也依然沒有回傢的想法。畢業後,在經歷瞭幾年不太順利的工作後,王猛借著英語優勢決定出國讀研。

然而父母的 " 關愛 " 如影隨行,隨後就給他找瞭一位 " 老朋友 " 照顧他。在與傢人的通信中,王猛講述瞭與這位 " 老朋友 " 並無共同話題,並列舉出其為人的諸多問題," 信有 4000 多字,至少在我看來是證據嚴密的,讓他們明白我跟這人的關系。"

回信一天後就來瞭。" 盡管承認我的憤怒是真實的,但卻稱‘絕交未免太狹隘無理瞭’,且依然要求我學會跟有問題的人交往。" 王猛無法接受父親的回信," 父母的反應仍然不以為然,並不顧我的感受。"

父母搞不懂:兒子為何老揪著過去不放

這些年來,無論兒子能否收到,母親老劉(化名)都會在春節前給兒子發去短信,詢問其是否回傢過春節。結果如預想一樣,大部分信息幾乎都沒有回應。僅有的兩次回復還是在幾年前,而回復也極為簡潔," 有事,不回 " 和 " 不 "。

" 每年春節都有人問,你們兒子咋又沒回來,我都說他在美國,忙,不方便也沒多少時間。" 老劉覺得這樣回答是在為兒子撐面子," 不然說他和父母決裂瞭,不回來瞭?"

" 我們在期待一個契機,給他時間和空間。" 老倆口內心期待著兒子的回歸,希望與兒子重新建立起親密聯系,他們認為在關系的重建上,主動權仍在兒子那邊,傢的大門永遠打開," 你走近,我不會反手推開你 "。

飯桌上,老劉多次重復著一句話," 搞不懂他是啥原因 "。

老王認為,在美國做瞭心理咨詢後,加上和 " 老朋友 " 的相處不愉快,他就開始不和傢裡聯系瞭。" 這是一個轉折事件,總認為我們給他推薦的人不行,是要控制他,也總認為先前的一些其他人比如他的大姨二姨等都是不能交往瞭,但你不交往就不交往吧,禮節還是要一些吧,他們反正也不會完全進入你的生活。" 老王說。

" 國內就不說瞭,國外是完全陌生的環境,我們介紹一個朋友,在必要時候也好有個照管,我們錯瞭嗎?這是要控制他嗎?" 母親老劉說," 同時,我們也不瞭解你的學科,也不瞭解對方是不是專業的人,你不認同,覺得對方在幫助你的過程中有錯,你自己改過來不就好瞭嗎?"

會不會真如兒子所言,是父母從小的掌控和過度保護導致的呢?

這一點上,母親老劉似乎也不認同。" 要說掌控,他 17 歲以後就不在我們身邊,現在 34 歲瞭,人生一半都在外邊,如果前半程我們在掌控他,可問題出在這後面啊,照這樣說,反而是掌控不夠。"

老劉也承認,的確對孩子說瞭很多 " 不 ",但這些也都是原則上的不。" 我們單位是講政治的,那時候就有一個警示片,裡面講一個兒子犯錯後,在生命最後時刻都在埋怨他父母為什麼不能多告訴他一些‘不’字,哪些是不能做的。我可能也更多的是在這些方面給他說瞭一些不,收得緊瞭些。"

對於王猛提及的上學問題,以及父母按照個人喜好決定其衣著,老王說," 當時,學校外邊經常能看到一些學生在抽煙,有時候還打架,我們大院內就單純得多。" 另外,上學無論在哪裡更重要的還是自身的努力。在選擇衣服上,老王則稱父母的確會幫其做選擇," 但也不是所有 "。

小白(化名)是王猛的初高中同學,在小白看來,王猛父母的確在對王猛的保護上有些過度瞭。小白介紹,當時王猛上學到回傢實際上僅有幾分鐘的距離,不過,但凡下雨天,在下晚自習前,王猛的父母都會出現在教室的後門," 手上必備的就是一把雨傘和一雙雨靴,連續幾年都是這樣。"

紅星新聞記者將王猛的萬字長信轉給瞭老王一份,希望他能清楚兒子對過往真實的思考和想法。看完信的老王沒有說太多感受," 還是以前說的那些事 ",他依然認為兒子太放不下。

畢竟兒子遠離這麼多年,老王其實也有自己的反思。拋開兒子本身性格中的內向,抗挫折能力不強外,他也開始回顧自身是否也存在問題:說不上太多,但他覺得曾在處理兒子的 " 求助 " 上的確存在方式方法的問題,忽略瞭兒子的心理感受。

" 好比那次他耿耿於懷的旅行,如果當時真的站在他的角度,或者在現場對導遊的話有所回應,他肯定會有不同的感受。" 老王說," 再比如,他不喜歡的大姨、無法溝通的美國‘老朋友’,或許並沒有必要硬要求他一定要聯系,應該尊重他的想法。在很多事情上,或者給出策略和辦法,讓他自由選擇要好得多,而不是幫他做決定。"

老王說,兒子是 " 不一樣 " 的," 但過去,自己卻偏偏在任何事情中都一律以大原則來要求他,對任何人都應與人為善,卻忽略瞭凡事都有不同。"

這些年,老倆口搬瞭四次傢,老劉丟掉瞭所有與自己大學相關的書籍或筆記,對於那個年代的她來講,這些東西意義非凡," 我都是孩子三歲瞭才去上的大學,他爸更晚一些 ",但惟獨沒有丟棄的是,王猛從小到大的所有物品,哪怕是一個小小的手工,都在傢裡放著。

" 不管怎麼樣,我們愛兒子,希望能跟他重新聯系起來。" 老劉說。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