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你在微信上的生存哲學

07-28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WeDig(wedig)

作者: 葉婉青、回懿

" 看你的朋友圈,覺得你過得真好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朋友圈的功能通常是 " 曬 ",但是朋友圈曬出的你,是真的你嗎?

朋友圈的功能越來越完善瞭,無論是部分人可見、僅三天可見,還是每天寫完又被刪除的狀態,背後都反映瞭用戶豐富的心理過程。在不經意間,朋友圈這個自我展示的大舞臺中,悄悄地隱藏瞭很多隻屬於某些人的秘密。

朋友圈僅自己可見:

怕不被認同,還是發泄情緒?

身邊有這樣一位朋友,她經常發朋友圈,可是卻經常都是設置隻有自己可見。

我問她:" 為什麼不給大傢看啊?"

" 不知道啊,我就覺得給別人看怪怪的,我隻想默默發給自己看。"

戈夫曼的 " 擬劇理論 " 認為社會就像一個大舞臺,有前臺、後臺之分,每個發朋友圈的人,都存在一種自我為中心的假想舞臺,人們通常過度在意自己寫的句子、發的圖片,並且認為別人也同樣如此細致地在關註自己。朋友圈的展示就好比一個表演者在舞臺上的表演,而那些設置私密的照片則像是一場給自己的演出。

一方面,這些 " 表演者 " 可能是認為觀眾無法與自己達到共鳴,與其得到一片噓聲,不如自己欣賞;另外一方面,也可能是表演者本身性格內向,他們害怕在眾人面前展示自己,但是卻渴望有一個舞臺可以展示自己,所以不如打造一個隻有自己可以欣賞的舞臺,以此獲得存在感和滿足;還有一些時候,私密朋友圈僅僅是一個情感的出口,有些負面的情緒不方便讓外人看到,但是記錄下來後卻可以得到情感的宣泄,緩解壓力。

發朋友圈時先分組:

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

這應該是大多數人發朋友圈時最常見的狀態瞭:我們的微信中會建立不同的群體標簽,當發佈某些狀態時,會特意選擇使某個群體不可見,或者隻給某個群體看。

期末到來時,那些吃喝玩樂玩嗨瞭的狀態通常會設置老師不可見;生活中,那些吐槽自己糟糕生活的狀態通常設置父母不可見;和現任男 / 女朋友浪漫的照片通常設置前任(未刪除的話)或前任好友不可見 ……

這種行為其實是因為,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人們總在進行著印象管理。人們會利用行為去溝通關於自己和他人間的一些信息,旨在建立、維持或精煉個體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

一方面,任何一個社會群體都有其特定的社會評價標準,在朋友圈中,人們會傾向於展示自己符合社會認可的方面,以使自己看起來更符合社會或者某些人的需要,這被稱為 " 社會贊許性反應 ";另一方面,我們會把那些不符合別人期待的東西隱藏起來。例如給導師看到的通常是學生潛心科研、廢寢忘食的狀態,因為這是最符合老師對學生的期待的行為;而那些陪男朋友 / 女朋友看電影逛夜市的照片,自然是設置不可見。

反過來說,每天我們所刷到的朋友圈,通常是最符合我們期待的狀態,而這些狀態並不代表朋友們的真實內心,許多不符合我們認識的東西早已經被隱藏起來。僅僅通過朋友圈,並不能真正瞭解一個人。

僅三天可見:

你 " 不敢 " 面對的到底是什麼?

最近微信推出瞭 " 朋友圈三天可見 " 的功能,身邊很多朋友選擇開啟瞭這個功能,讓自己的朋友圈成為瞭 72 小時動態展示平臺,似乎人們開始對自我表露進行時長控制。

" 自我表露 " 指的是個人將自己的信息表露給目標人的一種行為過程。微信的朋友圈功能為大傢提供瞭一個自我表露的平臺,讓我們可以及時地瞭解到好友經歷的事情和感受,促進信息的流通和交換。

但如今朋友圈中的好友身份變得十分復雜,這讓我們社交圈的私密性大大降低,也讓我們開始思考私人生活與公共空間的關系。

" 朋友圈三天可見 " 的功能給瞭我們一個創造個人隱私空間的方式,它也是我們對自我表露進行控制的表現。一方面它減少瞭添加不熟悉的朋友後決定是否讓其查看自己朋友圈的顧慮,另一方面也能減少頻繁修改個人動態可見對象的麻煩,讓與自己關系一般,不關心自己動態的朋友隻能看到最近發佈的消息,維持好人際間的適當距離。

發瞭朋友圈又刪除:

完美主義者,永遠對自己不夠滿意

跟好友出去旅遊,晚上回到旅店,唯一做的事便是對著手機發朋友圈。硬是看著她從七點琢磨到九點,九宮格層層篩選,發佈出去後發現少瞭一張自己喜歡的圖,刪瞭;接著再發、再刪 …… 如此往返,一夜就這麼過去瞭。

對於自己每條朋友圈都字字斟酌,發瞭後修改又刪掉,恨不得把每一條都重發一遍的人,已經不再是簡單地進行印象管理,而是存在完美主義傾向。完美主義表現為對自己或他人的不切實際的要求,即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要表現優異,並且完美主義者通常隻關註不足或失敗,而忽視自己的優點或成功。

作為向所有好友同步發送的朋友圈,沒有精心編輯的一條動態會讓自己不完美的一面呈現在眾人的註視之中,這讓對缺憾高度恐懼的完美主義者十分擔心,因此他們會時刻關註自己的朋友圈是否有展現自己消極一面的可能性,並采用及時刪除的手段防止任何不良歷史的存留。他們將孩童時期習得的完美主義延續到成人世界中,認為隻有完美才能獲得別人的關註和喜愛,無法接納普通的有缺點的自己。

總之,朋友圈是一個豐富多彩的社會大舞臺,臺上是每日更新的狀態,臺下則是每個人真實的生活。人們渴望展現真實的自己,卻在印象管理中隱藏瞭那個不符合自己和他人期待的自己,我們不能通過舞臺完全瞭解一個人,卻可以通過這些私密空間觀察到真實的自己。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WeDig(wedig)作者: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小七、毛果)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