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社群運營”,你需要知道的都在這

07-30

本文作者李思遠(可樂),滬江 CCtalk 運營、策劃,韓語網師。3.3 計劃第五期學員。

社群的運營已經火熱數年瞭,從最早的各式各樣的 QQ、微信群,到現在衍生出的小密圈、CCtalk 等專用社群工具,社群運營能力已然是運營標配,社群運營的書和文章也層出不窮。但是依然會有很多朋友抱怨,費勁兒地做瞭個社群,結果發消息半天沒人理,完全沒有作用,老板為什麼還讓我做?

一、為什麼要做社群?

社群的低成本、高轉化是人盡皆知的優點,但實際上社群的最大優勢在於 " 價值延伸 "。普通的客戶關系,往往隻存在於交易過程中,一旦交易全部完成,關系鏈就會大幅弱化,甚至直接斷鏈。但社群則可以做到和客戶保持長久的關系,在這期間你所做的社群運營可以不斷挖掘客戶價值。

二、你所做的可能不是社群

我們羅列幾個場景,由你來分辨一下,到底哪種算是社群:

場景 1:你在某學校辦瞭個活動,掃碼入群即可領取獎品,於是你的微信群裡浩浩蕩蕩擠進來數百人。

場景 2:為瞭更好地收集用戶產品反饋,你建瞭一個產品功能用戶反饋群,平時會有用戶時不時發消息反饋。

場景 3:你在網上發佈瞭個視頻點擊率很高,然後有很多人慕名加你 QQ,你把他們拉進瞭一個群,平常聊天。

你看出來哪個是社群瞭嗎?

很不幸,這裡面沒有一個是社群,隻能稱作是聚瞭個人堆而已。因為這樣的群組往往生於圈人,興於聊天,死於廣告。

然而你會發現,大傢日常工作中最常建設的就是這種 " 社群 ",你手上有無數個微信群、QQ 群,成千上萬的人頭在你手中,實際作用卻為零。

三、社群必備三要素

群體中的人有兩個共同的特點:首先是每一個人個性的消失,其次是他們的感情與思想都在關註於同一件事。

——《烏合之眾》

人單單是聚在一起並沒有任何價值,當他們在這裡喪失掉個性,隻具備共性時,才能開始發揮價值。所以,想建立社群,一定要明確三個要素,缺一不可,那就是" 有目標,有核心,有階層 "

社群中的所有人,必須要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小到各類 QQ 群,大到宗教信仰,人群集中後必定有一個共同目標。在這個目標面前,每個人的活動都是圍繞這個目標進行。這也恰恰說明瞭很多社群為什麼做不起來,對於社群來說,持續的 " 運動 " 是保證社群生命力的根本要素,沒有目標,社群便不可能有任何運動。

所謂核心,即是指社群中必須有領袖,正如政黨要有黨魁,國傢要有首腦,沒有核心,一大堆零碎部件絕無可能開始運轉。核心所起到的作用就是指引方向。我們加過很多興趣類 QQ 群就會發現,很多這類的群完全就是閑聊群,因為沒有核心出來帶領、指揮,很快人群就會變成一灘散沙。

所謂階層,很多同學會理解為分層運營,這就會變得很狹義。階層最重要的概念,在於給予每個人地位和角色,並且讓他們瞭解上升通道,使得他們為瞭在社群中晉升而不斷努力為目標做功。當有人成為特權階層後,他一定會加入到社群的維護中來,成為社群核心的擁躉。人們表面上痛斥特權,但實際上卻總想成為特權階級。如果沒有階層,所有人一視同仁,平均主義就會讓人群的活力快速下降。

四、從零開始搭建社群?

" 做好宣傳思想工作 , 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創新。"

——習近平

常規的社群人員吸納,有兩種渠道。

第一種是 " 根據地 " 模式。

例如你在某個學校辦瞭一次講座,圈瞭一個微信群;在 B 站發佈瞭個視頻,結尾放瞭個 QQ 群號;在 APP 某廣告位直接放置微信群二維碼。這種將吸收成員的路徑綁定於核心動作或重大活動的模式都稱之為 " 根據地 " 模式。它的好處就是直接導流,見效快,是搭建社群最常用的模式。

但是它的缺點缺常常被忽略:一是成本高,你發佈一次作品,或者舉辦一次活動,都需要付出較高的成本,且生產周期一定很長。這樣就會讓你吸納人員的頻率變得很低。

另一方面,這種模式 " 半衰期 " 極短,它隻會即時生效,在之後所起到的作用會快速衰減為零。試想下你在學校辦一場活動,第二天還有可能有人加入你的社群嗎?

另外一種,就是 " 遊擊戰 " 模式。

假定你是一個在線教育的老師,在某教育平臺有你的課程。這時你去知乎、分答等平臺去回答問題,輸出幹貨內容,並且在每一篇文章下都有你的課程鏈接或微信群二維碼。這種脫離原本的生產平臺,去其他平臺輸出內容的模式就稱之為遊擊戰模式。

它的缺點很明顯,由於這是一種間接的導流,往往見效很慢,可能你在知乎上回答瞭滿滿一篇幹貨,一周都不會有人聯系你。

但它的好處就在於半衰期長,成本低。,隻要問題不失效,你的答案就會一直在這個問題裡呈現著,質量越高,排位越高,越多的人就會看到並產生轉化。

我們在同一平臺持續輸出廣告或內容,往往會造成用戶重疊,產生邊際遞減效應。而 " 遊擊戰 " 模式就不會產生這一問題。並且你寫一篇文的成本,遠比你特地做活動或是買廣告位的成本低得多。

我們試著列舉兩個優秀的案例。第一個就是滬江的知乎機構號。這個號在知乎的各類外語相關熱門問題上輸出瞭很多高質量答案,往往排名都是第一位。

例如這個問題:法語、德語、意語、西語,哪個最好學?

這個問題被瀏覽 102 萬次,且還會有其他媒體會轉載這個回答。人群輻射的效果堪比地鐵內包車廣告。前者不需花錢,隻要知乎不倒閉就會一直發生效用。但後者卻需要支付地鐵內包車廣告的高昂租賃費。

現在做一個廣告,需要好創意,好設計,好位置。而且有可能刷屏之後都沒有太好的轉化效果。但是這種幹貨輸出,不但可以提升品牌形象,讓同等條件競爭下,客戶更願意選擇你,同時由於 " 半衰期 " 長,它將在這個地方持續發揮作用。

而像這樣的回答,滬江機構號有 48 個。是不是性價比超高呢?

另外一個例子,是共青團中央。在數年前,共青團的宣傳工作還是比較模板化的,無外乎電視新聞,報紙媒體文章等。隨著八零九零成為社會主力軍,老模式對他們的影響微乎其微。除瞭交團費之外簡直沒什麼存在感。

但現在我們看到微博上、B 站上,知乎上,都有共青團中央的身影,既有創意類活動(我與國旗合個影),也有新鮮的宣傳模式(那年那兔那些事)。使得共青團在年青一代中間的影響力非常之大。

五、社群的數量和質量?

現在,我們知道哪裡圈人瞭,但是有人會說,我按你說的做瞭,但是人還是很少啊?並且質量也不高,怎麼回事呢?

以前的社群圈人模式,特別直白。往往是 " 加入後獲得 XXX" 的格式,通過福利來吸引人群。但是這個模式在當今是萬萬用不得的,兩個原因:

一、被吸引而來的人,極大可能是僅僅關心福利的人,獲得福利後就立馬抽身。很多企業在學校搞掃碼送飲料,都是這樣子,用戶拿到飲料後立馬取關。也就是說你付出瞭很大成本,最終作用卻是零。但是我不清楚這麼無效的事為什麼依然有那麼多人沒完沒瞭地做,大概是蠢吧。

二、現在的用戶胃口已經被養 " 刁 " 瞭。高質量的成員不會 care 你的蠅頭小利就加入你的社群,而加入的人卻往往質量不高,很有可能不是精準目標用戶。

說瞭這麼多,我們該怎麼做,記住一個辦法,叫 " 略加門檻,福利後置 "。

我們把上面句式稍稍改一下:

" 加入後獲得 XXX"變為" 加入 XX 你可以得到 XX,但是需要你能 / 會 / 是 XX 的格式 "

有人會問,加瞭門檻豈不是更沒人瞭?恰恰相反,這個格式的作用遠比前者要大。這是因為:

一、對於用戶來講,有門檻將意味著高質量,每個人都希望躋身於高質量的人群當中。這是你對用戶的社群價值保障。有瞭這一層,甚至連福利你都不需要,你還可以倒收錢。

二、對於你來講,建立社群絕不要貪多,每多一個臭魚爛蝦,你的管理成本就上升一個檔次。你隻需要精準的,質量高的用戶,保證你社群後續能夠良好運轉,而不是一群搶菜葉子的大爺大媽,拿到福利後一哄而散。

下一個辦法很多人沒有使用過,但恰恰是最好使的招數,那就是你要用社群的交互內容去體現你的社群價值。如果你做的成功,這遠比什麼福利效果好。怎麼體現呢?

在公開場景去提及你的社群成員,並且展示出你們之間的良好交互。

假設你是個做培訓的老師,你建立瞭一個付費培訓群,那麼你就要在廣告位上去展示你的社群成員有多麼優秀,或者它加入前是什麼樣,加入後是什麼樣?又或者你們之間日常的一些社群活動是如何開展的?這些內容將讓用戶很直觀地去感受你的社群價值,並且很快產生代入感。" 如果是我 … 那 …",這遠比你苦口婆心地勸他們加入之後獲得福利更有效。

最後一個方法,就是你的宣傳文案要吸引人,這是一句廢話,但是依然大部分人做不到。因為他們根本不懂如何吸引。

我們來舉個例子,那就是三節課的 3.3 計劃。

大傢肯定對這個社群不陌生,它的文章有沒有吸引到你呢?看它的文案是多麼誘人。

"3.3 計劃特訓營是三節課含金量最高的旗艦課程,也是目前三節課唯一的一個線下特訓課程。"

" 我們致力於通過 3 年時間,每年為互聯網行業培養 300 名最優秀的產品 & 運營人才。"

"3.3 計劃每期僅招募 42 人,參與有門檻,需經過層層審核,錄取通過率一度不到 3%"。

我們可以看到,這文案用到瞭很多數字概念。" 唯一 "、" 最高 "、" 僅 42 人 "、"3%",這將讓你對社群的價值和門檻產生瞭量化的感受。並且開始自己腦補這個社群的價值和可能。

接下來,三節課又舉出之前成員的身份、故事、評價。每一個優秀的成員展示,都讓你對這個社群產生瞭極大的期待,你會認為參加該活動的都是牛人,你也想躋身於牛人之中。實際上這個廣告對於實際活動內容講的並不詳細,隻給出瞭框架。但它根本不需要說,因為它已經用成員之間交互來展現它的高價值,你也將用你認為最好的情景開始腦補。

群體是用形象來思維的,並且容易誇張,陷入極端。

想要某一種觀念對群體產生有效影響,必須披上形象化外衣。

——《烏合之眾》

六、如何管理社群?

當你人圈上來瞭,你又將面臨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如何管理?

大部分社群,甚至很多大型社區、論壇的死亡,都敗在瞭這一步。管理是個千變萬化的難題,不同的情景需要不同的管理方式。

最一開始,你的社群可能沒圈到幾個人,如果是通過內容圈粉,隻有個位數加入的情況再正常不過瞭。

但是哪怕隻有兩三個人,這些人的價值將遠遠大於後面要加入的數百人,數千人。

正如朱元璋打天下時,身邊的徐達和常遇春都是農民出身,但最後幫他奪得天下的不是後來的千軍萬馬,而是這幾個曾經不起眼的農民,為什麼?

這些人,按照產品運營的角度,那就是核心用戶!他們最先 get 到瞭你的社群價值,並且跟你的方向和目標產生瞭共鳴。他們與其做你的社群粉絲、第一批成員,不如發展為共同創業的夥伴。你必須牢牢把握住他們,瞭解他們,才能讓你的社群做大。

同時,你需要給與他們於特殊的地位,無論是群管理還是職能性角色,必須拉他們成為你的利益共同體。這樣才能讓他們盡心盡力幫你迭代社群產品,不遺餘力地去幫你將社群做大。

很多人建立社群,往往會忽視掉最先來的零星幾個人,那麼可以斷定,你的社群百分之百做不大。

七、社群成員的增長?

那麼現在要解決下一個問題,如何滾雪球,讓人變得越來越多呢?

一、你要建立好有效的傳播機制

這裡我們舉例兩則。第一個是秋葉 PPT。秋葉是國內最早一批把社群玩的很溜的人,他雖然是做在線課程的,但是他沒有僅僅把課程擺在一邊等著別人去買,而是增加瞭 " 批改作業 " 這一環節。

我當時很好奇,本來課程就便宜,再加上批改作業,這豈不虧死?但是我發現我錯瞭,秋葉的系列課程的作業,交作業是要在微博上交的,你需要加上話題並 @秋葉的官方賬號,這樣就會得到作業批改。

這樣的傳播路徑可就厲害瞭,既讓用戶交作業得到反饋,在社交平臺上完成瞭 " 學習炫耀 ";同時也能不斷炒熱微博話題和關鍵字。最重要的是,看到這條微博的人也會很快瞭解到這個課程的內容及模式。完全不需要任何大篇幅的介紹。

另外一個就是最近刷屏的薄荷閱讀訓練營,連續打卡一百天,就可以獲得五本實體書籍。然而一百天的朋友圈廣告,價值可遠比五本書高的多。但是用戶們依然樂此不疲,就是因為它既滿足瞭用戶的 " 學習炫耀 ",又起到瞭自我監督作用。

二、與你已有成員做好感情交互

無論是你在公眾號裡去專門寫你的社群成員,還是你給成員們寫親筆信、送禮物等,都是在做感情交流。很多運營人員並不重視這些小細節,其實這恰恰是發揮社群價值的重要途徑——情感綁定。

當你的成員覺得在社群中得到瞭重視,他一定會不遺餘力地去為這個社群做背書,主動傳播擴散社群內容。正如 3.3 計劃的招募廣告時常提及老成員,在結束後又會送給成員親筆信那樣,社群成員將會第一時間,帶著感動、自豪地在朋友圈去擴散。

做社群,第一波人是通過社群管理者圈來的,之後的人,則一定是其他社團成員發展來的。

暗示的作用對於群體中的每一個人都會起到相同的作用。這種作用隨著群體的情緒鏈條的傳遞,會越來越強大。

八、如何和社群成員相處?

最後一點,也是絕大多數人有誤解,做不好的一個方面。那就是,如何管理群成員、和群成員相處?

在講這個問題前,我先要給你灌輸兩個觀念:

其一、你不是他們的服務生。有些運營建立社群後,立馬把自己視為服務員的角色,對群成員鞍前馬後。

" 同學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嗎?"

" 請您稍等,我來處理下 "

" 您看這樣行不行?"

OK,你一旦說出這些語氣的字句,我就可以宣告你的社群已經死亡瞭。當你在社群中扮演服務員角色後,社群的核心就喪失掉瞭,你的社群將變成個服務答疑群,你也變成瞭客服人員。除瞭為自己增加瞭成本,啥你都得不到,因為你在這個社群喪失瞭地位,成員將絕無可能服從你的指揮,隻會找你的麻煩。

其二,你不是他們的供應商。還有些朋友很現實,建立社群後,除瞭一開始明確好的內容,絕不和成員產生任何瓜葛和聯絡。要我說,這樣的話就完全沒必要搞社群,因為社群最大的價值是建立在感情基礎上的價值延伸。你除瞭買賣關系什麼關系都沒有,價值延伸也就無從談起。

那麼在你能保證不違反上面兩條常見錯誤的情況下,我們看看該怎麼做?

一、保持威信力

群體永遠都在渴望著強權。

如果你是社群組織者,請你牢記身份,你是核心,你是領袖。領袖絕無可能跟下面的用戶用 " 您 " 或 " 請 " 的模式交流。你要保證你的威信,哪怕他們是你的客戶。

同時你要把距離掌控好,不要太近,每天和用戶閑聊,傢長裡短,那樣你就喪失掉瞭距離感,這就會導致你不再具備領袖威嚴,反倒像隔壁大媽;但你也不要太遠,八百年都不出來說一句話,那樣你就完全沒什麼存在感,等你再出現的時候,根本沒人甩你。

這就是政治影響力的玩法,也是國傢領袖為什麼天天占據新聞頭條,卻沒出現在你傢小區的原因。

二、勿用邏輯,善用感情

在群體之中,任何理性,思維,或邏輯通通都是不存在的。

如果你想給群體一個信服的理由,就必須記住這一點。

群體面前,邏輯的作用基本為零。但是如果你會是利用感情,你完全不需要有任何邏輯。

因為對於群體來講,他們隻會感性地思考。

我來給大傢舉個例子。我們曾經舉辦一個集贊類活動,但是當獎勵結果出來後,突然出現一個參賽者指責我們作弊,一口咬定獲勝者肯定是官方小號。

同事嘗試瞭私信聯絡解釋,拉取後臺數據給對方看等方式,對方一概不理,同時大量發帖號召他人抵制,竟導致很多人開始應和,產生瞭很不好的影響。

那麼根據上面的定理,我們該怎麼做呢?

我們的做法是,把我們在工作微信群中關於這件事的苦惱討論如實發出來,同時表示這次活動舉辦十分困難,領導也不支持,小夥伴為瞭獎品自己搭錢雲雲,並且哭訴沒想到是這個下場,下次不會舉辦瞭,對不起大傢。

猜猜怎麼著?方才還指責我們的那些人,突然一邊倒地站在我們這邊支持,安慰。還有很多人出來大罵那個無理取鬧的用戶。這件事情不但解決瞭,甚至還加深瞭用戶對我們的好印象。

沒有人會 care 事實,何況網絡上根本無法自證清白;

沒有人會關註邏輯和數據,因為大傢都很忙,誰會去仔細思考?

唯有使用感情。正如當時無理取鬧的用戶獲得支持,也是利用瞭 " 官方騙人 " 的無邏輯論點來博得感情支持。我們也用同樣的方式擊敗瞭它。

三、引導輿論

在群體中,不為群體的激情所感染,足以抵制群體行為暗示的人,幾乎沒有。

我們看到引導輿論,就會鄙視地想起 " 五毛 "" 美分 " 之類的詞匯。但是我要很嚴肅地告訴你,這些是管理人群必須要有的成分。

試想一個場景,你是一個英語課的老師,想要在假期推出一門直播課,你把廣告發在瞭 QQ 群裡。

然後是長時間的無人回復。

你一定不希望這樣的場景出現,但是很不幸,這和你文案寫得好不好,你課程內容棒不棒,關系不是很大,最重要的是,沒有人出來引導輿論。

如果你搭建瞭社群,必須在你出來發表、要求、指揮時為你幫腔,造勢。如果你的社群裡沒有這樣的成員,你甚至需要建小號去做這樣的角色。否則你就會面臨上述的尷尬場景。

甚至更壞的場景是,有人在群內質疑你,誣陷你的時候,如果沒有人出來及時反駁,局面將不可收拾。群眾具有隨風倒屬性,有一個多米諾骨牌倒下,後面必定要倒下更多。這就看到底是你去推動,還是對方推動瞭。

四、群體需要圍繞共同目標不斷活動

開篇我們提到瞭,社群的生命需要不斷地 " 運動 " 方能維持。之前我們更強調 " 有 ",現在我要強調 " 多 "。

你的社群必須有恰當頻率的活動,娛樂活動也好,線下聚會也好,完成任務也好,你的成員們必須保持在 " 動起來 " 的狀態。頻率越高,活躍度越高,頻率如果低到一個下限,很快就會面臨消亡。

在 YY 公會還很火熱的時候,你可以看到一個頻道裡有很多人同時在線,他們的共同目標就是提升頻道的人氣值,他們的活動就是掛機。

聽起來是不是很無聊?但這就是社群運營,在裡面的每個人都要為瞭目標動起來。沒事也要找事做,是對社群運營的真實寫照。

五、給成員以角色

我們在開篇提到社群三個必備要素的時候,提到瞭階層。階層的劃分,無外乎通過對於社群的貢獻度或者活躍度,來給予群成員不同的階層定位。

階層一方面是為瞭能夠分層管理,讓社群有序地高效運轉,另一方面也能提高社群活力,讓成員產生積極性。

但是如果群成員不夠多的情況下,過度明顯的階層劃分會導致效果不佳。這個時候怎麼辦?

我們可以先通過角色定位來過渡。

角色定位的模式有很多。通過成員一些發言或行為給他起外號,或者根據能力特長給成員戴高帽,叫 XX 帝,XX 神等方法,都是有效的角色定位。

這種方法可以保證群成員的歸屬感。群成員會離散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沒有存在感。這就需要給予他一個不一樣的標簽或者帽子,來保證他能夠在群體中找到定位並持續依存。

太平天國創立初期,幾個農民將領起瞭各種各樣的奇怪稱號,天父天兄,還有風神,電神,天兵天將之類的。都是這樣的原理。

講到這裡,我們關於社群運作的內容已經基本講完瞭,謝謝你能看到這裡,感恩!

我在文中穿插瞭很多《烏合之眾》的摘錄,這是我很早就看過的一本書,但是當時並沒有太大的感受。然而在我運作瞭幾個社群之後,我驚覺很多情境都曾在書中有描寫,回頭翻閱,不禁冷汗直流。

社群,無外乎就是管理。和人打交道,與 " 和人群打交道 " 有著極大的不同。如果你要帶團隊,做管理,做社群,你可以閱讀這本書(不是在打廣告,不是在打廣告,不是在打廣告),但一定要結合現實場景,也許會對你有所幫助。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