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波波夫
在 KOL 們振振有詞的指控中,在即刻 CEO 微信朋友圈看似內傷滿滿的吐槽中,騰訊旗下一款名為 " 立知 " 的資訊 App 隻活瞭一天,就在蘋果和安卓應用商店中黯然下架,而背負的罪名是 " 抄襲 "。
在一個泛道德的輿論場裡,講起道德來實在慘不忍睹,以至於我們不得不重新去定義 " 抄襲 " 本身。
從產品定位看," 立知 " 確實追隨瞭 " 即刻 ",都屬於用戶更具主動權的信息流,都屬於對 " 今日頭條 " 類海量推薦資訊 App 的一次糾正,都是在試圖瞄準那些受夠瞭 " 個性化推薦引擎 " 的手機難民,當然也都被嘗鮮的用戶歸為小清新風格。
從產品形態上看,立知和即刻有很大不同:
其一、從 App 底部的 Tab 欄看,立知分為四個欄目:立知、發現、我的,而即刻則分為推薦、關註、發現、我的,立知選擇瞭比即刻更簡潔的分類,減法做得更徹底些。如果對比下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高度近似的 Tab 欄,立知和即刻的差異還是非常明顯。
其二、從用戶啟動後推送的默認內容看,立知的第一個 Tab" 立知 " 更接近傳統資訊網站的分類,把信息分為科技、體育、財經、娛樂等頻道進行分類;而即刻的第一個 Tab" 推薦 " 則采取瞭微博式的信息流形式。
其三、不同的界面塑造瞭截然不同的氣質,立知整體感覺更像是傳統客戶端的回歸,但又賦予用戶更高的權限,而即刻更像 2010 年前後的那個微博,用戶可以控制關註對象、可以控制時間線。
「立知」(上圖)、「即刻」(下圖) 完全長得不像。
綜上,立知和即刻最大的共同點其實是,它們都勇敢地放棄瞭今日頭條式的道路,為何四大門戶競相模仿今日頭條不構成抄襲,而騰訊上線一款基於賦予用戶更多主導權的即刻就構成瞭 " 抄襲 "?
最大的定性因素無疑是即刻 CEO 在微信朋友圈中,談及騰訊某團隊與之談入股而不得遂。
這極易給外界造成一種錯覺。此外,一波 KOL 上綱上線地道德批判,進一步誤導公眾輿論走向。當然,公眾天生容易站在弱者一方,一如村上春樹所說," 以卵擊石 , 在高大堅硬的墻和雞蛋之間 , 我永遠站在雞蛋那方。"
一個次要的因素是,在訂閱信息源上,立知和即刻有一些重疊,也放大瞭上述偏見。
這在資訊產品中幾乎無法避免,許多自媒體都會同時在今日頭條、騰訊新聞、網易新聞中進行分發,一如可口可樂、保潔的日化品會同時進駐沃爾瑪、永輝超市,而你並不能就此判定永輝超市在山寨沃爾瑪。
即便後來即刻 CEO 承認這是一場誤會,但已經於事無補,騰訊當天就對立知做瞭暫時下架處理。
立知下架,第一個受害者其實即刻,它失去瞭一個難得的戰友。
即刻將繼續孤立在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百傢號、網易號、大魚號構成的浩瀚信息流星際之外。如果不是因為這場口水戰,許多人都不知道還有即刻的存在。但廣告效應很可能就止於 2018 年二月的第一個工作日,很快,即刻的回 " 即刻 ",頭條的回 " 頭條 "。
希望在不久的未來,立知再次上線,讓用戶多一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