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作傢吳軍曾經在《浪潮之巔》中介紹互聯網發展歷史,技術發展不是線性的,而是波浪式的,在一個波浪中占據潮頭的公司便是頂尖公司。
移動互聯網浪潮之後,曾經有過穿戴式設備、VR 等幾個方向,但都未有大成。
而現在,所有的趨勢都表明,人工智能就是下一代技術演進的方向,就是現在的浪潮之巔,幾乎有決心的大公司都在 "ALL IN"。
曾經在 IT 硬件時代站到浪潮之巔的聯想,就是其中之一。
7 月 20 日,聯想在上海舉辦第三屆聯想全球創新大會 ( Lenovo Tech World ) 。2015 年和 2016 年,聯想全球科技創新大會曾先後在北京和美國舊金山舉辦過兩屆。
這次大會的主題就是 " 讓世界充滿 AI",作為世界最大的 PC 生產商,這是中國第二傢大舉進攻 AI 領域的科技企業。
2016 年 11 月,前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芮勇成為聯想 CTO,聯想新的技術戰略 " 智能驅動的設備 + 雲 " 已經躍然紙上。就在今年 3 月 20 日,聯想研究院成立瞭人工智能實驗室,並從德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挖來 AI 專傢徐飛玉。
4 月,聯想 CEO 楊元慶宣佈,未來四年,將投入 12 億美元在 AI 和大數據研發上。
在今天的全球創新大會上,聯想再次加碼,楊元慶說," 聯想已經看到,AI 是信息產業的未來,聯想已經賭上身傢性命去押註 AI。"
1、聯想跳上中國列車
聯想的這次轉型,是恰好踏在瞭行業乃至是國傢的風口。
在聯想開會的當天,國務院印發瞭《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
根據規劃,到 2020 年人工智能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人工智能產業競爭力進入國際第一方陣,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 1500 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 1 萬億元;
2030 年,我國人工智能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 1 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 10 萬億元。
聯想的這次轉型,是從傳統 PC 制造業,轉入剛剛冒頭,前景廣闊的行業。
這是一個重量級玩傢,也有著 " 脫一層皮 " 的打算。
" 轉型對任何一傢企業都不輕松。不脫幾層皮都不叫轉型。" 在會上,楊元慶立下誓言,賭上瞭聯想 30 年的身傢性命。
聯想是一個跟互聯網公司完全不同的玩傢,它跟互聯網公司有著不同的比較優勢,而硬件廠商殺入人工智能的,恐怕國內比聯想有更好條件的並不多。
聯想 CTO 芮勇介紹,算法、大數據和計算力是人工智能的三大要素。算法就像一輛汽車的發動機,大數據則是 " 油 ",負責提供動力。計算力則是 " 車輪 ",驅動汽車前進。聯想恰好同時具備這三個要素。
2、超級計算機是聯想的底氣
人工智能的發展,對大數據中心、以及超級計算環境提出瞭更高的要求。
可以肯定的是,這將掀起計算領域的新革命。
而聯想,就是掌握人工智能底層基礎設施鑰匙的那個人。
第三方機構 Tractica 認為,人工智能的規模,將從 2017 年的 6.4 億美元,發展到 2025 年的 370 億美元,其中不但包括人工智能技術,也包括人工智能的底層基礎設施、大數據中心和超級計算機。
聯想是世界上最大的計算機生產商,接近世界總銷量的四分之一。
在商用的超級計算機方面,聯想也不遑多讓。
聯想在巴塞羅那超級計算中心(BSC)推出瞭瞭新一代全球最大的基於英特爾的超級計算機。該計算機已經是世界第 13 強的電腦。
聯想的目標是成為全球最大的超級計算機公司,此前全球前 500 個超級計算機中間有 99 個是聯想做的。
這跟國傢的人工智能規劃不謀而合。
在規劃裡,智能化基礎設施,是人工智能行業的重要基礎。
" 高效能計算基礎設施。繼續加強超級計算基礎設施、分佈式計算基礎設施和雲計算中心建設,構建可持續發展的高性能計算應用生態環境。推進下一代超級計算機研發應用。"
實際上,人工智能利潤的最早收割者,就有可能是超級計算機的提供者。
2016 年標普 500 的第一明星股非英偉達 Nvidia ( NASDAQ:NVDA ) 莫屬,全年超逾 220% 的漲幅。
2015~2016 年之前 GPU 基本上隻是用在遊戲 PC 領域,2016 年隨著 VR 和深度學習崛起,使得 GPU 的市場前景變得極具想象力。
世界上目前約有 3000 多傢 AI 初創公司,大部分都采用瞭 Nvidia 提供的 GPU 硬件+平臺。
看中瞭人工智能的英偉達,開始專門為 AI 公司訂制超級計算機,比如 NVIDIA DGX Station ™ 工作站是面向 AI 開發前沿的個人超級計算機。
就像淘金熱帶動瞭李維斯牛仔褲一樣,人工智能首先火爆的可能就是超級計算機的生產企業。
作為全球最大的 PC 生產商,有超級計算機的生產能力,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超級計算機生產商,在 AI 浪潮中賺得盆滿缽滿。
3、數據中心是聯想的後盾
2016 年聯想 TechWorld 的關鍵詞是數據中心。
經歷組織架構調整後,聯想在商用市場做出一個非常大的舉措:正式宣佈成立數據中心業務集團(DCG)。
而數據中心,也是人工智能的一個重要基礎設施。
規劃裡提到 " 大數據基礎設施。依托國傢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數據開放平臺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政府治理、公共服務、產業發展、技術研發等領域大數據基礎信息數據庫,支撐開展國傢治理大數據應用。整合社會各類數據平臺和數據中心資源,形成覆蓋全國、佈局合理、鏈接暢通的一體化服務能力。"
數據中心是 AI 的基礎設施,但這個基礎設施昂貴的造價,讓許多創業 AI 公司望洋興嘆。
2017 年,聯想興建三個 AI 數據中心,分別位於中國北京、美國莫裡斯維爾、德國斯圖加特。
深度學習、開源軟件和機器學習的框架比如 TensorFlow, Caffe2, Torch, Theano and mxnet 等都可以在這幾個站點上運行。
這些創新中心將給聯想的 AI 用戶提供專傢、基礎設施和工具,這些數據中心並不是研發 AI,而是給 AI 公司提供服務,如何讓 AI 跑得更快。
4、做互聯網的 AI 基礎設施供應商
在今天的 TechWorld 上,京東 CEO 劉強東高調亮相,聯想京東宣佈達成 AI 大數據戰略合作協議,在消費者洞察等多個領域展開合作。
毫無疑問,京東擁有瞭阿裡之外最大的電商消費者的數據,每天產生海量數據。
不過,京東本身孱弱的技術開發能力,另京東守著金山卻餓肚子。
比如,京東曾經效仿亞馬遜的 Echo,推出京東叮咚智能音箱,內嵌瞭卻是科大訊飛的語音識別系統,在智能水平上跟以來 Alexa 助手的 Echo 相比差很遠,尤其阿裡開發瞭天貓精靈智能音箱,擁有 AI 技術的天貓精靈迅速反超京東。
京東的大數據,加上聯想的基礎設施和算法,會產生巨大的效益。
這還有可能開創人工智能的另外一個合作模式,一方出數據,另一方出技術和基礎設施。
聯想是最合適的角色之一。
DT 時代,擁有海量數據的互聯網公司,不可能隨意輕易把最核心的資產交到另外一傢互聯網公司手裡。
聯想作為一個硬件生產商,跟互聯網公司沒有直接的利益沖突,提供技術和計算基礎設施,為互聯網公司提供 AI 服務,收取一定的費用。
劉強東的考慮,是出於京東自身的安全;楊元慶的做法,卻有可能為聯想開辟另外一條生財之道。
楊元慶認為," 我們要讓 IT 不再隻是‘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信息技術’,而是能為企業和行業賦能,助力他們實現‘ Intelligent Transformation 智能變革’。"
除瞭京東之外,聯想與鋼鐵集團、溫附醫、北京宣武醫院、深圳深南大道在智能制造、智慧醫療、智慧城市領域的合作。
從硬件廠商轉變為 AI 基礎設施和服務提供商,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下,聯想的 " 去硬件化 "、服務收入占比超過一半的速度,甚至可能比萬達轉身服務型企業的速度更快。
-----------------------
超先聲,王超的微信公眾賬號,關註互聯網和新科技。微信搜索 "chao-xiansheng",傾聽進步的聲音。
超先聲文章全部原創,都是赤裸裸的幹貨。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和公眾號,否則堅決找你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