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技編者按】外媒近日撰文稱,自從 LinkedIn 中國總裁沈博陽離開後,該公司內部展開瞭一些調整,希望更好地適應中國市場,但也面臨許多新的挑戰。
以下為原文內容:
以國外互聯網公司在中國的表現來看,LinkedIn 已經算是成功瞭。在谷歌 ( 微博 ) 老兵沈博陽的領導下,LinedIn 的註冊用戶已經從 3 年前的 400 萬增長到目前的 3200 萬,比肩本土最大競爭對手脈脈。
沈博陽領導 LinkedIn 中國面向大眾市場發佈瞭赤兔應用。該公司還在與中國政府的交涉過程中取得瞭一定的成功,獲準繼續將用戶數據存儲在海外。與此同時,Uber 和 Airbnb 卻都面臨將數據存儲在中國本土的壓力。
但在沈博陽 6 月底突然離職後,他的 " 遺產 " 也前途未卜。赤兔並未起飛:根據 App Annie 的統計,這款應用截至周四在中國商業應用中排名 48 位。(相比而言,LinkedIn 中國的旗艦應用排名 21 位,本土競爭對手脈脈排名第 5。)與此同時,在中國實施新的網絡安全法之後,該公司能否繼續將服務器留在海外似乎也充滿變數。
盡管用戶強勁增長,LinkedIn 中國的營收仍然未見起色。該公司的多數營收都來自面向企業銷售的營銷和招聘產品,普通消費者並非他們的收入來源。LinkedIn 中國高管 Billy Huang 表示,該公司兩年前才啟動 B2B 業務," 中國仍然需要一些時間才能擴大企業用戶基礎。"
沈博陽並未作出回應。他目前已經出任 Danke Apartments 董事長,這是一傢由他之前的同事創辦的房地產管理公司。
LinkedIn 國際工程團隊負責人曾志恒暫時代理 LinkedIn 中國總裁。LinkeIn 中國銷售和運營負責人於志偉則被提拔為總經理,並將負責中國的商業化產品。他的這一任命是為瞭提升 LinkedIn 中國的營收。
自從沈博陽離職後,去年被微軟收購的 LinkedIn 便將資源從他的一些項目中抽離出來,其中也包括赤兔。作為一款專為北京和上海之外的中國二三線城市打造的職場社交網絡,赤兔用瞭兩個月便完成開發,2015 年 6 月正式發佈。一位前員工表示,LinkedIn 中國曾經將多數工程師都投入到赤兔的工作中去。該團隊會在赤兔中測試新功能,成功後再轉移到 LinkedIn。
赤兔在漢語中用來比喻人才。上述 LinkedIn 前員工表示,這款應用之所以未能大紅大紫,部分原因在於它一直沒有找到明確的細分市場。" 我認為赤兔的產品定位不明確。" 這位前員工說," 你能看到裡面有很多公司,有人發佈優秀的書評,還有的人分享附近有趣的事件," 但卻缺乏一個首要定位。
資源再分配
參與赤兔開發的工程師已經被分配到 LinkedIn 中國自己的移動應用團隊,開發代號為 Zephyr。" 我們的確將一些員工從赤兔調到 Zephyr。"LinkedIn 發言人 Billy Huang 說," 我們希望將赤兔的一些功能整合到 Zephyr 中。" 例如,他表示,這款中文應用的用戶可以找到周圍的其他 LinkedIn 用戶,這項功能就是從赤兔借鑒過來的。
沈博陽任職期間啟動的另外一個項目是與微信展開合作,但現在同樣有所收縮。此次合作允許 LinkedIn 用戶將自己的職業資料接通到微信上,但多數的整合都在本月取消。知情人士表示,由於此項功能未能給微信帶來更多美國用戶,令其頗感失望。
三名知情人士表示,沈博陽還因為在 2014 年獲準將 LinkedIn 的服務器保存在海外,而在該公司內部廣受贊譽。外國科技公司通常都喜歡將數據存儲在中國境外,從而更好地控制用戶安全和隱私。
但這項安排或許也很短命。中國新頒佈的網絡安全法已於 6 月生效,該法要求在中國運營的公司將數據存儲在境內。咨詢公司 Eurasia Group 科技政策和網絡安全分析師保羅 - 特裡奧羅(Paul Triolo)表示,這項政策將對 LinkedIn 產生影響。
LinkedIn 中國發言人拒絕對此置評。
該公司高管稱,他們目前的最大挑戰是改變外界的印象,讓人們不再單純把它當成一個招聘網站。知情人士表示,事實上,他們有超過半數用戶增長來自與騰訊和阿裡巴巴等中國科技巨頭建立的個人財務合作關系。
LinkedIn 與支付寶就芝麻信用展開合作。芝麻信用分較高的用戶不必支付租金便可租賃共享單車甚至公寓。關聯完整的 LinkedIn 資料後,便可提高芝麻信用分,因而吸引很多人註冊這傢職業社交網絡。
為瞭大量的求職網站中突出自身的差異性,LinkedIn 還試圖效仿赤兔的模式打造社區和內容。該公司已經邀請各行各業的數百位互聯網名人在上面撰寫文章,提供職場建議。但目前還不清楚這種內容戰略能否取得成功,畢竟,像微信這樣的社交巨頭和今日頭條這樣的新聞應用,都已經吸引瞭更多用戶。
不過,LinkedIn 的國際化觸角仍是一大優勢,這一點是中國本土的社交網絡難以企及的。由於 Facebook 無法在中國使用,所以 LinkedIn 幾乎是唯一一個可以在中國自由訪問的國際社交網絡。微信雖然在中國本土占據主導,但在海外的觸角還很有限。(編譯 / 長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