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所有的人都可以成為產品經理。正如今天,一篇寫得非常好的稿子,可以刷遍朋友圈,別人願意為你轉發,因為有共鳴,它一定瞭解用戶的心理。
在我看來,要想成為優秀的產品經理,我最大的心得是:學會用小白模式、傻瓜模式、同理心做產品,設身處地從用戶角度去設想。
在奇虎 360,我覺得我就是最大的產品經理。因為我曾經是個失敗者,曾經在用戶體驗上犯瞭很多錯誤,甚至被別人罵得狗血噴頭,有很多不成功的功能和產品。
但正是這些經驗教訓,幫我做出瞭後來更多、更好的產品。同時,也正是這些經驗教訓,讓我對產品經理有瞭更多的感悟和心得。好的產品經理必須具備以下 " 四心 "。
一、用心:對自己、對產品負責任
實際上,我每做一個新產品,既沒有錦囊妙計,也不是三分鐘就能找到靈感。相反,我也要花很多時間去看同行的產品,去看論壇的用戶評論,然後也要花很多時間、心血思考和打磨產品。總之,對每個產品都可謂嘔心瀝血。
在我看來,做產品有時候就像一個女人 10 月懷胎生孩子。就算你已經成功養育瞭三個孩子,第四個孩子也不會說三個月就能健健康康地生出來,還是得經歷 10 個月痛苦的孕育過程。產品經理也是一樣,無論你之前有過多少成就,但隻要有一刻不用心,就沒辦法再繼續拿出讓用戶滿意的產品。這是必然的。
我們有很多同事自己傢裡買瞭房子,需要裝修,所以他們迅速就成瞭裝修專傢、瓷磚專傢、馬桶專傢。因為這是自己的房子,他會用心,所以每天會花很多時間在網上搜索比價,每天會到建材城和人鬥智鬥勇。所以隻要你能拿出裝修自己傢的精神和用心,就沒有理由不會成為一位優秀的產品專傢。而僅僅靠盡到工作職責,是很難成為優秀的產品經理的。
所以,我經常跟產品經理講,我們心裡一定要有一個大我,要對產品負責任,要把產品看成你自己的產品。這樣做,我就相信每個人都是有潛力的。
二、同理心:從用戶角度出發
" 同理心 " 講的則是小我、忘我、無我。
做產品,無論有多高的技術、多好的設計,想要給用戶提供良好的用戶體驗,都要遵循一個原則,即從用戶角度出發。
很多產品,沒有瞄準用戶的剛需,解決的不是痛點,又或者用戶沒有需求,做出瞭偽需求。做產品最大的陷阱是偽需求。還有,有些產品不是痛點,而是癢點。痛點是讓你坐立不安,任何偉大的戰略都是從小點開始切入的。戰略就是找到用戶的痛點和剛需,然後去解決它。
有一個智能門鎖,它的功能是萬一哪天你不在傢,如果你一個朋友過來,你就可以遠程控制,把門打開,問題是:這種場景多嗎?今天我們做產品,要回歸本源,想出一個 idea 之後,要問自己:" 是不是剛需?是不是痛點?" 很多人想象瞭一個場景,但是這個場景在生活中很少發生,或者基本不會發生。現在有上門按摩、美甲的,接下來上門的會越來越多。有的時候,一些痛點,它不是高頻次,在這種情況下,這種產品很難去形成用戶群,用戶成本很高,而且黏度不高。
用戶體驗之所以叫用戶體驗,而不叫產品經理體驗、老板體驗,就是因為所有體驗的好壞都是由用戶來感知,並且最終由用戶來評價的。有些產品經理做產品,不是給用戶做,而是給自己做。像專傢一樣思考,然後像白癡一樣采取行動。
我經常告訴產品經理們一句話——像 " 小白 " 用戶一樣去思考,思考完瞭得出結論,然後再像專傢一樣采取行動。但事實上,很多人顛倒過來瞭。
而我之所以比他們更能找到用戶需求的點,就是因為我能這麼多年一直被用戶罵,能一直堅持在一線看用戶的帖子,能在微博做用戶的客戶。這些當然都不是為瞭作秀,而是為瞭能夠真正理解用戶的想法,做到將心比心。
很多做軟件的人做硬件的時候,都忽略瞭一個事情:用戶買回傢後,一般很少替換,不會像軟件一樣隨意卸載,硬件的 " 顏值 " 就特別重要。360 的路由器做得很成功,為什麼我們要把路由器做成金屬砷呢?有的會做成玻璃砷,當普通人提到玻璃的時候,會想到杯子、玻璃窗,這些會給你高檔的感覺嗎?在用戶心理,金屬永遠比玻璃更貴重、更有檔次。
那麼,不銹鋼、鋁合金、鈦合金哪個更高檔呢?手機追求把持感,但是路由器不一樣,它是一個傢電設備,不能太小。我們的產品看起來像 200 多的東西,其實就 80 多塊的定價。很多東西在定價的時候,用戶是會有參照對比的。
超過 100 元,絕大多數用戶是不會買路由器的,所以決定瞭我們的定價不能超過 100 元。產品經理認為很多用戶為瞭美觀,打算拒絕外置天線,認為天線是增加成本,但是人們的常識是兩根天線,你要讓用戶接受你沒有天線,或者一根天線,他們會接受嗎?體驗是要能讓用戶感知到,為瞭讓體驗被感知,我們把名字定義為 " 大戶型路由器 "。蘋果公司定義的體驗,就是讓你在拆包裝的過程中都是體驗,用戶體驗的基本原則是他自己想多用。
很多產品經理之所以不成功,就是太自我瞭,認為自己是專傢,總是假設用戶、假設產品。教育客戶需要足夠強大的市場行銷、廣告投入,但是對今天大多數初創企業來說,多數不具備,所以盡量不要嘗試去挑戰用戶的常識。
我們隻有大量接觸用戶,才能建立這種同理心,將心比心。
事實上,我做產品,至少有一半的靈感是來自用戶的,這當然不是說用戶會具體告訴我一個產品應該怎麼做——我的經驗是,具體需求一定不能直接問用戶,否則會被用戶牽著鼻子走。而是站在用戶角度,把自己置於用戶情景中,去看用戶為什麼會這麼想、用戶為什麼會這麼抱怨、這個抱怨的根源是什麼。
三、處處留心:產品體驗無處不在
很多人覺得改善用戶體驗都是在公司、在上班時間、在產品討論會上完成的,下班之後,這事就跟自己沒關系瞭。要我說,這種人很難成為優秀的產品經理。
在優秀的產品經理眼中,產品體驗無處不在,甚至我們每時每刻的所見、所聞、所感都與產品體驗有關。比如,在乘坐航空公司的飛機時,登機過程、機場安檢流程等都是體驗;在醫院裡,排隊掛號、問診、住院等都是體驗。
在傳統醫院的流程中,永遠不知道在哪裡劃價、交費、拍片子 …… 這會讓你樓上樓下跑很多次,這是最壞的體驗。當我說這一段話的時候,我就是個用戶。
作為產品經理,如果你能在日常生活中,把自己當成一個抱怨的用戶,處處留心,然後把它再上升一個層次——抱怨完瞭之後,想想為什麼會抱怨,該怎麼改善。我覺得這個過程,就是訓練自己用戶體驗感覺的過程。
事實上,很多產品的靈感都來自在產品之外。據說,蘋果設計負責人喬納森 · 伊夫(JonathanIve)進入蘋果前,設計的最酷的產品是馬桶。很多人覺得很奇怪,設計蘋果的人竟然是一個設計馬桶的人。但伊夫卻反問,你們不覺得人們在白色上有共同的靈感嗎?
這些都是生活中的點滴小事,之所以鼓勵大傢在日常生活中、在不熟悉的領域處處留心,就是因為這些地方可能就是發現用戶感受、培養同理心的好地方和好機會。如果我們能夠在上班的那幾個小時,或者在開會的那幾十分鐘之外,還能讓自己時刻處於 " 小白 " 用戶模式下,能讓自己在生活中發現體驗不好的地方,久而久之,對產品用戶體驗的感覺就會提升。
四、沒心沒肺:臉皮要厚,不要怕人罵
最好的產品可能是優美的和優雅的,能解決用戶問題,但它一定不是完美的。蘋果的產品即便到瞭今天也有很多缺點,但是沒關系,隻要你的產品有一個點或者幾個點能夠給用戶帶來強大的誘惑和感動,這就夠瞭。
很多設計師出身的產品經理:一方面,做事要求完美,要求一步到位把產品做到極致;另一方面,又有一顆玻璃心,被老板一批評就蔫瞭,被同行一挑戰,被用戶一吐槽,就覺得受打擊瞭," 好,我不跟你討論瞭,你不懂 "。
當我們談論蘋果或其它成功公司的產品的時候,一定不要看它們今天的成功,然後去模仿,一定要看它們剛起步的時候的原型有多麼粗糙。因為任何好的產品,都是經過不斷失敗、不斷打磨最後才出現的。好的體驗更不可能一次到位,你需要不斷地、一點一滴地去改進。
總之,任何一個成功的產品,它的成功都不可能是一招制敵,更不可能是一炮而紅,而是至少經過三五年不間斷的打磨、嘗試和失敗,最後才脫穎而出,走進我們的視線。產品經理必須對此有心理準備。
來源:互聯網的一些事(www.yixieshi.com). 轉載請保留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