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融 360 專欄作者 " 膩膩丷 " 原創作品,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融 360 官方立場,轉載請聯系作者授權。
常常有人調侃," 你同學都年薪百萬瞭,你還在搶兩塊錢的紅包 ",其實很多人之所以窮,恰恰是因為不懂得理財,工資漸長,卻還是存款為零。
投資自己,學習理財,真的是越早知道越好。
/01/
年薪 30 萬,依然焦慮
20 幾歲的年齡段,大傢都在工作,有的忙著創業,有的忙著升職,除瞭富二代吃的用的比我們高檔些,沒有太大的區別。
人往 30 歲以上走,以前的那些老熟人突然開始變得不同瞭。
朋友小王和我說,過年期間,他回鄉和老同學聚聚,突然發現,身邊多瞭很多 " 成功人士 "。
高中時期那個默默無聞的小男孩,聽說在騰訊周邊的一個外包公司任職,當瞭領導,娶瞭一個深圳姑娘,生瞭個漂亮的小公主,還在本地貸款買瞭一套房;
另外一個男孩研究生畢業後,在上海一傢大銀行做數據分析員,年收入 30w;
還有一個女孩剛從香港回來,現在在一傢證券公司任職。
聽上去確實讓人羨慕,可他們臉上絲毫不見得意,反而隻有焦慮和疲憊。
原來深圳買房的那位每個月背負的貸款是 3 萬 8,最近還有孩子的大額支出,壓力像一根弦一直緊繃著,絲毫沒有松懈;
另外兩個在上海和香港的老同學也在兩地面臨著高額房租以及買房首付還貸的壓力,他們不敢辭職、不敢生病、不敢結婚、也不敢生娃。
用他們的話說,年薪 30 萬,依然焦慮。
/02/
錢,焦慮的源頭
其實話說回來,焦慮的源頭還是錢。
雖然他們賺的錢不少,但比起他們想要的社會地位、想要達到的生活水平來說,賺的還太少。
也許你會說,那就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不就行瞭。
可有的時候,並不是你光想就能行。
你的傢庭、你的社交圈都會給你施壓,使你不得不去承擔這份壓力。這是你在傢庭和社會中的責任。
/03/
我每年光理財收益
是普通人薪資的 10 倍
我認識的一個女性朋友,是一個孩子的媽媽。她的工作就是陪伴孩子、閑暇旅行,然後把她的育兒經和旅行時看到的風景記錄下來寫成文字。
也許你覺得她肯定是富太太,其實不是的,他的丈夫工作不錯,但傢庭絕稱不上特別富裕。
她旅行的大部分錢也自己出的,她依靠投資理財,在 40 歲的時候就實現瞭財務自由,基金、股票、網貸,她都在做。
去年一年,光支付寶上的理財收益這一項,就和普通上班族一年的薪資差不多。
辛辛苦苦上班一年,還不如人傢理財賺的錢多。想想就辛酸瞭有木有。
她說:"我沒有固定的工作,但我每年的投資理財收益,遠不止普通人辛辛苦苦幾年的工資。理財投資其實就是我的工作,隻是沒那麼累,比工作簡單,就能輕松實現財富的增值。"
光想著努力加班、升職、加薪是不夠的,不要懶惰,一定要拿起投資理財這個武器,讓錢成為賺錢的工具。
她說,復利,是理財投資中一把利器。
而時間 + 復利,簡直就是神器。
假設你 10 萬元本金,每年 20% 的收益率,60 年後將達到多少呢?
答案是 3.8 億元。
比如,你從 30 歲開始,每年存入 1w 元,如果按 12% 的年利率來算,你在 60 歲快退休時就有 270 萬元。
這 270 萬,就是你的金錢為你工作 30 年換來的。
/04/
為錢打工,不如讓錢為你打工
有錢人之所以有錢,不是因為幸運,而是懂得把握機會去投資去理財,讓自己擺脫死工資的束縛,擁有更多 " 睡後收入 " 的機會。
這邊的 " 睡後收入 " 其實是指被動收入:就是哪天你不想幹活瞭,依然會有錢入賬,因為你的錢在為你賺錢。
30 歲之前,可以讓主動收入占據自己收入的大頭,但 30 歲之後,一定要提高被動收入在自己所有收入中的比例,那麼如何提高這一塊收入呢:
1、投資一些固定收益類的產品,比如貨幣基金、網貸
2、如果有你看好的項目,又有人找你合夥,可以試試去投資合夥
3、願意花時間鉆研的,可以試試股票等高風險理財,但不要 all in,做好風險規避
...
這些方法,實質上都是一樣的,就是充分利用好現有資金,做好人生佈局,去提高被動收入。
許多人一生勤勤懇懇,永遠無法與有錢人並肩,隻淪為賺錢的機器。更恐怖的是,他們的創造的財富,正以越來越快的速度被 " 資本收入 " 變相剝奪。
30 歲瞭,如何去改變這個處境?一定要明白,工資多少錢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不工作瞭能掙多少錢,合理的資產配置與理財投資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