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歲雷軍上市前學跳舞:怎樣用投資思維逆襲年齡?

01-24

文/維小維生素 編輯/琉琉

1 月 19 日,小米要上市的消息鋪天蓋地,而雷軍在幹什麼?

前天,雷軍的董事長特別助理在微博上貼出一段視頻:即將上市的雷總,在後臺跟著老師學跳舞,舞姿還蠻有風度。

你可能想不到,這個願意在臺上跟著音樂轉身拍掌步伐輕盈,做一些似乎隻有二十幾歲小姑娘才做的事情的,是一個奔五的男人。

在多少人把 35 歲以後的人生定義為 " 混吃等死等賠償 " 的時候,別人的 48 歲卻隻不過是剛剛開始。

最近我聽瞭很多關於 70 後 80 後不利的消息:

比如 36 歲的收費站大姐,除瞭收費啥也不會,被清退瞭;

60 後哈佛畢業生自掏 10 萬參加知名投資人朱嘯虎的飯局,卻被投資人打斷侮辱 " 不投 60 後 "。

這世界怎麼瞭?仿佛不是個 90 後,就什麼希望都沒有瞭。

然而看看雷軍你就知道,關鍵的不是年齡,而是你在合適的年齡做對瞭合適的事。

作為投資和職場的老司機,雖然是 " 司機 " 畢竟也 " 老 " 瞭,我自己也常常感受到年齡洶湧而來的壓力。

不過,投資思維卻可以啟發我,透視年齡這個表象,撥開迷霧。

01

估值思維

30歲之後不要再做 20歲的事情

我聽過一個投資圈的段子。聽著實在有點心酸。

有個創始人,頂著巨大資金壓力,經過 N 輪談判談好瞭 A 輪融資。他長籲一口氣,公司再不融資熬不過半年。

有一天晚上,投資人老板親自提瞭幾個問題,讓他改一下條件,都是一些不觸及原則的小條款。他就親自把合同改瞭,發回給投資人。

沒想到這件事,竟然成為導火索。

投資人說,你一個公司的老板,估值都快上億瞭,改合同這種事情都不能晚上叫上一個工作能力合格的同事來做,你這個團隊分工有問題。

結果,過瞭兩個月都沒給公司打款,這單融資在反反復復的糾纏中就告吹瞭。

我聽瞭之後,瞪圓瞭本來就並不大的眼睛。就因為親自改瞭個合同,投資方也太苛刻瞭。

但給我講這事兒的圈裡朋友說:

" 你錯瞭。一個創業者關鍵是要找人,找錢,找戰略。如果團隊連晚上董事長都叫不動去改合同的,那這個團隊也太不拼瞭,董事長也太仁慈瞭,整個激勵機制也太無力瞭。"

我說,那可能是合同恰好在董事長手裡,就改一點,他就親自動手瞭。這並不是什麼大不瞭的事情啊。

" 你這種思維太錯瞭,一個合格的董事長,應該手上連合同的電子版都沒有。"

他深深吸瞭一口煙,繼續給我上課," 所謂估值,其實就是你做的事,要配得上投資人給的上千萬人民幣。"

不得不說,我是被我朋友的思維折服瞭。估值思維,不僅僅用在投資界,更應該用在我們自己的身上。

世界上什麼企業估值會比較高?

想象力大的行當,可能性多的事業。

如果你的可能性已經捆死在改合同上,誰又相信你能組織出一個宏大的未來呢?

所謂 " 人到中年,人生半坡 ",到瞭 30 歲就應該盡早看清楚半坡周邊的環境,做好從半坡爬上頂峰的儲備。

否則看似很盡力地在趕路,天天做著 20 歲的人都能做的事情,那你的終點可能就在這半坡上。

如果說 20 歲的人,估值就是可塑性和執行力;

那 30 歲以上的人,估值就在你的格局,以及你是不是隻在做 " 有效的努力 "。

再去操心糾正 3000 塊錢的小兵的對錯,而不去考慮激勵他的獎懲機制;或者再去參與那些小肚雞腸的是非,把心思放在極度無謂的職場鬥爭上,那等於在貶低自己的估值。

你的未來,已經被此刻的格局寫就,又有什麼可能性可言呢?

年齡從來都不是讓你身價變低的因素,在這個年齡做不恰當的事情才是。

02

用增量思維對待你的中年人生

存量思維最大的特點,就是看著眼前,賣掉過往。

多少人,年齡越增長,越把自己過成一隻命運面前溫順的綿羊。

我有一個表姐已經 38 歲瞭,做瞭十幾年的律師,她的口頭禪是:反正我就是不喜歡應酬,但我技術牛逼啊,所裡也不能把我怎麼樣。怎麼著,我就這樣瞭!

前陣子,她換瞭一份工作,跳槽的時候還要計算下自己十年經驗瞭,五險一金竟比以前少瞭幾百,太不公平瞭!還不是因為歧視我年齡大嗎!

這就是典型的存量變現思維——考慮的是自己已經有多強,而不是想清楚自己未來能有多牛逼。

舉個簡單的例子。

2017 年,你覺得一傢單車技術做得非常好的工廠能有多大的估值?在汽車都嫌棄跑得慢的時代,還有多少人會經常地騎單車、換單車呢?

但是摩拜、ofo 用實際行動告訴你,有!不但有,而且有很多!

在這件事裡面," 共享經濟 " 才是賦予單車的增量,這也是為什麼摩拜單車能估值 30 億美元,而做單車的工廠我甚至沒聽過它的估值。

增量思維最根本的不一樣,就是撇開已經擁有的東西,扔掉所有淺層的物欲,看未來。

回到文初,在給年齡做增量這件事上,雷軍是怎麼做的?

48 歲的雷軍,創立小米的時候已經 40 歲瞭。

在金山做瞭 17 年,親自帶著這傢公司輾轉香港、大陸和美國的資本市場,熬盡瞭各種業績壓力的碾壓,看著比自己晚出道的馬化騰、馬雲和李彥宏紛紛上市,輪流做瞭首富。

直到 2007 年,金山終於登陸香港股市,雷軍十多年來的心血算是有瞭一個結果。

本來已經是財務自由、意得志滿、做什麼都可以的人生階段瞭,他卻毅然選擇再創業。

在 40 歲,很多人都準備退休的年齡,雷軍把小米手機賣到 100 萬臺。第一次采用純網上銷售的形式達到這個出貨量,他震驚瞭一大片傳統手機界。

這就是雷軍給出來的答案。

對待年齡給的階段性成功,存量思維把它當籌碼,消費未來十幾年的時光。

那自然是沒有什麼增值空間的,隻會因為競爭對手越來越多而貶值。

增量思維卻把它當資源,那不過是走到終點前一些有用的小經驗而已。

未來,整合新資源和這些老資源,才是走出更壯闊未來的關鍵。

03

任何人在任何年齡,都不值得沾沾自喜,更不值得妄自菲薄。

就算是雷軍,在歡快地學跳舞之前,他依然曾經在小米發佈會上哽咽。

因為他的 2017 年,出貨量經歷大起大落,戰略經過線上到線下的大幅轉型,實質上過得並不是那麼順風順水。

沒有什麼人可以在任何年齡坦然地享受舒適區,包括 36 歲隻會收費的中年婦女,也包括 48 歲即將登上千億市值的雷軍。

中年 35 歲危機,不存在的。

存在的,隻是你的思維危機。

而我們無論在什麼年齡都應該知道這一點:

勤奮、努力加堅持,這些隻是成功的必要條件。最關鍵的是在對的時候做對的事。——雷軍。

-THE END-

● 作者:維小維,公眾號 " 維小維生素 "。曾任四大、網易等知名企業管理層,10+ 年 CFO 及高管經驗,掌管 2 億資產。財稅投資行傢,職場領域達人。文字活潑接地氣,專註職場、財商和個人成長。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