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公子李澤楷:商場上起起落落 關鍵時刻李嘉誠接盤

03-18

二公子李澤楷

相較於李澤鉅,李澤楷是一個叛逆的 " 挑戰者 " 存在,始終想擺脫李嘉誠的榮光,在商場上起起落落,但每到關鍵時刻,李嘉誠總會接盤,讓其有驚無險,平安著落。

柯曉斌彭新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和其父親李嘉誠一樣,馳騁商界的李澤楷也早已揚名在外。1998 年被《時代周刊》評為全球五十位數碼精英之一,1999 年以後一躍成為香港十大富豪之一。

1991 年,25 歲的李澤楷便自主創業,並通過收購香港電訊一戰成名,被稱為 " 小超人 "。2000 年,電訊盈科市值一度超過 2000 億,個人財富曾逼近其父親李嘉誠。同時,他還曾是騰訊早期投資人,擁有過騰訊 20% 的股權。

作為李嘉誠的第二子,李澤凱有著和其身份不符的 " 叛逆 " 個性,無論其紛繁復雜的感情關系,還是長袖善舞的資本運作手段,在香港富豪第二代中並不多見。

而今,李嘉誠退休,並宣佈長子李澤鉅接棒長和董事會主席,二公子李澤楷則不會加入長和," 將給其很多錢,經營他自己的生意。"

實際上,如此安排,早在六年前就已寫好腳本。

相較於李澤鉅,李澤楷是一個叛逆的 " 挑戰者 " 存在,始終想擺脫李嘉誠的榮光,在商場上起起落落,但每到關鍵時刻,李嘉誠總會接盤,讓其有驚無險,平安著落。

叛逆公子

除卻李嘉誠二公子這個標簽外," 叛逆 " 是李澤楷為大眾所知的另一面。

1984 年,和其大哥李澤鉅一樣,18 歲的李澤楷也考入瞭美國斯坦福大學。不同的是,李澤鉅接受瞭其父親的安排,攻讀土木工程系。而李澤楷則受到創造瞭新經濟財富神話的吉姆 · 克拉克和楊致遠的影響,選擇瞭自己喜歡的計算機工程,而不是父親李嘉誠所希望他就讀的商科、法律等適宜管理綜合企業的專業。

" 很小的時候,李澤楷就敢和父親爭辯。" 其好友楊敏德曾公開指出,他熱衷於開快艇、駕飛機、潛水打魚等這些被李嘉誠認為是高危險的運動。另外,坊間傳聞,為瞭證明自我,李澤楷還會在課外之餘,跑去學校附近的麥當勞餐廳當收款員,還在高爾夫球場做過球童。

1990 年 1 月,其母親莊月明病逝,據傳,在李嘉誠堅持不懈地規勸下,回港奔喪的李澤楷才勉強答應留在香港打理李氏傢族產業,在和記黃埔集團(下稱和黃)從基層員工做起,並向李嘉誠抱怨薪水太低。李嘉誠卻說:" 你不是,我才是全集團薪水最低的!" 那時,李嘉誠從和黃每年支取的薪金僅 5000 港元。

最後,哪怕李嘉誠以和記黃埔行政總裁的職位挽留,其也未曾心動。並信誓旦旦地說自己要在事業上超過李嘉誠和李澤鉅。

1991 年,香港政府開始發放衛星電視牌照,在和記黃埔 " 懷才不遇 " 的李澤楷就向李嘉誠借瞭 1.25 億美元(約合 5 億港元),成功獲得香港首個衛星電視牌照。同年 3 月,李澤楷正式成立衛星廣播有限公司(Stany),此時李澤楷才 25 歲。

同時,李澤楷還有更大的 " 野心 ",不僅想在事業上大展拳腳,擺脫李嘉誠束縛,同樣希望能在生活上獨立。1994 年,其以 1.2 億港元購入石澳大浪灣道 12 號的一塊地,興建瞭一所木屋,搬離李嘉誠位於深水灣道 79 號的花園別墅。

相較於李澤鉅神秘的感情,2011 年,李澤楷與梁洛施分手,這段感情經媒體報道後,也成為大眾茶餘飯後的談資。時年,李嘉誠接受媒體采訪時也隻能無奈地說:" 他從 7 歲就不聽我的瞭,何況他現在 47 歲瞭。"

" 假如我是一盞燈,能夠照亮一條路就好瞭。" 李嘉誠曾謙卑地說。

在《李嘉誠傳》裡曾這樣總結:完全避免感情外露、感情用事,在市場上拼搏沉著冷靜,對投資決策的算計能以十年二十年為期,其堅忍、其沉穩、其膽識、其謀略、其韜晦,也許正由於這少年的不幸之不幸,也許正因為這少年的不幸所鑄成的萬幸。

而李澤楷則不一樣,在《李澤楷傳》中,有這樣一段描述,他認為隻要事業是自己真正熱愛的,自己選擇的,縱使失敗,也可從失敗中找到自尊和自豪。

父子結

和李嘉誠相比,在事業上,李澤楷也是大膽行事,甚至略帶投機色彩。

李嘉誠講的是子承父業,而李澤楷卻喜歡自立門戶;李嘉誠經商是穩打穩紮,謀定而動,而李澤楷卻是標新立異,喜新厭舊;李嘉誠在私生活上是慎守本分,而李澤楷卻是緋聞不斷;李嘉誠奉行的是低調,而李澤楷卻是不拘小節,一擲千金。

這種性格差異,造就瞭李澤楷完全不同於父親的經營思路,而 " 李嘉誠之子 " 的身份,讓這種沖突更顯鮮明。

迫切想要擺脫李嘉誠陰影的李澤楷的確有過高光時刻。

1991 年 3 月,李澤楷成立 Stany,自立門戶,通過與 BBCJ 及 MTV 的合作,兩年後衛視覆蓋全球 50 個國傢和地區,觀眾數目達到瞭 2.2 億人,覆蓋瞭包括中東、印度、中國等廣闊市場。兩年後,又與位於九龍倉的有線電視結盟,李澤楷大獲成功。

但讓他才華得以展現的還是和默多克的交易。1993 年 7 月,在僅有一位私人顧問的陪同下,李澤楷與默多克在加拿大的一艘遊艇上談判瞭兩個小時,並成功地以 5.25 億美元的價格將衛視 63.6% 的股權售予有意開拓中國市場的默多克。

1993 年 8 月初,李澤楷成立盈科控股,正式與傢族企業分道揚鑣。隨後,通過資本運作,李澤楷的生意迅速做大,1994 年 5 月,盈科控股斥資 5 億多港元,收購新加坡上市公司海裕亞洲 45.7% 的股份,從而實現在新加坡借殼上市。公司名稱也隨之改為盈科拓展,主營地產、保險等業務。

但是李澤楷的野心遠非如此,除瞭擅長資本運作外,其還表現出獨特的眼光。

1999 年 3 月初,電腦大王、世界首富比爾 · 蓋茨訪問香港。在蓋茨下榻的君悅酒店,李澤楷與蓋茨會面並共進晚餐,預計到科技產業的巨大前景後,李澤楷向香港特區政府提出 " 數碼港 " 計劃,嘗試將地產項目和高科技合到一塊來運作。" 香港已錯過瞭硬件浪潮,數碼港可推動香港趕上軟件浪潮。" 李澤楷說。

憑借著過人的口才,經多方磋商後,耗資 130 億打造香港數碼港的項目終於花落盈科拓展。借此東風,1999 年 4 月 30 日,盈科拓展宣佈收購瞭後來更名為 " 盈科數碼動力 " 的香港上市公司得信佳,在香港上市。同年 5 月,李澤楷身傢達到 379.6 億港元,成為香港第四大富豪,後來又成為香港第二大富豪,與其父老超人李嘉誠比肩。

" 老超人李嘉誠辛苦一輩子,比不過小超人李澤楷搞一天。" 香港證券分析傢們戲稱。

雖然李澤楷一直努力擺脫父親的影響,但每當陷入困境時,李嘉誠總會及時出手,或是憑借影響力暗中幫助。

1994 年,李澤楷成立盈科數碼,正式與傢族事業分道揚鑣。但短短數天內從 4 傢銀行得到上百億美元貸款,與其說是李澤楷創造瞭神話,不如說貸款各方是出於對李嘉誠背書的信任。

更為直接的是,1997 年,李澤楷以 80 億港元投資東京地鐵站,成為日本當年單一外資投資者最大交易。不料遭遇金融風暴,在其危難之際,李嘉誠的和黃集團決定以 29 億港元買下地皮 45% 的權益,並給盈科 1.7 億港元管理費,令李澤楷幸免於難。

2000 年,年僅 34 歲的李澤楷通過 " 收購香港電訊 ",在資本市場上一戰成名。2001 年 2 月 22 日,電訊盈科發佈消息稱,以 8.03 億港元收購和黃旗下的一傢衛星數據服務公司。而後者是李嘉誠旗下產業之一。

2000 年之後,中國的互聯網泡沫隨即被沖破,原本一帆風順的李澤楷也沒能幸免。2006 年,李澤楷有意出售盈科資產,引來澳大利亞麥格理銀行和美國 TPG- 新橋兩大財團。實際上,由於該交易涉及國有股東網通以及其背後的政府部門,因此,李嘉誠一直在暗中密切關註此交易,李澤楷的舉動亦讓他感到不安。隨後,李嘉誠提出方案。據稱,該方案是在不動用其名下上市公司和李嘉誠基金會的資金的前提下,另行拿出個人資金,收購李澤楷手中的電訊盈科股份。但據說,叛逆的李澤楷以 " 不說話,不來往,不見面 " 的 " 三不政策 ",回避瞭其父親李嘉誠的提議。《財經》向李澤楷求證此事時,李澤楷僅以 " 沒有收過任何書面文件 " 回避瞭該問題。

最終,李澤楷決定將股份出售給梁伯韜。然而,梁伯韜將 12% 的股份出售給李澤楷之父李嘉誠旗下的私人慈善基金,接近電訊盈科主席李澤楷的人表示,李嘉誠基金的介入,令希望脫離父親影響的李澤楷感到震驚。

到瞭 11 月底,正當新加坡盈拓公司的小股東在準備是否投票贊成入股方案時,李澤楷突然向外界表示:" 如果盈拓小股東投反對票,我會很開心。" 間接拒絕父親在事件中幫忙,令李嘉誠無法收購電訊盈科的股份。這件事令父子倆的關系進一步惡化。

就像李澤楷所言,在電子商務世界,競爭者在快速擴張的宇宙裡隻是些小不點兒,所以要互相合作,不要互相傾軋。

不過,盡管父子之間的摩擦一直不斷,但李嘉誠在退休之際,依然給他留下瞭足夠折騰的資本。

瞭解 7 × 24 小時全球財經資訊,點擊下載新浪財經客戶端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