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金融風暴卷土重來?真相遠不止那麼簡單!(深度)
作者:子木
來源:子木聊房
"金融危機到底有沒有周期 "?
要知道,88 年,98 年,08 年都發生瞭世界性的金融危機
如果按照 10 年一輪的周期,2018 年早應該爆發瞭才對,但是已經過去一個月瞭。這個規律被打破瞭吧?
想當年日本經濟爆裂的前夕,還有人在售樓處和銀行門口搶著簽約購房和背杠桿,金融風暴就是這樣悄無聲息地著陸,然後一掃而光,哀鴻遍野。
按照目前的國際形勢來講,卡塔爾斷交,美元價值與實際市場脫節,特朗普被彈劾,全世界出現拋售黃金熱潮,中國人民幣貶值壓力和房地產泡沫都可能是下次金融危機的導火索。
雖說 "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但事有絕對,而無相對,知之甚好。
首先瞭解一下歷史上的金融危機,便於尋找規律。
1988 年第一次金融危機,日本被迫簽署 " 廣場協議 ",黑色星期一爆發,一夜間全球蒸發一萬四千多億美元,相當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全部損失的三倍。
1998 年第二次金融危機,東南亞被國際炒客攻擊,引爆貨幣危機,緊接著剛被收復的香港被襲,在中央政府破釜沉舟的保護下,成功將國際炒客擊退,得以幸存。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 " 香港金融保衛戰 "。但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造成的結果就是,中國 1 億國企工人被迫下崗。
2008 年第三次金融危機,美國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撤軍,原油價格跳水,高盛和摩根向新世紀金融公司逼債,引發次貸危機,美國經濟垮塌傳導至全球。中國被迫四萬億計劃救世,最後導致貨幣嚴重超發,房價上漲,工業產能過剩,水深火熱。
發現沒,88 年 ,98 年 ,08 年,每隔 10 年的一輪經濟洗牌好像是鐵定的規律。
有人猜測是因為十年為一個泡沫積累的臨界終點,必須破裂才能維持經濟的再增長,但我更願意相信是華爾街猶太人為瞭經濟掠奪復興以色列所密謀策劃的金融戰爭。
但無論是哪次金融危機,爆發點都不在中國,而中國卻每次都被迫受牽連。
其實,中國 2016-2017 年用 " 去庫存 " 的方式拉高經濟增速是中國最危險的一年。
房價高漲撐大瞭經濟泡沫,尤其是三四線城市,下半年美聯儲又開始一輪接一輪地加息,人民幣貶值壓力加重,如果市場承受力不足,則會引發整個金融系統的崩塌,那為何這一切都未發生呢?
我認為原因有兩個,一個是中國獨特的國情,第二個是中國獨特的頂層經濟設計。
獨特的國情
首先是中國屬於非完全交易市場,這個之前在《金融戰爭》和《三四線城市》裡講過,例如人民幣貶值,會造成資本恐慌性外逃,但中央政府完全可以下令鎖死外匯,再龐大的資本都無法外逃。
例如資本傢王健林當初在海外瘋狂投資,而後被強制追回資本,被迫賣掉資產去杠桿,折瞭雙翼。這裡又不得不佩服李嘉誠,在世人皆嘲笑其沒有賺得最豐厚的利潤時,人傢卻在鎖死外匯之前,瘋狂投資國外,資金成功外逃,早晚一步,證明瞭一位眼光獨到無人能及的資本傢。
其次是中國經濟市場還未完全開放。再加上 A 股市場,目前還在一個比較低的位置運行,具有較強的抗壓能力。
所以說落後有時候也是有好處的,可以降低對外界市場的依賴度,反應遲鈍,也就不那麼容易被影響瞭。這也是為什麼中國在好幾次世界金融危機中,雖受牽連,但總不會致命的原因。
再者,中國具有最穩定的政治體系。因為每次危機都有政治誘因,第一次危機是因為日本廣場協議,第二次是中國收復香港,第三次是美國對伊拉克的撤軍法案。而在未來中國是否會出現政治動蕩,大傢都清楚,機會為 0。
獨特的頂層經濟設計
中國經濟是十分特殊的,因為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傢能像中國一樣維持 40 年的高速經濟增長,甚至連 20 年都做不到。
這背後不得不佩服中國頂層設計師們巧奪天工的經濟構思。
我們都知道所有國傢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勢必會遇到 "L" 型的經濟拐點。
在 1998 年亞洲金融危機發生後,國內無論政界企界學術界,就普遍認為中國已經持續瞭 20 年的高增長,必不能再持續,隻能轉向高質量的發展周期。
但此時有一個人力挽狂瀾脫穎而出,在管理世界雜志社上刊登瞭一篇文章,名為《對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兩個觀念的澄清》。通篇文章隻有一頁,沒有任何數字或表格,但其論斷在之後二十年,基本證實。
裡面有一段話非常重要,就是 "有人認為,增長不重要,效益和質量才重要,這種說法實際在犯邏輯錯誤:在一個買方市場已經出現的經濟中,高速增長必須以質量和效益為前提。對此,這裡不再做具體解釋"。
其實說白瞭就是,1998 年後的中國即使經濟低迷,但是還沒到拐點處,仍然需要想方設法地拉動經濟增速,全面推進城市化進程,讓傳統制造業在城市化的浪潮中獲得新生。
中國的經濟發展在於擴張制造業,而擴張的平臺則是城市化。
其實現在想想,這個決策真是拯救瞭中國億萬百姓。
因為基礎制造業可以創造大量的基層勞動崗位,因 98 年經濟危機下崗的 1 億國企工人得到瞭有效的轉移。
如果發展科技第三產業,則需要更多的知識分子,那麼這麼多失業人口,又如何養傢?勢必會使貧富差距的裂口越來越大,這個可以參照印度,印度高科技產業發展不錯,但是人文環境和貧富差距令人乍舌。
回到主線,這個人大傢應該都能猜得出來,就是中國改革頂層設計的靈魂人物,前幾天在達沃斯演講的劉鶴。
當天,66 歲的劉鶴站在達沃斯的講臺上,全世界都在聆聽他的聲音,每個字都蘊含著重要信息,而這些信息對投資者,對企業傢,對老百姓都是彌足珍貴的,因為裡面有應對金融危機的方法、未來房價的走勢和賺錢的機會。
下面為大傢解讀一下,提煉最重要的信息。
" 一個總要求,一條主線,三大攻堅戰 "。
一個總要求,就是把高增長轉為高質量。中國的人均收入要從 8000 美元邁向 1 萬美元瞭,總量增長帶來的邊際效益已經不明顯,因此需要進行結構優化。
從 20 年前的總量擴張,到 20 年後的質量發展,這是一個根本性的轉變。中國今後的所有政策都會圍繞這個開展。
這個對創業者和從業者是非常重要的指示。瞭解瞭這個總要求,我們就知道瞭,未來中國資本市場的領頭羊,極可能是從人工智能,芯片設計,科技金融,文化教育等領域產生,而絕不會是茅臺。
對於購房者的意義是,未來中國不會再要求 GDP 增速。地方也就沒有經濟任務瞭,那麼用賣地來拉動經濟增速將不存在,存在泡沫的地方,房價肯定會跌。地方在有限的財政支持隻能集中全力發展地方高新區,所以買房買在高新區是很抗跌的,而且具有很大的升值潛力。
" 一條主線 ",就是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而引出的三大攻堅戰正是預防經濟危機的良方。
雖說當時四萬億計劃帶來的後遺癥頗多,但是在當時的歷史階段,這可能是最好的解決方法。因為隻有量化寬松才能把中國這趟列車重新扶上軌道,否則中國將會墜入泥潭。
2012 年劉鶴發表瞭一篇論文,主題就是經濟大危機的比較研究,這篇研究獲得瞭孫冶方經濟學獎。
在研究瞭 1929 年和 2008 年美國的經濟大危機後,他得出以下結論:
1,兩次危機爆發前,都發生瞭重大的技術革命,都出現瞭前所未有的經濟繁榮,政府都采取瞭極其放任自流的經濟政策;
2,收入分配差距過大是爆發危機的前兆,而且在危機爆發後,決策者總是面臨民粹主義,民族主義和經濟問題政治化三大挑戰;
3,兩次危機前,貨幣政策都過於寬松,經濟泡沫惡性膨脹。股市泡沫使大眾心理處於極端的投機狀態,人類本性中的貪婪和健忘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4,危機在完成自我延伸的邏輯之前,不可輕言復蘇。
這四條結論同樣適用於 88,98,08 年的世界危機中。其中貧富差距是很嚴重的社會問題,就像 93 年的日本,經濟超級繁榮,房價泡沫經濟泡沫空前巨大,富人炒房,窮人迫不得已,吐血上車接盤。
泡沫刺破,直接引發窮人斷供斷貸,金融債務鏈崩潰,貨幣一夜之間蒸發。這也是為什麼要把精準扶貧攻堅戰放在首要位置的道理。
目前馬雲,劉強東等人引領的大批重要企業傢正在如火如荼的搞精準扶貧,目的就是上限不變,拉高下限,減小社會貧富差距,防范金融危機。
第二道攻堅戰為," 防范化解重大風險 "。裡面的重要內容是把握宏觀杠桿率,解決銀行理財產品、地方債以及股市的 " 龐氏騙局 "。那麼去杠桿和金融監管就成瞭主要任務。
所以說,未來去杠桿的這幾年,無論是企業貸款還是個人貸款將會更加困難,房貸利率市場化上浮是必然要發生的事情。
開發商也面臨著貸不出錢拍地的窘境,土地溢價率會變低,地王不再出現。中國樓市將面臨一場大的橫盤期。
國傢開始嚴控地方債務黑洞(《房價為何越調越高》中寫過),接下來就要真正考驗地方的財政能力,不出意外會有一些純靠賣地拉動經濟增速的地方政府擠水分,嚴重者會告急求援。
未來無論是銀行還是互聯網理財產品都將會面臨各種查殺,日子並不好過。但是換句話講,經過金融監管層層扒皮活下來的一般是最為靠譜的。
對於股市來講,自從證監會主席劉士餘上臺後,資本傢很難再通過玩資本運作的方式大規模割韭菜賺錢,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夢想創業傢被拋棄。
例如我們的 " 京城互聯網四少 " 茅侃侃選擇瞭傢中自殺,京城四美之一甘薇的創業明星老公賈躍亭選擇瞭遠遁美國,未來資本傢們會想盡辦法套現和逃逸,對於創業者來講,將會迎來漫長的冬天。
乍一看來,似乎整個經濟頂層的設計都是在控制、壓縮和防范。
但是如果把視角放大到歷史層面上,你就會發現,未來所要做的這一系列改革在歷史階段其實就是讓中國進入瞭短暫的調整期,劉鶴給出的時間是 3 年左右。
等去完杠桿和庫存完成經濟結構轉型後,中國經濟勢必會進入下一輪高質量的增長階段,這和美聯儲的加息截止到 19 年底 20 年初的周期大致吻合,屆時市場還會迎來強監管下的新一輪貨幣寬松,資本市場會迎來況前的大牛市。
那麼這個信息預示著,未來的房貸利率會在 3 年之後降下來。貨幣寬松,房價定會上漲,但是在如此強的經濟監管下,未來房價大漲的局面將不會存在。
2018 年金融危機是否會到來?如果來瞭,我相信中國可以依靠龐大的經濟總量和人口勞動力,獨特的國情和頂層經濟設計把損傷降到最小。如果不來,皆大歡喜,10 年一輪的經濟危機魔咒將會被歷史解除。
無論與否,中國會在 21 世紀完成大國的更替,這個事實將越來越明晰,不僅僅是一種 " 崛起 ",而且是一種 " 復興 "。
中國與英國和美國不同,它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傢,曾經有過多次的沉淪與復興。中國最近的一次沉淪不過是 19 世紀的事。中國最近一輪的復興,也不是 21 世紀才提上議事日程,而是過去一個世紀艱苦卓絕努力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