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 6000 上交 5500,十年後傢庭存款卻幾乎為零

03-15

本文系融 360 專欄作者 " 正太叔 " 原創作品,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融 360 官方立場,轉載請聯系作者授權。

最近網上一則新聞吸引瞭亭主的註意力,報道的是一起因為長期控制丈夫的零花錢而且夫妻共有財產十年來少有積蓄,導致丈夫不滿起訴離婚的案例。

最終法院判決二人離婚,妻子的 15 萬元花費屬於不合理消費,不屬於共同財產 ,由妻子自行承擔。

背景交代

1974 年出生的張先生,在一傢事業單位工作,每月工資 6000 元。與妻結婚十年,他的工資卡一直在妻子手中。

最初張先生並不同意,但妻子說:" 你花錢大手大腳,工資卡放我這能攢下錢,每月給你 500 元零花錢,如果有臨時必須花銷的我再給你。"

張先生聽瞭有理,北方很多傢庭都是由妻子掌管傢庭財務,心中雖然對零花錢的數額不太滿意,但還是同意瞭。

事情原委

2016 年年底,張先生偶然問起妻子,傢中有多少存款,妻子說加在一起隻有 4500 元。張先生大怒,詢問十年兩個人工資收入都花在哪瞭?

妻子表示:" 孩子的學習費用,報名參加各種興趣班的費用都非常高,加上傢裡平時生活消費高,怎麼能有存款?"

張先生說:" 我每月 6000 元工資,加上你每月 3000 元工資,一年 10 萬多元。光是近 5 年,倆人的工資忽就超過 50 萬元。結婚後傢裡隻買瞭一輛 5 萬多元的車。剩下的錢都花哪瞭?"

扼腕嘆息

2017 年 5 月,張先生提出離婚。雙方關於財產分配上達不成一致意見,張先生一紙訴狀將妻子告上法庭。

法院開庭審理此案,雙方律師調取瞭兩人的銀行流水,發現女方每次取款都是 1 萬、3 萬、5 萬等大額。妻子解釋,錢全部用於孩子學習上瞭,並提供瞭部分花費憑證。

法院通過審理查明,女方在孩子的教育花費上,有一些不合理的開銷,並且男方完全不知情,屬於不合理花費,總計在 10 萬元左右。

女方在美容上的花費有 8 萬元左右,其中 5 萬元屬於不合理消費,拿不出消費憑證並且男方不知情。

最後法院判決兩人離婚。

亭主觀點

網友的評論比較極端,有心疼丈夫辛苦積蓄,大罵敗傢娘們毀所有的;有吐槽丈夫工作十年才賺 6000,這種男人不離等清明的;還有單身人士表示,婚姻太恐怖,已決定不結婚不生娃。

我總結這對夫妻的問題在於:不能好好談錢的感情,註定不能長久,婚姻尤其是。

有調查顯示,在離婚案件中,超過三分之一由傢庭經濟問題導致,比如一方收入多另一方收入少,收入多的控制收入少的一方的經濟支出;

比如一方花費過大,超出每月收入,甚至投資或者使用信用卡消費導致另一方不滿的;

比如一方收入高,一方收入少,而收入少的消費多等等。

很多人覺得,在愛情裡談錢,多俗氣啊。但你忘瞭,愛情的歸宿是婚姻,婚姻的本質是生活,生活是什麼啊?不就是一地雞毛的煙火氣嘛。

這條新聞中的丈夫和妻子應各大五十大板,丈夫賺的不多,還樂於當甩手掌櫃,一當就是十年,傢中大小事務全不操心,全不知情;妻子花錢大手大腳,沒有理財能力,還愛大包大攬。

好好談錢

金錢觀,可能是三觀中最重要的一觀瞭,夫妻之間,有關傢庭財務,至少應該做到以下三點。

第一,有商有量,建立信任。

在傢庭財務問題上,夫妻雙方要經過商量,取得共識,才能夠讓傢庭經濟狀況逐步改善,讓一個小傢庭長治久安。

在一個傢庭中,無論是誰管錢,凡是大額消費,都應該征得另一方的同意,比如購買車輛、房產、孩子大額教育支出、高檔美容消費等等。

從法律意義上來說,如果不征求對方同意,在離婚時法院有可能將這筆消費作為惡意轉移的部分,會被法院認定為非夫妻共同財產。

從情感角度來說,夫妻關系的基石是信任和溝通,對於金錢的探討,恰恰是雙方溝通和建立信任的最好途徑。

第二,定期交流,合理分工。

夫妻雙方應該定期就傢庭財務進行交流,發現問題,調整策略。

兩個人,誰對財務理財有興趣、誰時間上更充裕,可以承擔起傢庭 CFO 的職責,也可定期輪換,或者分工合作。

在實踐中學習,是提升理財能力的最好方法。當然,如果早一點覺醒理財意識,小傢庭則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新聞中的妻子,如果能讀兩本理財書籍,比如《小狗錢錢》《富爸爸窮爸爸》,或者上理財論壇沒事兒逛逛,都能積累一些理財知識。

養成記賬的習慣,把傢庭收支搞清楚,不至於在法官和丈夫面前拿不出大筆開銷的去處。

按照預算進行消費,避免進入消費主義的陷阱,想必很多不必要的消費都可以避免瞭。

稍微學學理財,十年間的點滴積蓄,也會因為復利成瞭一筆不小的財富。

夫妻之間好好談錢,才是真正的務實,談錢傷感情,不是金錢俗氣,而是感情太虛,經不起生活的考驗。

我相信,真正的愛情,經得起談錢。

作者:亭主 公眾號:亭主(ID:tingzhu1026)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