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線至今僅十餘日,成員數已超 1400 萬,螞蟻保險聯合信美相互推出的 " 相互保 " 堪稱 " 現象級產品 "。對於這樣一款 " 風險共濟 " 的互助保險產品,業內人士認為,其優勢在於承保賠付環節少,成本降低,普惠性高,同時也應註意其保額不足及退出率高的問題。
網絡互助新模式
" 相互保 " 是支付寶 10 月 16 日上線的一項健康保障產品。與傳統保險根據疾病發生率定價、先行支付固定的保費不同," 相互保 " 采用的是風險共擔、互助共濟的機制,即根據實際發生的賠付情況針對所有用戶進行費用分攤。
根據 " 相互保 " 的規則," 芝麻分 "650 分及以上的螞蟻會員(60 歲以下),隻要滿足健康條件,在簽署一系列授權服務協議後,就能加入保障計劃。在他人生病時,所有用戶均攤賠付產生的費用,當自己生病時,也能一次性領取最高 30 萬的保障金。
至於分攤的保費," 相互保 " 規定每月分兩次公示、分攤,每單出險案例分攤金額封頂一毛錢,由保險兜底、剛性賠付 30 萬。以 " 相互保 " 展示的例子來說,假設 " 相互保 " 中成員人數為 500 萬,一期公示 100 個案例,賠付金額最多共計 3000 萬元,加上規定的 10% 管理費 300 萬元。那麼本期應該支付的保障金共計 3300 萬,參與 " 相互保 " 的 500 萬用戶均攤 3300 萬的費用,人均保費為 6.6 元。每月共計兩次分攤周期。如果用戶不願意繼續分攤,在完成公示分攤後,可以選擇隨時退出。
由於 " 相互保 " 是事後分攤制,相比傳統商業保險經過精算定價後要求預付固定保費,分攤成本不確定。運行後每期分攤的保費,要根據實際每期賠付案例的數量而定。
事實上,這類 " 互助共濟 " 型的互聯網產品從幾年前就開始興起," 相互保 " 並不是首例。但是 " 相互保 " 的特點在於,它的發起方是持有保險牌照的信美相互,而非不具有保險牌照的互聯網公司。
2016 年,眾多網絡互助平臺開始成立。從最早的抗癌公社,發展到幾傢規模較大的互助平臺如輕松互助、水滴互助等,巔峰時期曾有上百傢網絡互助平臺成立,其中不乏成功拿到融資的互助平臺。其運營方式可以用 " 一人有難,人人互助 " 來形容,一般隻需要繳納幾塊錢就可以成為會員,當平臺會員生重病時,其他會員每個人出很少的錢,就能為生病的會員提供較高的救助金。
伴隨著網絡互助平臺的發展,一些中小型互助平臺漸漸陷入經營危機,一些網絡互助平臺還受到是否涉嫌非法集資、是否合規的質疑。網絡互助平臺在 2017 年開始經歷倒閉潮。
2016 年 12 月,原保監會下發瞭針對網絡互助計劃非法從事保險業務的專項整治工作通知,主要內容集中在將網絡互助計劃和保險劃清界限。其中包括不得以任何形式承諾風險保障責任,或誘導消費者產生保障賠付預期;明確平臺性質,在官網等渠道向公眾聲明互助計劃不是保險;不得使用任何保險術語;不得以保險費名義向公眾收取資金或非法建立資金池等。
與網絡互助平臺相比,相互保計劃通過保險合同提供剛性保障,這是 " 相互保 " 最大的優勢。在保證每筆出險案例每個用戶分攤金額不超 1 毛錢的前提下,一旦總金額不抵賠付的總費用,信美相互付承諾按照保險條款剛性賠付。信美相互接受銀保監會償付能力監管,賠付行為受監管者核算和管理,參保人利益得到更多保護。
" 相互保 " 為何成爆款
中國社會科學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王向楠認為," 相互保 " 的優點在於承保和賠付的環節少,節省瞭傳統保險的營銷費用、管理費用和股東要求的回報。
保險產品對渠道的依賴性很強,傳統保險需要大規模的人力直銷和分銷渠道,導致獲客成本居高不下。而 " 相互保 " 通過既有的網絡渠道就能輕松獲客,且通過對用戶的大數據分析,還能將精算、核保、合規風控等成本降到更低。
一位中型險企相關負責人表示," 相互保 " 保費門檻低,操作過程透明,也是這個產品走紅的重要原因。
對比傳統商業保險年保費的門檻," 相互保 " 不需任何提前交費就可以加入,降低瞭前期的資金壓力,後期再根據公示數額繳納保費。根據 " 相互保 " 的規則,賠付的透明程度也能得到保證。賠付案例設立公示制度,接受全體成員監督,打消瞭消費者的顧慮。
王向楠表示,以 " 相互保 " 為例的保險產品有效地推動瞭保險的普惠性,保險與科技的結合正在改變保險業的業態。他說:" 互助模式在普惠保險中是有重要意義的。互助保險允許投保人自己組成一個群體,自己聚集資本、自我組織和管理,從全球的經驗來說,這都屬於科技推動普惠保險最典型的方式。傳統保險也在不斷使用各種金融科技、生物技術、空間技術等手段,降低成本和價格,進行更好的產品設計和理賠。‘相互保’有大數據和客戶基礎,利用這一點,從另一端推進科技與保險的融合。"
存在保額不足和退出率問題
加入 " 相互保 " 是否就一勞永逸?業內人士建議,最好配合其他重疾產品購買,因為 " 相互保 " 的保額並不高。根據 " 相互保 " 的賠付規則,初次確認疾病時不滿 40 周歲,可領取 30 萬元保障金;初次確診疾病時在 40 歲 -59 周歲,可領取 10 萬元保障金;超過 60 歲不能加入 " 相互保 "。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從醫療費用和醫療保障需求來看," 相互保 " 的保額是不夠的。目前一般認為疾病保障所提供的收入補償,應該在 3-5 年所有的年收入,這樣能彌補發生重大疾病後幾年不能全職工作的損失。
《2018 年中國人身險產品研究報告》針對購買多少保額的重疾險產品可以防范風險,提到瞭參照 " 雙十原則 ":保費支出占年收入的 10%,保額為年收入的 10 倍。若以傢庭為單位考慮,推薦保額為傢庭年收入的 3-5 倍。
上述業內人士認為," 相互保 " 可能存在退出率高的問題。" 相互保 " 是後期根據公示金額分攤保費,一旦賠付金額過高,可能退出率較高。目前的參保成員人數很多," 相互保 " 設置瞭 90 天的等待期,在這期間不會有賠付行為,也就沒有扣費。要等運行一段時間,起碼半年以後,賠付穩定瞭才能看出每期費用和使用人數。
按照產品條款中的規定,運行 3 個月後一旦參與成員小於 330 萬人,信美人壽有權終止相互保,這將對分攤過保費卻未享受賠付的成員造成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