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我,在辦公室裡凝坐瞭一上午,沒有發一封郵件,召開一場會議,就是這樣陷入沉思的坐著 ... 下屬看到這樣的我,都露出瞭驚訝的表情 ...
是啊,以往的我,一上午可以解決兩場會議,面對市場及競爭對手,迅速的做判斷,指揮下屬們往哪裡沖。
然而今天早上的議題,隻能我獨自承擔,那就是——裁員。70,80,90 三代人,四十個人的團隊該怎麼砍?
元宵節後,上級給瞭我一個硬指標,由於公司要及時轉型,部門收縮,必須裁員 20%。我領導的部門有 40 位員工,那就意味著即將有 8 張寫字桌空瞭出來。好像一副整齊的牙,要拔掉 8 顆,面對空洞洞的牙床,身為主管,我既不忍也很無奈。
人事部發給我的一張員工清單,列舉瞭工作年限,學歷,職位,薪水,和過往績效。部門裡分別有 5 位 70 後,12 位 80 後,23 位 90 後,基本涵蓋瞭總監,經理和普通員工三個級別。
我試圖用 Excel 來排序,通過績效的排列,看看是否可以淘汰末位 8 名?結果絕大多數群眾都是中等成績,無法精準的找出最末 8 名。於是又根據人事部下發的薪資淘汰包,試圖拼算出一個符合數字的人物圖譜,發現隻要拿掉 3 個總監,就可以輕松的完成人事部要求砍去的 180 萬薪資包,可是如果拿掉三位總監,這三支團隊就失去瞭領導力,也是很棘手。
頭疼腦熱之際,我決定走出辦公間,放松一下。
01
70 後的固化已深入血液
一陣爭吵聲讓我精神抖擻。發現一位 70 後總監,正在和他團隊的 90 後爭辯。這位 90 後負責每日品牌的微信更新,他一早上看見奧斯卡頒獎,立刻蹭熱點,扒拉瞭各種獎項,以及今年「特殊」的獲獎人物和他們的八卦故事,在文末找到瞭一個契機談起瞭本品牌。
雖然並不是一篇非常品牌層面的文章,但預估是會帶來流量的,因為八卦很好看。然而,70 後總監覺得 90 後寫文章前,沒有跟他溝通,就自己做瞭決定,這一點很不尊重。另外,熱點人人會蹭,可是品牌還是要有獨立的觀點表達。
就這一點,兩人鬧瞭個僵局。這其實是辦公室裡非常小的一件事情!相信每個辦公室都有很多 70 後與 90 後的矛盾。
辦公室的 70 後普遍有以下幾個弊端:
思維固化,難以打破既有標準
接受與學習新知速度慢
驚弓之鳥,過度需要尊重
70 後,通常有一個固化的做事邏輯,也受到良好的培訓,尤其是市場領域的,腦袋裡常掛 5 個 W 一個 H(what, where, when, who, why, how),必須自己先過瞭自己這關,才能面對和接受新事物。如果這個邏輯沒有理清楚,那就站不住腳。
並且此刻的 70 後,多數在公司占有一席之地,最不喜歡接受下屬的挑戰。這個心態,就像多年的媳婦熬成婆。做媳婦的那些年,還不是婆婆說啥都照辦,所以團隊的 90 後,沒有按照昨天的會議紀要來實現,70 後們往往覺得不被尊重,受瞭抵觸。多想一層,更是擔心下面人躥的太快,自己話語權不保。細思極恐,於是,摁也要把 90 後摁下去!
記得有一次 B 站公佈瞭眾多最新詞匯,那一天辦公室裡的 90 後笑的發癲,70 後卻目瞪口呆,視「BGM,up 主,李狗蛋,魔法師,四百大媽」為星際語言。
不得不承認,70 後享受著最高薪資包,卻在學習速度,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都打瞭折扣 ......
02
80 後請完成從點到面的突破
Lily 是 86 年的,傢境小康,本人也是正統名校出生,原本在我計劃的「領導力培養梯隊名單」裡。然而,Lily 剛做出瞭一點小成績,就開始瞭懷孕 + 產假的漫長休假。恢復上班後,也經常請假各種帶孩子打針或上學之類的。
坦白說,這是女性在職場裡的一個現狀。也有很多讀者經常來咨詢我,30 歲左右的時候,在職位上遷和奉獻傢庭裡,到底應該如何選擇?
前不久,公司要啟動一個新項目,我佈置給瞭 83 年的 Jason。他做瞭一份詳盡的工作計劃來和我 review。必須承認,Jason 很認真,長長的 PPT 裡,極盡所能的把想法都歸納瞭,然而最大的問題,乃是缺乏宏觀性,也是所謂的戰略性。就好像是一場大富翁的遊戲,Jason 忙著造房子,卻缺乏佈局,埋在細節裡,失去前往的方向。
然而 Jason 自己心裡卻不這麼認為,他自視很高,覺得是中流砥柱,獵頭的電話也常常光顧。但都是在經理級別跳來跳去。所以常常不快樂,迷失在自我認知與市場認知的差距裡 ......
想送那句著名的雷軍的話,給職場 80 後——不要以戰術上的勤奮掩飾你戰略上的懶惰。要學會樹立一些更為長遠的信仰,而不是一味的隻看眼前的好處。無法克服從點到面的突破,距離提拔上一個臺階,還有一段路要走。
也給職場女性一句肺腑之言,盡早的詳細規劃自己獨特的人生航線,為你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夢想制定恰當的目標。記住,越早開始規劃越好,並與你的另一半探討,因為你的夢想需要他的支持!
03
90 後務必守得住寂寞
記得在面試 Allen 的時候,我問他為何在畢業後,短短的十個月裡,兩次跳槽?他的回答是,因為一個是公司有問題,一個是老板有問題。看起來自己並沒有問題。
我又問他,你當時離開電商公司出來後,為何去做培訓呢?
答:因為我感覺教育這個行業有前景啊!尤其是在線培訓,還沒充分互聯網化啊!
我繼續往下問:培訓的哪些環節,你覺得是可以被互聯網改變的呢?
他就完全答不上來瞭。
現如今,有太多的自媒體都在侃侃而談概念。於是引發瞭年青人容易被概念所消費,從而變得人雲亦雲起瞭所謂概念,所謂趨勢。但如果你實際的從業經驗在 1-3 年,這個時候的你並不具備能力,去理解和獨立思考這些概念背後的一切。
如果選擇去相信和盲從於一個你自己並不能真正透徹理解的東西,其實往往會給自己帶來傷害。與其把時間花在它們身上,可能不如去思考點兒更加實際的。
換言之,對於剛剛畢業初入職場的 90 後,其實最應該思考的是:
如何讓我自己能夠持續去向 XX 行業深耕?
如何讓我對於這個行業可以擁有更多的理解、洞察和思考?
如何讓我自己成為垂直領域的專傢?
如何通過這份工作,建立自己有效的工作方法?打造屬於個人的工作體系?
相比於去看自己還判斷不瞭的「大勢」,這些東西可能對他們而言,價值會更大。
還有一些 90 後,在忙著挑剔是進大公司還是小公司。我也很想奉勸一句,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命好,可以一舉進入大公司,頭頂光環開始第一份工作。
你必須打破的依賴是——不要那麼在意你要去什麼公司,而更多開始在意你可能會負責和參與些什麼項目,以及在這些項目中你可能能夠獲得哪些資源、經驗和技能積累。
90 後啊,但凡你能沉得住氣,耐得住寂寞,把自己謙卑到塵埃裡,我相信,哪怕你呆的公司沒那麼偉大,你自己個人的成長也會閃閃發光!
轉瞭一圈回到辦公室,望著窗外,再次陷入沉思 ......
求助場外讀者,給我出謀劃策,留言告訴我:
如果你是我,砍掉 70,80 還是 90 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