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報:戰車的空調該不該用?

09-01

9 月 1 日出版的《解放軍報》第 8 版 " 基層傳真 " 欄目刊登第 71 集團軍某合成旅火箭炮連列兵 呂開喜的文章《戰車空調該不該用》,文中提到,該部隊新裝備的新型火箭炮由於采用全封閉戰鬥室,為瞭提高炮車乘員耐熱能力,該部隊訓練中一輛火箭炮車未開空調,結果導致設備過熱,無法按時發射火力,連隊後續下發車載空調使用規范,規定在高溫環境下必須開啟空調以保障戰車電子設備正常工作。軍報配發的評論《莫讓裝備吃啞巴虧》中評論道:武器裝備不會說話,平時我們讓它吃 " 啞巴虧 ",戰時它就會讓我們吃大虧。當前,我軍裝備不斷更新,使用者的觀念也必須更新,才能實現人與武器裝備的最佳結合。

以下為軍報原文:

PHL-11 式 122 毫米火箭炮

軍報不久前報道 71 軍某合成旅換裝新型裝備配發的圖片

8 月底,野外訓練場氣溫依然居高不下。正午時分,室外氣溫接近 40 攝氏度,炮車內部溫度更是高達 53 攝氏度。我坐在新裝備的操作席上,熱得汗流浹背。

" 瞄準手註意,接收目標 ……" 耳機裡傳來一陣急促的指令。我迅速按照操作流程處置,突然,顯示屏卡頓,設備開始不停 " 報錯 ",我反復按鍵也無濟於事。班長霍光鑫當機立斷下令轉換手動操作,最終勉強完成預定任務。

" 九炮,怎麼回事?班長盡快找出原因,10 分鐘後跑步到指揮車匯報。" 考核結束,連長在電臺裡一頓猛批。班長放下耳機,扭頭狠狠地瞪著我,嚴厲地問道:" 開喜,你是不是熱迷糊瞭?"

看著生氣的班長,我不知所措。" 行瞭!讓我看看。" 沒等我解釋,班長把我推到一邊,上上下下仔細檢查一番,可設備依舊不能正常運行。班長看瞭看表,開門跑向指揮車。

不一會兒,班長陪著連長范德營和技師羅樹明過來瞭。羅技師一邊上炮一邊嘀咕:" 新裝備列裝沒多久,九炮咋這麼快‘冒泡’?" 聽瞭羅技師的話,班長一臉嚴肅,汗珠順著下巴不住地往下滴。

剛鉆進炮車,就聽羅技師大聲問:" 這麼熱,怎麼沒開空調,壞瞭嗎?" 一旁的班長解釋道:" 為瞭提高炮車乘員的耐熱能力,我們訓練時不開空調。"

" 瞎胡鬧,溫度這麼高,裝備能不‘中暑’嗎?" 羅技師生氣地批評班長," 說明書上講得明明白白,裝備長期在高溫高濕環境下使用,需開啟車載空調。"

現代坦克裝甲車輛的空調系統已經比較普及,圖為俄羅斯為 T-90 坦克研制的空調系統

美國 M1A2 SEP 坦克改裝的主要項目之一就是安裝瞭大型空調

美國 M3A3 裝甲偵察車上因為安裝瞭大量的偵察電子設備,在車上安裝瞭大功率空調,圖中車體尾門兩側可見兩個巨大的熱交換器

打開車載空調,車內的溫度很快降瞭下來,我們重新接通電源、打開系統,設備故障消失瞭。大傢長舒一口氣,連長意味深長地對班長說:" 光鑫,新裝備訓練不能盲目蠻幹啊!"

戰車空調該不該用?訓練結束後,連隊專門就這個問題組織討論,幫助大傢理清思路、提高認識。第二天,連隊還下發瞭車載空調的使用規范,對必須使用空調的情況做瞭明確。

立秋以來,駐訓地氣溫雖然屢屢突破 40 攝氏度,但在車載空調的保護下,炮車電子設備再也沒有出現 " 罷工 " 的現象。

我國出口科威特的 PLZ-45 自行火炮也安裝瞭功率較大的空調,為該炮裝備的數字化系統提供降溫

觀察者網軍事評論員表示,從文中提到的 71 集團軍某合成旅火箭炮連的相關信息,我們可以搜索到中國軍網發表的該部隊幾個月前換裝新型裝備的相關報道。從報道中配發的圖片可以看到,該部隊已經換裝瞭 PHL-11 式輪式 122 毫米模塊化火箭炮。該型火箭炮采用瞭全封閉戰鬥室,在作戰時乘員可以直接在車內執行發射,在陣地上隻需更換發射器模塊即可完成重新裝填,是一種反應靈活、火力強大、信息化程度高的新型炮兵裝備。

文中提到的該連有 "9 炮 ",表明該部隊在編成合成旅後,火箭炮連編制已經從原來的 6 炮制改為 9 炮制,其實際作戰效能超過裝備 81 式火箭炮的火箭炮營水平。

正是因為新型火箭炮的自動化程度、信息化程度比原來的火箭炮有瞭大幅度的提高,作戰很大程度上必須依賴車載計算機和數據通信系統,為瞭保障極端溫度環境下使用,該車裝備瞭空調。

現代的坦克裝甲車輛上的空調,主要考慮的也是為車上電子設備降溫,而為車上乘員提供相對舒適的環境則往往隻是在完成主要任務之餘的 " 順便 " 之舉。

我國 VT-4 坦克的炮塔尾艙後方也有安裝瞭大型的熱交換器,表明該車也安裝瞭大功率空調

換裝 11 式之前,該部隊長期使用 89 式履帶式火箭炮,這種火箭炮上除瞭通信器材就沒什麼電子設備,且作為老式履帶車輛,完全是封閉環境,夏季車內更加炎熱,乘員不能吃苦耐熱是不行的。從報道也可以看出,該部隊還是保持瞭以前的優良作風的

我軍歷史上長期裝備使用的老式裝甲車輛都沒有空調,也沒有復雜電子設備。當時國內媒體還經常把外軍車上裝空調形容為 " 改善成員舒適性 " 的 " 人性化 " 設計。我軍外貿 PLZ-45 自行榴彈炮在參加科威特競標時因為空調制冷量好,受到用戶青睞的事情也經常被媒體渲染為中東國傢 " 少爺兵 " 的 " 富貴病 "。這或許是軍報文章中提到的班長對空調存在 " 偏見 " 的主要原因。

不過這也說明,我軍實戰化改革,除瞭換裝新裝備,對指戰員思想的改變或許更為重要,如何讓長期使用老裝備的部隊適應現代化新型裝備的需要,還有一些路要走。

《解放軍報》配發的評論這樣說:

實戰化訓練中,磨煉打贏本領、砥礪意志品質固然非常重要,然而決不能因此忽視發揮武器裝備自身的性能特點。

實戰化既是 " 化人 ",也是 " 化裝備 ",二者缺一不可。當前,實戰化訓練中,過度使用裝備、超性能使用裝備等問題不同程度存在,必須杜絕。

武器裝備不會說話,平時我們讓它吃 " 啞巴虧 ",戰時它就會讓我們吃大虧。當前,我軍裝備不斷更新,使用者的觀念也必須更新,才能實現人與武器裝備的最佳結合。否則練得越狠,戰鬥力非但得不到提高,反而會越加受損。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傢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註觀察者網微信 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