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想打“臺灣牌”,還真以為能“王炸”啊

08-06

【文 /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賈永輝】

由於印度軍隊非法越界中國洞朗地區,兩國邊界軍隊對峙已有一月之餘。這段時間,印度除瞭罔顧事實 " 倒打一耙 " 責怪中國,還處處煽風點火挑起事端。在邊界挑釁僵持不下的情況下,印度又開始動起瞭 " 歪腦筋 ",頻頻打出 " 臺灣牌 ",企圖以此與中國討價還價甚至是要挾威逼。

投桃報李

前些日子,大陸隆重舉辦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 90 周年閱兵中,引發臺灣和印度的同時關註,都 " 對號入座 "," 做賊心虛 " 般地對閱兵中出現的建築感到 " 震驚 "。臺媒驚呼朱日和訓練場 " 驚見 " 酷似臺灣 " 總統府 " 建築。

印度也驚呼中國閱兵是沖著 " 自己來的 "。這種如此的 " 臭味相投 ",竟然讓印度和臺灣匪夷所思的 " 想到一塊,走在一起 " 瞭。草木皆兵到如此地步,也是讓人醉瞭。

其實早在中印對峙之初,臺灣某些媒體就不甘寂寞,甘心為外國人搖旗吶喊,連續在社交網站臉書發文為非法越界的印度 " 加油 "。並以 " 中國鯨吞蠶食印度邊界,搶占 5200 平方公裡土地 " 為題,睜著眼睛說瞎話。文章通篇引用印度的不實新聞,完全站在印度方面來 " 抹黑 " 大陸,充分發揮瞭島內親綠媒體 " 顛倒黑白 " 的本事。

印度也很快收到瞭臺灣釋放的 " 善意 ",開始 " 投桃報李 ":

7 月下旬,2017 年國際數學競賽在印度北方邦舉辦,中國大陸 8 支隊伍臨時取消參賽。然而,印度卻利用此事故意 " 找茬 ",允許臺灣地區代表隊手持 " 青天白日旗 " 參加開閉幕式,印度竟然公然違背一個中國的原則和不顧中國人情感,允許同意臺灣就這麼 " 大搖大擺 " 的利用體育賽事搞 " 去中國化 " 的 " 小動作 "。

印度主流媒體《今日印度》最近一期的雜志封面選擇以中國和巴基斯坦板塊圖作為封面,但在中國的板塊圖上卻缺少瞭西藏和臺灣。而島內臺媒卻叫囂 " 中國地圖沒有臺灣 ":之前有些外媒或國傢媒體在談及中國版圖領土的時候,會‘不經意’地把臺灣也畫進去 "。可是,這種不經意之間,也讓世人看清瞭這些媒體和政客的醜惡嘴臉和齷蹉心態,那就是 " 這種小伎倆的東東,有誰會認真去看?"

正如印度學者所言," 印度媒體報道的中國,並不是一個客觀真實的中國,而是印度表達自身的感傷與怨恨、欲望與恐懼的方式 "。誠然,臺灣為印度媒體的 " 不經意 " 點贊,同樣也印證除瞭臺灣一些人對大陸的怨恨、不解、恐懼。

關系並不融洽

為瞭進一步體現印度和臺灣的 " 友好關系 ",還有印度學者搬出瞭歷史。7 月 31 日,印度馬尼帕爾大學地緣政治系教授、系主任納拉帕特(Prof.Madhav Nalapat)在拜會中國國民黨準主席吳敦義時,提到當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國民黨總裁蔣介石 1942 年曾訪問印度,希望未來吳敦義不會忘記印度這位好朋友,邀請吳敦義若有適當的時間也能造訪印度。

但事實上,蔣介石的那次訪問並不愉快。在談到不合作運動時,被甘地強硬頂回,氣氛一度尷尬。最終,蔣介石並沒有達到出訪遊說印度國大黨和甘地、尼赫魯在謀求完全獨立的問題上妥協,隻能是無功而返。

甘地這眼神……

新中國成立後,1950 年 4 月 1 日,中國與印度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盡管期間中印關系幾多波折,但無論是印度還是臺灣,似乎都沒有辦法 " 再續前緣 "。

在很多臺灣人眼中,印度不過是個窮親戚,臺灣以 " 四小龍之一 " 自居,看待印度的眼光總有些悲天憫人。曾經有位臺灣官員被派往印度,當他跟親友道別,準備到印度履新時,許多朋友都以同情的眼光問他,究竟是犯瞭什麼錯誤還是得罪哪位長官,竟要被派往印度。在臺灣人民眼中,印度遍地都是處在 " 水深火熱 " 中等待解救的勞苦大眾,這樣的心理優越感也阻礙瞭對印度的進一步瞭解。

即便到瞭今天,臺灣依舊喜歡拿印度比爛。前些日子臺灣 " 立法院 " 上演全武行," 精彩大片 " 也讓臺灣揚名國際,《時代周刊》、CNN、BBC 等外媒看得目瞪口呆,爭相報道。

然而,島內媒體卻辯稱這樣的打架絕非臺灣特例,世界上不少國傢和地區都會發生,甚至針鋒相對的暴力指數遠勝臺灣。還特別以印度為例,2014 年,印度上議院即將投票通過將泰倫加納地區獨立設省時,部分議員發生強烈沖突,以胡椒粉噴霧劑中斷議事,甚至傳出有議員拿出刀械。暴力場面歷時 5 分鐘,最後造成 4 名議員送醫。

而多年以來,臺灣政府對印度往往是口惠而不實。由於地理距離、文化隔閡,加上短期內難收成效,導致臺商不願意對印進行長期投資。臺灣早在 2003 年就將印度列為重點拓銷市場,歷經十多年的努力,對印度的貿易額僅占臺灣外貿總額不到 1%。而印度每年約有 1800 萬人次出國,訪臺人數不到 0.9%。

搞新南向,卻是困難重重

蔡英文上臺之後,推進 " 新南向政策 ",宣稱印度是 " 新南向 " 一個很有機會的地方,願意幫助印度實現 " 印度制造 " 政策。臺灣 " 立法院 " 組成的代表團在訪問印度時,更是為 " 新南向 " 搖旗吶喊,民進黨 " 民意代表 " 管碧玲聲稱,要將臺灣和印度的關系提升到同美日關系同一個水平,還稱印度是臺灣 " 新南向 " 中 " 最重要的一個 "。

印度也根據管碧玲希望印度國會成立 " 友臺小組 " 的提議,印度資深議員米納(Harish Chandra Meena)通過運作,在 2016 年 12 月 16 日,成立 " 印臺國會友誼論壇 "。印度媒體認為,邀請臺 " 立委 " 訪印,是印度對中國大陸的報復。

臺灣 " 駐印度代表 " 田中光也表示,臺灣與印度正在啟動一項新的協商,內容主要是讓臺灣引進印度東北省份的勞工,既可以解決臺灣老年人看護人力不足的問題,還可以進一步拉近與印度的關系。這似乎要營造其印度和臺灣有史以來最為活躍時期的 " 假象 "。

據有關方面統計,印度是臺灣第 17 大貿易夥伴,臺灣是印度第 31 大貿易夥伴,2016 年 " 臺印 " 貿易額為 50.1 億美元,占臺灣全球貿易比重 0.98%。臺灣從 2000 至 2016 年對印投資金額,臺灣為 1.8 億美元,排名 40,占比 0.05%,臺灣在印投資廠商隻有約 80 餘傢。

相比之下,大陸是臺灣的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地區、第二大進口來源、第一大外貿順差來源、第一大對外投資地。在大陸的市場占有率超過日本,成為大陸第五大進口來源地和第八大出口市場。2016 年兩岸貿易總額為 1179 億美元,占臺灣整體對外貿易的 23.1%,其中 739 億美元出口到大陸,440 億美元自大陸進口,共為臺灣帶來 299 億美元的外貿順差。臺灣對大陸經濟依存度為 40%。

臺灣經濟和社會研究發展理事會會長劉憶如表示," 盡管臺灣是亞洲第二大投資地,但在其總投資額裡,來自印度的僅有 0.1%,為 10 億美元,與在中國大陸 2000 億的直接投資相差甚遠。"

在蔡當局強力推動 " 新南向 " 與印度的經貿合作中,一廂情願終究傷痕累累。就在臺灣以為印度對其 " 投桃報李 " 的同時,7 月 25 日,印度商工部發佈公告,對自中國臺灣地區進口的光伏電池及組件發起反傾銷調查,裁決征收 57.39% 的反傾銷稅。臺灣胡蘿卜還沒吃到嘴,就立馬挨瞭一大棒,也不知道能不能長點記性?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傢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註觀察者網微信 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