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萬印度人在孟買豎起“戰神”的旗幟

08-14

印度 " 戰鬥民族 " 給莫迪發出明確信號:隻有善待馬拉塔人的政府,才能統治馬哈拉施特拉。

► 本文經授權轉自微信公號聞一哆(ID:guanchahome)

8 月 10 日,印度西海岸金融中心孟買成為一片橙色的海洋,至少 50 萬人從馬哈拉施特拉邦各地聚集到孟買街頭,舉行一場聲勢浩大的抗議。

在抗議遊行隊伍中,這面旗幟的曝光率非常高:

他是誰?為何抗議者把他作為標志?

不查不知道,原來,他名叫賈特拉帕蒂 · 希瓦吉(ChhatrapatiShivaji,1630~1680),是印度南部馬拉塔(Maratha)人的民族英雄,也是印度人反抗外來壓迫的 " 戰神 "。

他的事跡,相當瞭不得:

第一,他高舉反抗當時莫臥兒伊斯蘭異族統治的大旗,從 1655 年起進行武裝鬥爭,打敗瞭一批公開支持異族統治的一些有影響力的印度教徒。他的膽識和軍事才能,以及對印度教徒壓迫者的嚴懲,為他贏得瞭廣泛的尊重,使他逐漸團結瞭 96 個松散的馬拉塔人部落,割據瞭印度南部(1674 年 -1818 年)。

第二,在軍事上,他建立瞭一支軍紀嚴明的、以農民為主力的輕騎兵,並采用馬拉塔式的山地遊擊戰術,通過靈活襲擊對方補給、騷擾對方後方的方式,沉重地打擊瞭當時處於極盛期的莫臥兒皇帝奧朗則佈的統治。

第三、在三十五年的反抗莫臥兒王朝武裝鬥爭中,他積攢瞭寶貴經驗,在內政方面實行瞭一系列頗得民心的改革政策,廢除瞭穆斯林田賦,將穆斯林貴族封建地主驅逐出去,農民減少瞭三分之二的賦稅。伴隨著取消農業苛稅,財政的主要來源便成瞭軍事保護稅。

第四、他吸取葡萄牙和英國在印度建立據點的教訓,開始組建海軍,成為第一位為保護貿易使用海軍的印度統治者,如今被尊為 " 印度海軍之父 "。

第五、他在 1674 年 6 月 6 日在拉加齊爾加冕,使用 " 賈特拉帕蒂 "(意即獨立君王)的稱號。他建立的國傢後來成為馬拉塔聯盟,與英國、葡萄牙等西方殖民者對抗近半個世紀。

希瓦吉及其子孫建立的馬拉塔國傢最盛時示意圖(粉色區域,1664 年 -1760 年):

因此,希瓦吉是馬哈拉施特拉邦馬拉塔人的民族英雄,他也是印度人尚武、鬥爭精神的象征,他的所有畫像或塑像幾乎都刀不離身,經典形象橫刀立馬,十分勇猛。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也在其《故事詩》中歌頌其英勇反抗莫臥兒王朝的民族英雄希瓦吉。

大傢可能不太熟悉的是,產生瞭希瓦吉這麼一位 " 戰神 " 的馬拉塔族,性格也十分彪悍,自古以來就是一個 " 戰鬥民族 "。

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描繪 " 馬拉提 " 人時說:

其形偉大,其性傲逸,有恩必報,有怨必復,人或凌辱,殉命以仇,窘急投兮,忘身以濟。

描繪馬拉塔人抵抗葡萄牙殖民者的繪畫

據維基百科資料,馬拉塔(Maratha,又譯馬拉特人、馬拉他人、馬拉地人)是印度主要民族之一,擅長完成技巧性強的動作,喜歡摔跤,善於打板球、曲棍球和羽毛球,在歷史上以儀仗隊衛士和印度教戰士聞名。

如今主要分佈在印度西部的馬哈拉施特拉 ( Maharashtra ) 邦,沿印度西海岸從孟買到臥亞並向內陸延伸至那格浦爾 ( Nagpur ) 的大片說馬拉塔語的地區,人數占印度總人口的 5%-7%,超過 6500 萬,主要從事農業。

現代印度地區各民族分佈示意圖(草綠色為馬拉塔人聚居區):

他們也有自己的語言,馬拉地語(屬印歐語系印度語族),和以梵文天城體字母為基礎的文字:

如今,當至少 50 萬彪悍的馬拉塔人 " 占領 " 孟買(組織者稱 200 萬,媒體估計為 60 萬 -100 萬),像這樣打出他們民族英雄希瓦吉頭像的旗幟,向政府表達訴求,不知莫迪作何感想。

當年有農民騎兵,如今有摩托騎士:

而且,這樣的大規模抗議,自去年 8 月 9 日起,已經持續整整一年,這一場是第 58 場,也是規模最大的一場:

不過,有點奇怪的是,盡管一年來馬拉塔人舉行瞭 58 場大規模抗議,卻幾乎悄無聲息,知者寥寥,在媒體上也沒有什麼曝光率。

總的來說,馬拉塔人這次的抗議可說十分和平,在長達一年的時間裡,可查到的零星 " 暴力 " 行為僅限於一些抗議者阻攔打砸不願參加抗議的人的運菜車輛;以及一些抗議者圍繞能否殺牛與其他人發生過一些暴力沖突。

在這些抗議中,能看到更多的是許多奇裝異服的人裝扮成希瓦吉的形象,連許多孩子也經常出現在遊行隊伍裡。使街頭運動更像一場 " 嘉年華 " 派對,而非爭取權益的抗爭。

在遊行隊伍中,甚至還有許多這樣的黑衣人,自發地吹著哨子幫助警察維持秩序。

抗議者的言論雖然聽起來激烈,實際上也十分現實,更多是祈求政府關註。在 10 日的抗議活動中,一名抗議者引用希瓦吉的名言說道," 隻有善待馬拉塔人的政府,才能統治馬哈拉施特拉 ",這是我們要傳達給政府的信息。

但他接著說,我們也希望成為醫生、工程師、律師,但是我們得到的能夠進入大學的名額非常有限,即使我們可以讀大學,高昂的費用也使學生負擔不起。政府高喊著 " 幫助女孩,讓女孩受教育 "(Beti Bachao Beti Padhao),但你們為我們做瞭什麼呢?

一名馬拉塔女學生在遊行演講中說道,我想要質問馬哈拉施特拉邦首席部長德文德拉 · 法德納維斯,為什麼我們的學生沒有保障,我們的農民得不到保護。為什麼我們的姐妹被強奸沒有人主持公道,如果你們自己的姐妹被如此對待,你們還能淡定安坐嗎?

另一名抗議者唱起抗議歌曲 "Ek Maratha, lakh Maratha(千萬個馬拉塔人)",然後說道,金融危機使得沒有人願意嫁給農民的孩子,我們的孩子無法受高等教育,無法找到工作,誰應該為這些事情負責?

那麼,這些馬拉塔農民是真的抗議,還是無病呻吟呢?他們真正的生活到底如何呢?

據微信公眾號 " 暴財經 " 數據,目前,印度農民傢庭平均月收入是 6426 盧比(約合人民幣 670 元),以一傢三口計,人均每月收入水平僅在 200 元人民幣左右(實際印度三口之傢的比例可能較小)。

從收入結構看,在這 670 元人民幣中,種植、養牲畜占瞭 6 成,工資占 3 成。非農業收入僅僅為 8%。

而在支出方面,印度傢庭每個月均支出達到瞭 6223 盧比(約合人民幣 646 元),每月首支基本相抵。

如果繼續細分,農民收入與擁有土地的多少密切相關,如果要確保每月都有盈餘,至少要擁有 2 公頃以上土地,這在已經算得上是大地主。

根據土地擁有量劃分,印度農民盈虧平衡水平:

如果要確保每月有顯著盈餘,則需要擁有土地 4 公頃以上的,這樣的地主在印度農民中不足 20%。

因此,可以說大多數印度農民,包括馬拉塔人,是在赤貧線上掙紮。

希望千千萬萬馬拉塔人能真正靠自己的雙手,爭取更好的生活。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