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風 -4 導彈升級,關島快遞猛增

08-30

眾所周知,我國近年來最新研發的東風 -26 導彈有個響亮的外號 " 關島快遞 "。寓意能從我國內陸地區發射,有效突破美國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對美國在西太平洋最大基地關島實施打擊,癱瘓整個美在西太平洋介入南海、東海地區作戰的支點。但該導彈最大的缺點是價格高,數量少,中國最近幾年剛研發出來,隻有少量配裝部隊,據美國估計解放軍火箭軍隻裝備約幾十枚,而如果在和平時期大規模增加部署數量,又會增加很多沒必要的國防經費。但這樣的難題難不倒聰明的中國人,近日,在美國智庫發佈的一份中國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的報告裡,赫然提到,中國人已經將陳舊的東風 -4 導彈進行現代化改造,射程拓展到 5000 千米以上。

東風 -4 導彈是上世紀 60 年代我國研發,1970 年試射成功的可機動發射、液體燃料加註、可攜帶熱核彈頭的遠程彈道導彈。研制之初,正值我國和蘇聯、美國關系均十分緊張之時,設計指標要求這種導彈可以東邊打到關島,西邊打到莫斯科,射程約 4000km 左右。1980 年,該彈正式服役,第一次讓我國核武器對美國、蘇聯兩大強權都有瞭實質性威脅,該彈後來還被發展為可攜帶分導式多彈頭,射程達 7000km 以上的東風 -4A。

為瞭加強應對美蘇威脅的能力,在整個 80-90 年代,東風 -4 導彈制造數量達到數百枚,但隨著冷戰結束,這種彈逐漸不再是解放軍第二炮兵的主力彈種,開始慢慢淡出人們視野,美國人估計目前實戰部署的該導彈僅有 25 枚左右,其他大量導彈處於洞窟封存狀態。

原始版的東風 -4 導彈 CEP 精度為 1500m 左右,平均發射準備時間為 2.5 小時,使用兩級液體火箭發動機推進,可搭載 2200kg 彈頭一枚。這樣的導彈性能和目前的東風 -26 相比差距不小,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發射準備時間太長。上文提及,每次發射東風 -4 導彈需準備平均 2.5 小時以上,這隻是燃料加註所需時間 . 實際上,東風 -4 發射時必須提前從基地運出,放置於露天發射場,再加註燃油後方能發射,實際發射準備時間遠大於 2.5 小時。戰時,多一分鐘停留在發射場就意味著多一分鐘危險被敵空地導彈打擊的危險。

二是僅具備有限的機動能力。雖然該導彈可以機動,但必須以洞窟、隧道和發射井為基地,機動能力是指可使用運輸載具將導彈運輸至不遠處的發射臺,敵若對發射臺和洞窟、發射井同時攻擊,則非常危險。

三是射擊精度太低。東風 -4 導彈設計之初目標是裝載氫彈彈頭的遠程投送武器,因此即使精度較差,也不妨事。但在世界各國明顯不想打核戰爭的如今,若將其換裝為普通彈頭,幾乎無法完成既定作戰任務。CEP 精度 1500 米的含義是,以瞄準點為圓心,1500 米為直徑劃圓,發射大量導彈後,隻有約 50% 導彈導彈能準確擊中圓內。如此計算,假若配備常規彈頭,若發射東風 -4 欲命中關島美軍某指揮所(30 米乘 60 米),平均需要 2500 枚,這顯得太誇張。但配備核彈頭之後,威力就會大大增加。

四是突防能力不強。東風 -4 導彈是我國第一款能威脅美蘇的導彈,當時隻考慮射程,沒考慮復雜的彈道設計和誘騙方式等突防措施。但此目前的美國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相當成熟,若僅防守關島,以宙斯盾和薩德系統部署防禦為例,攔截 90% 以上東風 -4 問題不大。

進入 21 世紀後,我國的導彈技術有瞭巨大的發展,特別是東風 -21D 和東風 -26 的出現讓中程、中遠程彈道導彈設計幾乎獨步世界。這樣的情況下,對東風 -4 實施改造,就能很容易提高其性能,變廢為寶,以最小的成本實現最大的收益。

在機動能力上,我國的東風 -26 導彈已經實現瞭野外隨機發射,發射車利用 GPS 和數字地理系統。車停在哪裡就可以在哪裡發射,這種技術運用到東風 -4 後就能讓其離開發射基地,真正實現機動化。

在射擊精度上,東風 -4 使用的機械陀螺儀重大大、反應慢、漂移精度差。而目前我國在民用產品上已經普遍使用的激光和光纖陀螺已經能將漂移精度提高 100-1000 倍以上,一旦配備東風 -4,即可實現 30 米以下的射擊精度。在突防能力上,我國目前的東風 -15/16、東風 -21/26 普遍實現復雜彈道、末端機動、釋放誘餌等復合突防措施,運用到東風 -4 上不難。

即使東風 -4 改造後整體性能上仍然比不過東風 -26,但因為數量多,用作關島快遞非常實用。在對美國關島實施打擊時,可以首先發射,大量消耗美軍宙斯盾、薩德系統的攔截導彈,待攔截武器的發射架 / 發射單元打空需要重新裝填之時,使用東風 -26 再實施攻擊,效果絕對拔群。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