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談的話題是蘇聯俄羅斯輪式步兵戰車的發展道路。
很多朋友對本人 8 月 24 日《安上這個新炮塔 " 回旋鏢 " 步兵戰車算是給毀瞭》一文中的某些觀點表示很有興趣,並希望本人對蘇聯和俄羅斯輪式步兵戰車的發展歷史進行一個總結和概括。其實蘇聯和俄羅斯的輪式步兵戰車的發展完全可以用悲劇來形容,具體表現就是——起大早趕晚集。
上世紀 60 年代中期,蘇聯研制瞭 BTR-60 輪式裝甲輸送車,該車采用 8×8 底盤,配備一座機槍塔,安裝 14.5mm KPVT 機槍和 7.62mm PKT 機槍各一挺。別看這個 BTR-60 隻裝槍沒裝炮,但 KPVT 機槍恐怖的威力足以與北約軍隊的 20mm 機關炮相媲美。這款 10 噸級的輪式裝甲車機動性強,防護和火力也不弱,絕對是披著裝甲輸送車外皮的步兵戰車。
蘇聯輪式裝甲車發展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經過 BTR-70 的過渡,在上世紀 80 年代推出瞭全新的 BTR-80 裝甲輸送車。通過對發動機和傳動系統的改進,BTR-80 的性能有瞭不小的提高。不過動力艙後置的缺點卻一直保留瞭下來,這也造成瞭其作戰性能始終不夠理想的缺憾。
同樣是在 80 年代中期,北約方面已經意識到以德國 " 狐 " 式和法國 VAB 為代表的 6×6 輪式裝甲車承載力不足的問題,並在技術方面進行改進和探索。
這是 80 年代中期,德國萊茵鋼鐵公司交付荷蘭軍方測試的輪式裝甲輸送車樣車。可以看到這是一輛在 " 狐 " 式裝甲車的基礎上發展的型號,增加瞭一個傳動軸,使其行動部分變成 8×8,極大提高瞭承載能力和改型潛力。
而瑞士莫瓦格公司則在這方面走的更遠,他們推出的 " 皮蘭哈 IIIC" 樣車采用瞭 10×10 底盤。不過測試證明,這種底盤長度太大,造成轉向不變,而且傳動機構過於復雜,故障率較高,更加要命的是造價非常昂貴。
這時候,發生瞭一件大事極大影響瞭輪式裝甲車輛的發展進程。1999 年 6 月 12 日凌晨 4 時 30 分,200 餘名俄空降兵搭乘 20 多輛 BTR-80 裝甲輸送車,七個半小時內從波黑強行軍 500 千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搶占瞭科索沃普裡什蒂納的斯利季奇機場。在這次讓北約顏面盡失的行動中,俄軍盡情展示瞭 BTR-80 的強悍機動性能和獨立作戰能力。
受到如此強烈的刺激,美軍表示這個實在不能忍。迅速引進瑞士莫瓦格公司 " 皮蘭哈 III"8×8 輪式裝甲輸送車的技術,稍加改進就在 2002 年開始裝備美軍摩托化部隊,並將其命名為 " 斯特瑞克 "。並在 2005 年成立瞭以該裝甲車為主要裝備的斯特瑞克旅,這種輕型裝甲部隊具有比以往任何裝甲部隊更高的戰術機動能力,更先進戰場情報的獲取能力。
" 斯特瑞克 "8×8 輪式底盤承載力非常強,以其改進型 M1128 輪式突擊炮為例,戰鬥全重 20 噸,搭載一門 M68A2 型 105mm 線膛炮。能夠有效對抗第二代主戰坦克,並能為本方提供火力支援。
有美軍在前面做榜樣,世界各國紛紛跟進,一時間大批 8×8 輪式裝甲車如雨後春筍般冒瞭出來,特點就是戰鬥全重都達到瞭 20 噸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 2008 年法國陸軍裝備的 VBCI 步兵戰車。
該車配備一座單人炮塔,主要武器是 25mm 機關炮。不過這種傳統的炮塔底部有吊籃,上面需要有一名炮手隨炮塔運動進行操作。這樣就極大影響瞭這種步兵戰車的載員艙空間。
因此,為瞭避免影響載員艙的空間,很多裝甲車都不得不選用吊籃外形較小的炮塔,而這樣做又影響到瞭火力強度。可以看到當時不少 8×8 輪式裝甲車都裝備的是小型機槍塔,或者幹脆什麼都不裝。
2013 年,德國陸軍開始裝備一種新型 8×8 輪式裝甲輸送車—— " 拳師犬 "。該車延續瞭德軍對裝甲輸送車的獨特理解,不僅隨車的 10 名士兵攜帶各種隨身武器,還在車內額外裝瞭一挺 MG3 通用機槍和五具 " 鐵拳 " 反坦克火箭筒。這種強大的裝載能力就對裝甲輸送車的內部空間提出瞭很高的要求。另外,隨著單兵防護水平的提高,以及各種作戰裝備普及,單兵占用的車內空間比以往要多不少。寬大的車內空間成為裝甲車輛的硬指標。
而此時又一個高科技武器誕生瞭,就是頂置無人遙控炮塔。這種新型炮塔不占用寶貴的車內空間,集成化和自動化水平都非常高。最初這種炮塔裝備在 " 美洲獅 " 履帶式步兵戰車上,但很快德軍發現這種高科技炮塔完全就是給輪式裝甲車定做的一樣。趕快給剛剛裝備的 " 拳師犬 " 裝上進行測試,發現效果非常好,於是將部分 " 拳師犬 " 進行升級,變成 " 拳師犬 - 美洲獅 " 輪式步兵戰車。
這是安裝瞭頂置炮塔的裝甲車內部照片,可以看到兩名操作人員坐在炮塔底部,通過操作臺對炮塔進行遙控。以往那個巨大的吊籃不見蹤跡,車內空間無形之中增加很多。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裡面的世界很無奈。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軍隊陷入長達 20 年的停滯狀態。俄軍發現 BTR-80 隻是夠用,卻遠非好用。由於設計時過分追求低矮,造成視野不良,隨車步兵不得不坐在車頂擔任警戒任務,這也成為瞭俄軍的一道風景。
為瞭打開外貿市場,俄羅斯研制瞭 BTR-90 步兵戰車。BTR-80 低矮的底盤完全無法容納 BMP-2 的炮塔,設計師不得不把車體前部增加瞭 10 多厘米,造成瞭 " 長脖子 " 的特別外觀。
俄羅斯研究機構很敏銳地認識到,頂置炮塔很重要,於是集中瞭所有的人力物力進行攻關。這款炮塔也成為瞭近年來俄羅斯少有的技術突破,幾乎安到瞭所有新型裝甲車輛的上面,可謂獨領風騷。
然而,本人要說的是,長達 20 年的全面停滯不是一個新炮塔就能趕上的。在研制 " 回旋鏢 " 時,俄國人悲哀地發現竟然沒有一臺合適的發動機,隻能購買德國利勃海爾挖掘機上的直列六缸發動機,將功率調高到 700 馬力湊合用。這種外形巨大的發動機直接導致瞭 " 回旋鏢 " 的龐大體形,並使炮塔靠後,擠占瞭不少載員艙空間。至於國外標配的 " 麥弗遜 " 懸掛,俄羅斯完全沒有技術積累,隻能繼續沿用老式的雙橫臂懸掛。
在 " 軍隊 2017" 論壇現場亮相的 " 回旋鏢 " 安裝瞭一個 BMP-2 升級版炮塔,這種帶吊籃的雙人炮塔讓本來就不寬敞的載員艙更加憋屈。其原因就是俄軍窘迫的財政狀況根本不能大批量裝備頂置炮塔,所以才不得不這樣湊合。要追趕對手就要經費,但有限的錢還要維持現有的軍隊規模,這就導致瞭一個無法解脫的惡性循環。
很早就摸到 8×8 輪式裝甲車的門檻,卻因為種種原因無法領悟其中的精髓,這可能就是蘇聯和俄羅斯在輪式步兵戰車發展道路上最大的悲劇。
本人是原 SC 軍事貼圖區版主 hawk26,為大傢提供原創軍事內容,感謝大傢收看。用微信掃描以下二維碼或搜索 "hawk26 講武堂 " 微信公眾號,可以關註收聽,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