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總理提出的“世紀夢想”今日終於實現

08-09

大洋深處," 油龍 " 飛架兩艦之間,海上綜合補給演練在風浪中展開;異國上空,我新型戰機展翅藍天參與聯演,遠程境外伴隨保障有力;中原腹地,鍵盤聲聲調度急,三軍 " 糧草官 " 攜手聯合保障 …… 一幕幕威武雄壯的畫卷,折射出我軍後勤保障發展的歷史性變革。

△南海艦隊遠海訓練編隊在蘇拉威西海進行綜合補給。

穿越時空,回望起點。1927 年 8 月 1 日,南昌起義的槍聲打響,打仗的武器彈藥、傷員的救治、繳獲物資的保管等等,起義隊伍都進行瞭周密安排。我軍後勤保障的實踐,與我軍戰鬥和發展壯大的歷程相生相伴。

90 年歲月輝煌,90 年波瀾壯闊!建軍 90 年來,我軍後勤建設走過瞭一條不同尋常、意義非凡的道路。

保障能力由弱到強——

有力的保障是勝戰之基,保障力之變折射戰鬥力之變

這是一幕喜人的景象——

2016 年 7 月,東部戰區陸軍某炮兵旅經過 2500 餘公裡立體投送,挺進賀蘭山下的古戰場,拉開陸軍一次跨區演習戰幕。盡管路途遙遠,可無論是車輛油料、官兵給養,還是武器彈藥、戰場救護,全都得到及時充分的保障。該旅領導感嘆:" 現在搞演習,再也不用為後勤保障煩心瞭。"

這是一個巨大的跨越——

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已多次赴遠海訓練,這標志著我國航母編隊的遠海訓練水平日益提升,也意味著我軍具備瞭保障航母編隊赴遠海訓練的能力。

從背著給養輜重打仗到 " 輕裝上陣 ",從 " 小米加步槍 " 到保障航母編隊遠海訓練。喜人的變化,折射出我軍保障能力的大幅提升。

回望歷史,我軍的後勤保障曾何其艱難。撫今追昔,人們不會忘記:井岡山時期,由於缺槍少彈,不少官兵不得不拿著大刀長矛去殺敵;長征途中,一位軍需處長將自己身上的棉衣讓給戰士,自己卻凍死在寒冷的雪山上;抗日戰火中,白求恩大夫在屋簷下為傷員做手術 ……

90 年鬥轉星移,90 年繼往開來。伴隨著歷史的車輪," 紅米飯南瓜湯 "" 車輪滾滾支前忙 "" 雙腳賽過敵人的汽車輪子 " 的動人情景,已成為我軍戰爭史上的光榮記憶。

習主席指出,打仗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是打保障。這是三軍統帥對戰爭制勝機理的深刻把握,是對全軍後勤建設的千鈞重托。

" 仗怎麼打後勤就怎麼保、兵就怎麼練 "。近年來,全軍官兵貫徹落實習主席重要指示,牢固樹立戰鬥力標準和戰鬥隊思想,大力開展實戰化訓練,先後有數百支後勤力量參加演習演練,全面鍛煉和檢驗實戰化保障能力。

強有力的保障是勝戰之基。近年來,我軍出色完成瞭搶險救災、跨區演訓、遠海護航、勝利日閱兵等重大行動,保障功不可沒。

保障方式與時俱進——

向改革創新要效益,轉型發展邁出鏗鏘步伐

這一刻,必將載入史冊——

2016 年 9 月 13 日,中央軍委聯勤保障部隊成立大會在京舉行,習主席向武漢聯勤保障基地和各聯勤保障中心授予軍旗並致訓詞。

聯勤保障基地和聯勤保障中心應運而生,標志著具有我軍特色的現代聯勤保障體制正式建立,在聯合作戰、聯合訓練、聯合保障的制勝之路上邁出關鍵性步伐。

可以說,聯勤保障是我軍後勤改革的 " 世紀夢想 "。65 年前,在那個櫛風沐雨、硝煙未散的年代,周恩來總理就提出 " 探索統供聯勤之路,實行三軍聯勤體制 " 的構想。1955 年開始,我軍先後進行瞭 6 次聯勤改革探索,一次次刀刻斧鑿,一回回摸索前行 ……

今天,這個 " 世紀夢想 " 終於實現。我們欣喜地看到,身著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各色迷彩服的值班人員坐鎮同一 " 中軍帳 ",各類保障力量、保障單元、保障要素融合集成,戰略、戰役、戰術後勤保障能力協調發展,各軍兵種保障力量攥指成拳、形成合力。

站在時代的坐標上,回望來路,我們會發現,我軍 90 年保障能力建設史就是一部改革史。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廣大蘇區幹部發揚風格,自帶幹糧去辦公;抗戰時期,針對日本帝國主義的 " 三光 " 政策,中共中央及時發出 " 發展經濟、保障供給 ""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 精兵簡政 " 等指示,將荒無人煙的南泥灣變成瞭 " 陜北好江南 "……

新形勢下,軍民融合發展已上升為國傢戰略,後勤保障是軍民融合發展的重要領域,可以想見,融合保障即將成為我軍重要的保障方式。

從 "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 到 " 聯勤保障 "" 融合保障 ",我軍保障方式與時俱進,轉型建設邁出鏗鏘步伐。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放眼全軍部隊,軍民融合保障正向更高層次、更廣領域、更深程度拓展:依托地方國有大型交通運輸企業組建戰略投送支援船隊,助推民船國防潛力轉化為軍事實力 ……

唯有改革才能進取,唯有創新才能發展。乘著改革創新的東風,我軍後勤保障建設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保障重點一以貫之——

服務部隊服務官兵,把官兵滿意作為衡量保障效益的重要標準

6 月中旬,記者踏訪紅其拉甫、支普齊等艱苦邊遠一線分隊瞭解到,昔日的不毛之地已通上瞭車、用上瞭電,官兵喝上瞭幹凈的水,餐桌上夏季有瓜果、四季有蔬菜。官兵一張張燦爛的笑臉上洋溢著幸福。

90 年風雨砥礪,90 年歲月崢嶸。堅持服務部隊、服務官兵,這是我軍一以貫之的保障原則。

1931 年 11 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之初,我軍保障困難。毛澤東在夜間工作時經常隻點 1 根燈芯 ( 按標準可點 3 根 ) ,為的是節省出一個銅板用於保障部隊。

戰爭年代,官兵節衣縮食,一切為瞭前線,一切為瞭勝利;和平時期,部隊始終把保障的重點放在基層,人力物力財力向基層、向一線傾斜。

習主席始終牽掛基層官兵的衣食住行,每到基層部隊調研,都深入連隊宿舍、食堂、哨所瞭解情況,強調要想方設法為基層排憂解難,多辦暖人心、穩軍心的事。

服務基層服務官兵,官兵滿意是服務的最高標準。暖心的消息不斷傳來:全軍遠程醫療系統聯通神仙灣、墨脫、南沙等偏遠地區 900 多個單位,駐海拔 3000 米以上的高原部隊官兵吸上瞭氧,2000 多個保溫菜窖落戶 " 三北 " 地區和西藏邊防 ……

" 優質高效保障 " 是習主席對聯勤保障部隊提出的要求,更是檢驗改革成效的關鍵。

今年初,一批訓練保障物資直抵西部戰區陸軍某團訓練場。這是西寧聯勤保障中心按照聯戰聯訓聯保要求,變 " 上門請領 " 為 " 送貨上門 " 帶來的可喜變化。

Ⅰ型卡:現役軍官、文職幹部、生長幹部學員、士官、培養士官學員、軍隊管理的離退休幹部和士官、在編職工發放Ⅰ型卡,具有軍隊後勤管理、後勤保障和銀行卡功能;

Ⅱ型卡:義務兵發放Ⅱ型卡,具有軍隊後勤管理和後勤保障功能;

Ⅲ型卡:享受軍隊優惠醫療的傢屬和其他在軍內就醫的職工發放Ⅲ型卡,具有在軍隊醫療機構持卡就醫的功能。

保障鏈連著信息鏈,優質服務離不開信息化的支撐。軍人保障卡系統在全軍普及應用,依卡管理、憑卡供應、持卡消費的新型供應保障模式基本建立;軍人保障標識牌目前已完成相關產品的研制和聯調聯試。信息化後勤保障的加速發展,為我軍能打仗打勝仗提供瞭強有力的保障。

本文刊於解放軍報

2017 年 8 月 9 日 2 版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