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陸基航空兵相比,海軍航空兵部隊這個兵種一誕生,就面臨著極其惡劣的生存環境。與航空兵強國作戰,艦載機如果運用不當,很有可能將面臨地敵眾我寡的局面。而且通常情況下,艦載在作戰性能上會比同時代的陸基飛機要差。這條規律在今天也是適用的,即便如美國海軍這樣強大的全球第一海上力量,其航母的主力仍然是 F/A-18 艦載機,而在陸地上,F-22 戰鬥機早就已經服役並大規模形成戰鬥力瞭 ,F-35C 則還沒有。
然而陸地機場並沒有長腳,如果能夠形成局部優勢兵力,機場上的設施和停靠的飛機極有可能成為固定靶。相比之下,航母是移動的海上機場,可以並敵一向、向數百公裡外的目標實施奔襲。憑借著機動性能,航母通常能夠達到出其不意,並取得非常大的戰果。
任何一名航母編隊指揮官,都不會用寶貴的戰機去硬碰硬的撞門。艦載機的運用,比陸基航空兵要更加細膩,既猶如小媳婦兒繡花那樣強調細枝末節,又得像赳赳武夫那樣敢於抓住時機出手,一劍就正中要害。
中國的航母艦載部隊屬於後來者,但殲 -15 順利完成上艦之後,面臨的對手卻越來越強大。在西太平洋地區,殲 -15 艦載機遭遇的對手極有可能是 F-22 和 F-35A 這樣的陸基飛機,硬碰硬無疑會吃虧。而如果像殲 -20 這樣的陸基飛機能夠經過改裝,在國產航母上形成戰鬥力,那麼這種局面將得到極大的緩解。不過,需要的改裝量將是非常龐大的。有觀點認為,將陸基飛機改裝成艦載機,無異於重新設計一架飛機。
首先,殲 -20 戰鬥機將面臨著與陸地上迥然不同的全新海洋作戰環境。同陸上相比,海洋環境具有鹽霧重、濕度大、海水與空氣成分復雜,是一個腐蝕非常高的環境。這種高腐蝕環境,對殲 -20 等作戰飛機研制、使用和維護都構成瞭巨大的挑戰,容易導致發動機壽命縮短、機體結構裂紋、液壓系統漏油和橡膠與塑料件老化等等方面的問題。為增強抗腐蝕能力,就不得不放棄一些陸基版本適用的材料。除此之外,還應當加強關鍵部位的密封與防潮和采用多餘度系統等等。
同陸基飛機相比,艦載版本的殲 -20 將成為航母整個體系的一個子系統,需要考慮到兩個方面的兼容性問題。最基本的是要考慮到在航母上的起降性能,機身下部以及起落架部件應予以加強。此外,殲 -20 戰機上的電子設備應當同航母上的電子設備相兼容,避免產生互相 " 打架 " 的現象。
不僅如此,殲 -20 在航母上作業,還需要考慮到艦艇縱橫搖、上層建築紊流和甲板風的幹擾,在機體的位置應增加更多的系留點。而這個要求,無疑會對殲 -20 戰機的隱身性能產生一定的影響。再則,航母甲板和機庫的空間寸地寸金,殲 -20 戰機的翼展雖然比殲 -15 艦載機要小,但後者的機翼是可以折疊的。F-35C 的翼展和殲 -20 相比差距為 40 厘米,然而殲 -20 比它長瞭近 5 米。所以上艦的時候,也需要考慮到殲 -20 體積方面的因素。
第三個方面,殲 -20 如果成為艦載機,它僅僅是航母上所有艦載機之中的一種。如此一來,必須考慮到各種飛機之間的電子設備是否兼容,數據鏈是否貫通,能否融入到航母編隊的整個作戰系統之內。如果這些沒有做到,那麼殲 -20 戰鬥機的性能即便是再出色,也無法得到有效的發揮。結合不當,甚至有可能造成殲 -20 整體作戰效能低於殲 -15 艦載機的局面。
殲 -20 戰鬥機的空重為 19.39 噸,最大起飛重量為 36.28 噸,已經超過 F-35C 艦載機的 31.8 噸。在全球的艦載機中,米格 -29K 最大起飛重量為 24.5 噸,F/A-18E/F 艦載機的最大起飛重量為 29.9 噸," 陣風 "M 艦載機的最大起飛重量為 22 噸,殲 -15 艦載機的最大起飛重量是 33 噸。殲 -20 戰鬥機上艦,即便是考慮到減重措施,但整體總量還是會增加,並超過殲 -15 成為世界上最重的艦載戰鬥機。
僅僅綜合上面的簡略因素,殲 -20 戰鬥機如果要成為艦載機,需要的改變是非常大的,其實涉及到的細節改變會非常之大。而且即便是上艦,殲 -20 戰機的作戰性能也會做出不小的犧牲。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殲 -31 似乎沒有被選中,是否還有第三條出路,重新設計一款四代隱身艦載機呢?
全文完,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