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新四軍老兵逝世 骨灰中現炮彈碎片

08-29

八月末梢,雨水來去匆匆,成都街頭上,人們在享受陽光燦爛的日子。從靜水流深的合江亭,再到車水馬龍的西大街,這是藺芳蘇夫婦走過數十年的路。

8 月 28 日午後,她小心翼翼地攤開手掌,露出掌心一片黑色碎片,較重的河南和四川混合口音," 這是從老伴的骨灰裡找到的,他帶在身體中已經六、七十年瞭。"

到瞭這個歲數,臨近的事情她有些記不住瞭,但幾十年前的事,以及老伴耿志文入伍、打仗的事跡,倒是還記得一清二楚。" 他苦的很,小時候沒讀過啥書,抗戰正打得焦灼時,就跑出來跟著新四軍打鬼子。"

上世紀 40 年代,不到 15 歲的耿志文,在保傢衛國的感召下,毅然離開安徽老傢,加入新四軍。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從華東一帶戰到西南地區,他一生歷戰無數,全身從頭到腿都有負傷。

如今,隨著這枚承載著戰爭記憶的黑色彈片重現,一段段珍貴的經歷也再次浮現……

A. 一枚黑色彈片

新四軍老兵歸隊 骨灰中發現彈片

在傢人記憶裡,90 歲的耿志文嚴肅,說話如洪鐘,能震地住人。他們歸結為,是他當瞭大半輩子的軍人原因。

8 月 21 日下午,自打立秋以來,成都的天氣就變得時雨時晴。85 歲的藺芳蘇如往常一樣,從華陽的傢中出門散步,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但卻少瞭常陪她散步的老伴。

她,盼著他早日出院,要聽他講不完的故事。下午 3 點 23 分,在四川省人民醫院治療的他,沒有聽到她的祈禱聲,也沒跟她作個道別,便緊緊地閉上瞭雙眼。如同平常睡覺一般,但眼角卻有淚水落下。

面對傢屬,醫生搖瞭搖頭。作為兒女,他們對母親撒瞭謊,沒第一時間告訴她父親離世的消息," 他們 60 年的感情瞭,害怕她會傷心過度…… "

" 他是想傢瞭,回安徽老傢瞭。" 後來,藺芳蘇得知消息,也漸漸想通瞭," 年輕時,他出來參加抗戰直到新中國剛成立,都沒回過一次傢。人老瞭,他就更想回去看看,這次是以自己的方式‘回去’瞭。"

兩天後,耿志文的遺體送往殯儀館火化瞭,在他骨灰裡找到一枚有著指甲蓋大小的黑色金屬碎片。" 父親曾講過,戰爭年代他被炮彈炸傷,身體裡有彈片取不出來。" 耿志文的兒女回憶。

天氣變化就疼痛 曾檢出 12 枚彈片

85 歲高齡的藺芳蘇,盯著掌心的黑色碎片,喃喃自語," 這個跟瞭他幾十年,比我跟他在一起還久。"

" 我和他是 1957 年成的婚。" 她說,那時候,耿志文已來到成都工作," 他是後勤組織部的任職,我在職工醫院。" 後來,在醫院院長的撮合下,兩人在成都結瞭婚。

由於在抗日戰陣、解放戰爭時期受過傷,耿志文隨著年歲增長,一遇到天氣變化,身體多處就出現疼痛," 已開始以為是風濕,聽他講瞭才曉得是彈片留在身體裡瞭。" 藺芳蘇說,也是因為戰爭,丈夫的左手被子彈打穿," 後遺癥就是變得不靈活,也不能提重物。"

" 但一問他,他還是會講起當年打仗的經歷。" 從那時起,藺芳蘇也成瞭耿志文最忠實的傾聽者," 從他離開老傢,再到進入部隊、負傷、獲救,以及打死鬼子的經過。" 她都深深印在瞭腦海裡。

" 我也是軍人。" 藺芳蘇說,她從河南進入軍隊,學的是護士,後來還學習瞭檢驗學," 我之前陪他去檢查過,發現他的腰和臀部裡面,其實還藏瞭 12 枚彈片,因為戰爭年代的醫療條件,就沒被取出來。"

她說,這些留在他身體裡的彈片,雖然折磨瞭他大半輩子," 但後來也就習慣瞭,也不願意取出來瞭,這些是他的作戰證明和記憶。"

B. 一段戰爭記憶

戰爭打到傢門口 少年郎毅然從軍

到瞭藺芳蘇這個歲數,有時候前幾天的事還記不得,但幾十年前的事和丈夫耿志文的經歷,倒是記得一清二楚。濃重的河南和四川融合口音," 他是老么,厭惡日軍的侵略,15 歲不到就跑出來,跟著新四軍就當瞭兵。"

1928 年,井岡山成功會師。同年底,耿志文出生在安徽和縣東堡耿村,傢裡靠著務農為生,艱難地養活著他們 4 個兄弟。然而,生活的艱難,隨著日軍的侵略鐵蹄到來,變得雪上加霜。

1942 年,在抗日救國的感召下,15 歲不到的耿志文告別父母,毅然跟著新四軍的步伐要去抗戰。" 臨走的時候,他在傢鄉土地上畫瞭一個叉。" 他曾說,那時候想到的就是,不把鬼子趕走,就不再回傢鄉。

後來,他從新四軍的一名普通司號員,做到瞭戰士、班長、排長……期間,歷經戰鬥數不勝數," 他性子直,領導交代的任務,拼命也要完成。" 這麼一來,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打完," 他的眼睛、手臂、腰部,和臀部、腿上都有傷。"

" 但比起傷痕來,讓他最沒想到的是,這出門一別竟會這麼長。" 藺芳蘇回憶,後來戰爭打完,他才接到老傢消息,父親已經病故瞭," 他沒辦法回去,直到後來母親來成都尋他,兩母子才終見上一面。"

渡江偵查日軍情報 獲陳毅夫婦誇贊

" 在江蘇鹽城的戰鬥,他的印象特別深。" 彼時,已經升任班長的耿志文,奉命帶領一班 12 人,渡江偵查日軍的炮兵陣地軍情。一開始,還比較順利,直到地圖要繪制完成時,被日軍所發現。

" 他說,接下來就是一陣機槍掃射。" 由於敵我力量差距懸殊,而且前有日軍機槍,後面就是長江天險," 當時沒辦法,隻能跳江求生。"

" 每次說起這幕經歷,他的情緒都很復雜。" 當時,12 人參與偵查測繪,僅回來瞭 3 人,其餘戰友都犧牲瞭," 但任務完成,保障瞭我軍接下來的反攻。" 為此,所有戰友得到嘉獎,更是受到陳毅的誇贊,此外陳毅夫人還獎勵他一枚銀元,

" 他們打遊擊,還經常遭遇日軍掃蕩。" 在他的印象裡,那時候吃的隻有蘆葦蕩裡的魚和蓮藕,部隊的存糧少得可憐,分下來隻有喝粥的份," 有時候當地百姓會接濟," 百姓傢吃啥,就叫我們去吃。" 至於武器彈藥,那更是難上難瞭,少能保障有一把槍,但彈藥就得靠自己瞭。

此後,耿志文隨蘇北新四軍還在華東一帶,參加 " 反掃蕩 " 戰鬥數十次,雖多次負傷,但都奇跡般地活瞭下來。

" 他的一生參加過很多戰鬥,也獲得過很多勛章,戰鬥英雄勛章、解放獎章,以及後來的抗日勝利紀念章等等。" 藺芳蘇說,這些都是丈夫一輩子的榮耀。

C. 建川博物館

傢屬若願意捐贈,我們定會妥善保存

" 他愛回憶抗戰經歷。" 在兒女的印象裡,父親的形象是嚴厲的,常常耳提面命地告訴他們,要多學習,多看書,除此之外就是將當年戰鬥,講新中國的建立是如何的艱難困苦。

對於這個彈片該如何處理?耿傢人一致同意,要把彈片捐出去,父輩的事跡的讓更多人曉得," 這或許也是彈片存在的意義。"

8 月 25 日下午,華西都市報 - 封面新聞記者與建川博物館取得聯系。相關工作人員表示,館長樊建川得知此事後十分重視," 傢屬若願意捐贈,我們定會妥善保存。"

其實在此之前,還有一位名叫張振華的抗戰老兵,在生前通過手術,從身體中取出一枚抗戰期間,被日軍三八大蓋步槍打入身體的一枚子彈," 也是捐贈到博物館保存。"

" 這枚彈片保存下來,對後人,尤其是年輕一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 該工作人員表示,隨著時間的推移,抗戰老兵越來越少,而在川的新四軍老兵更是稀少," 希望這些濃縮著戰爭記憶的彈片,能讓更多青年學到當中的愛國主義精神。"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