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會陷入日本“失去的十年”嗎?

09-01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 8 月 30 日刊登作者姚遠的文章,題為《中國不會像日本那樣出現失去的十年》。文章摘編如下:

▲相關報道截圖

與中國近些年類似,在寬松貨幣政策的推動下,日本 20 世紀 80 年代末資產價格出現大幅上漲。1985 年簽署的廣場協議激發出日元的活力,但卻損害瞭日本的出口競爭力。勞動年齡人口 1992 年達到峰值,之後的增長潛力越來越小。針對僵屍企業所進行的有限的市場出清是日本隨後出現失去的十年的一大標志。財政援助不但沒能恢復經濟增長,反而拖累瞭官方資產負債表,導致日本成為有史以來負債最多的政府。

有觀點認為,中國和日本之間存在可怕的相似之處,但是這些相似點是否足以支撐中國的未來已經註定這一結論呢?對日本和中國進行的更深層次的對比會讓人對這一結論心生質疑。

▲資料圖片:日本如今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並存。(美聯社)

首先,盡管近年來中國的資產價格已經迅速上漲,但其量級仍遠不及 20 世紀 80 年代的日本。就股票市場而言,上證綜合指數自 2009 年以來僅上漲 80%,在日經指數 20 世紀 80 年代末的五倍飆升面前顯得微不足道。同日本這一時期的情況相比,中國房地產和土地市場出現的價格上漲也顯得不值一提。

其次,雖然中國的人口周期已經開始轉變,但其人口老齡化速度隻相當於幾十年前的日本。中國一直要到 2025 年才能達到日本的勞動年齡人口峰值水平。即使其他因素完全對等,如果人口結構惡化速度較慢,那麼給中國的增長潛力和經濟競爭力帶來的壓力也會相對較小。

再者,盡管這兩個國傢都經歷瞭外匯體制變革,但帶來的結果卻截然相反。《廣場協議》簽署後,日元持續走高,對美元匯率激增 50%,實際有效匯率上漲約 30%。這樣一種升值損害瞭日本的出口,促使日本銀行放寬政策,加速瞭巨大資產泡沫的形成。

相比之下,中國 2015 年外匯體制變革已經促使人民幣貶值。如果這種貨幣持續貶值,那麼將支撐起中國的出口和通貨膨脹,並且能從內部抵消某些調整帶來的負面影響。

▲在日本東京新宿中央公園,幾名無傢可歸者在自己的“公寓”前等待救濟過新年。日本自上世紀 90 年代泡沫經濟破裂後,無傢可歸者數量激增,據統計,日本全國有近 2 萬人,其中東京約為 3000 人左右。

再次,中國目前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與上世紀 90 年代初的日本有很大不同。盡管後者當時已經是富裕的發達經濟體,但中國如今仍然是發展中國傢。事實上,中國目前的人均收入水平和生產力水平與上世紀 60 年代的日本相當。這意味著中國經濟仍然擁有巨大的追趕潛力 —— 而在危機爆發時,日本的這種潛力早已枯竭。

最後,將中國和日本區別開來的一大關鍵因素是兩國政府處理資產泡沫的不同態度。在日本,資產泡沫達到過前所未有的規模,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政策制定者早前不願戳破這些泡沫。此外,他們在處理泡沫破滅的後續影響時犯下瞭巨大的錯誤 —— 沒能實施旨在移除僵屍企業、清理銀行系統以及尋求經濟再平衡的改革。如果當局沒有犯下這些錯誤,日本或許有機會避開長達數十年的經濟停滯。

北京正試圖避開這樣一種命運。中國的系統性風險管理以一種雙管齊下的戰略為主要特點:當局在戳破泡沫方面可謂求真務實(2013 和 2016 年的銀行間市場、2014 和 2017 年的房地產市場以及 2015 年的股票市場和外匯市場),隨後又齊心協力應對泡沫破滅後的影響。

▲資料圖片:今年以來,中國政府對房地產市場調控力度持續加大。(視覺中國)

北京正在補充周期性政策,也一直在實施旨在消除根深蒂固的失衡狀態的改革,並且已經在市場自由化、去產能、金融去杠桿化、為企業松綁等方面取得明顯進步。

在我們看來,這種政策實用主義和支持結構性變革的意願是如今的中國和上世紀 90 年代初的日本之間的根本區別。如果官方政策能夠繼續重新引導經濟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我們認為中國很有可能能夠避開日本陷入失去的十年的命運。

相關視頻

安倍支持率跌入“危險水域” 繼任者引外媒猜測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