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閱戰機如何做到米秒不差通過檢閱臺?

08-02

參加閱兵的 90 周年紀念陸航直升機編隊

" 來瞭!" 人群中爆發出一陣歡呼。在巨大的轟鳴聲中,6 個方梯隊、數十架各型戰機組成的空中作戰群飛臨檢閱臺上空。

稍早前,77 架不同型號的武裝直升機和運輸直升機先後通過閱兵空域。這些分屬於陸、海、空航空兵部隊的戰機從近 10 個機場起飛,在朱日和訓練基地附近空域集結、編隊,最後米秒不差地通過檢閱臺上空。

如何確保如此多的戰機有序受閱?帶著這個疑問,中國青年報 ·中青在線記者探訪瞭距離閱兵場幾公裡處的空中指揮部。

與想象中宏偉的指揮大樓不同,開闊地上僅有一片低矮的迷彩偽裝網。走近一聽,十多臺保障車輛發出低沉的轟鳴聲。原來,空中指揮部就是由這些野戰指揮方艙和若幹臺保障車輛組成的。

" 這次閱兵中,我們全程方艙指揮,全部使用機動裝備開設指揮所。" 空中指揮部指揮員、中部戰區空軍司令員莊可柱告訴記者。

走進位於一號車方艙內的閱兵空中指揮部,一個大屏幕、多個小屏幕,通信、機要、領航、航管、氣象、雷達情報等戰勤分隊對應的兩排軍用指揮計算機上,各色各種圖表數據密密麻麻。一條條指令就是從這臺車上發出,有的直達數千公裡外的機場,有的直達數千米的高空,確保數百架次戰機有序起降、精準飛行。

這麼繁重的任務,這麼密集的飛行,一個小小的指揮方艙是怎麼做到的?" 靠的就是信息化指揮平臺,還有空情‘大數據’。" 中部戰區空軍參謀部信息化處處長方雷介紹說。

記者在采訪中瞭解到,這一 " 大數據 " 系統具有提供空情、通信、指揮等功能,就像一張無形的網絡,此次閱兵開設的機動合成指揮所隻要接入網絡,就能跨區域、跨軍種指揮參閱的任何一架戰機。

屏幕上的一張航線圖顯示,此次參閱戰機所在的機場最遠的在千餘公裡之外,多條航線交叉重合。" 隨機查看一架參閱戰機的情況。" 方雷向操作員下達指令。操作員點擊一架直升機的圖標,戰機的高度、速度、航線等信息立即顯示在屏幕中。

記者在指揮方艙看到,雷達情報分隊通過組網系統對空中每架飛機進行實時態勢監控,及時準確的情報信息為指揮員果斷決策提供瞭有效支撐。此外,指揮員還可以利用這套系統隨時查看各參閱機場、備降機場和相關民用機場的實時影像。

據中部戰區空軍領航處副處長田晟介紹,他們針對從實戰化訓練轉入閱兵的實際,進行大量數據測算,設計出最佳航線,確保精準精細指揮,綜合運用組網空情、數據鏈、二次雷達、圖傳顯示器等多種手段準確掌握空中飛行狀態,綜合判定掌握航跡偏差和時刻誤差。

記者在采訪中瞭解到,這麼 " 高大上 " 的指揮機構,由行軍狀態到擴展艙展開、各要素互聯互通、各艙之間實現話音和數據交換,指揮方艙開設完成竟然隻需半個小時。

在這次演習閱兵中擔負信息尖兵任務的中部戰區空軍通信某旅副旅長李偉光告訴記者,他們緊貼實戰對信息平臺進行局部改造,實現瞭上下左右互通互聯,依托近百個站點,讓戰場信息更加透明準確。

氣象預測一直是飛行保障的一大難題。近幾天,朱日和地區多雲有雨,氣象分隊組織人員分析近 30 年來該地區的天氣變化曲線,綜合軍地數百組數據,對天氣進行集體 " 會診 ",細致分析空中雲量、雲底高、雲層厚度等數據,準確預報,飛行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現代戰爭,被譽為數字戰爭。空軍作為高技術軍種,對數據的感知應用更為深刻。此次閱兵正是 " 大數據 " 平臺的支撐,才讓受閱戰機米秒不差地通過檢閱臺上空。未來,這一平臺將為聯合作戰指揮體系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