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喜歡冷兵器的人為數不少,但是如何才算能熟練地使用某種兵器?這個問題可能很多人就不甚瞭解瞭。而提到這個問題,在古典小說和傳統評話中,常說武藝高強的人是 " 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這十八般武藝一般是指使用 " 十八般兵器 " 的功夫和技能。 而 " 十八般兵器 " 也並不是真的隻是十八種兵器,而是泛指多種技藝。但顯然,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比如運動員也是專精要比貪多嚼不爛更有優勢。那麼,為什麼古人還講究要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呢?
這是由於在戰場上,武器損毀或是遺失是很常見的。這時使用副武器或者隨手撿起一樣兵器都能會用,生存率顯然更高。而除瞭趁手武器,就不會用其他武器的人,生存率就比較低瞭。即便民間行走江湖,不同環境也需要時用不同的武器。室內起沖突必然是短兵器才能施展得開。在空曠室外,對方手持長兵器劫道,拿短兵器的人就難有勝算,必須也得會長兵器才能應敵。這就導致古代更推崇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雖說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最好,其實練起來並不需要專註練習十八種兵器,雖然不同兵器使用方式有差別,但是總體也不過分幾大類。正所謂一法通萬法通,隻要總的幾大類中有一種兵器精通,其他的也能很快上手。下面這裡我們就大概的講解一些不同武器的使用要求。
所謂精通其實就是一個對武器的控制力的問題,不同的武器的話,要求顯然也不同。一般來說兵器越小、越輕,控制力就越高。比如指虎,套手上就好,用法跟出拳沒啥區別,無需練習控制力,你知道怎麼出拳就可以自如使用,會出拳就可以說精通瞭。
但是換成刀劍類的,控制起來就沒那麼容易瞭。出拳講究發力,用全身的力量集中在拳上,而刀劍自然也講究發力,而且刀劍相當於多瞭一個關節,發力就要更加復雜。對於劈砍,日本劍道就講究刃筋問題,傳統武術刺擊講究力達刀尖劍尖,其實都是出手的角度的控制。
舉個例子吧,上圖中藍色線是揮刀的方向,橙色線是刀刃的角度。下面那個圖,方向一致,切入物體中就可以發揮最大的效果。上面那個圖,刃的角度和用力方向不一致,顯然砍不深。甚至砍木頭什麼的可能導致刀身彎曲損壞。所以看很多試斬視頻,一刀能過一頭豬什麼的,那不僅是刀的鋒利,也是人對刀控制的技巧很高才能做到。同樣一把刀,人傢能橫斬、斜斬過生豬什麼的。把刀給沒練過的人,他就做不到,甚至可能還因為力量用的不對把自己手腕扭瞭。可能會有人覺得自己不可能差那麼多,但實際上想要做到角度完全一致,其實是很難的。
以上圖為例,橙色線是刀刃角度,藍色線是揮刀角度,偏差大概也就 5°。這個角度並不算大,但砍到骨頭上就很可能直接偏轉卷刃,而角度完全一致的話可能就是骨頭被平整的切開。總之,能真正做到角度完全一致的,都是需要長期鍛煉才可以做到。而且實際揮刀中,新手的手部力量不夠,切進去甚至不是直線,切口都是 S 型的亂擺。這自然更加影響出刀的效果。
不止是刀刃角度與發力角度需要一致,實際揮砍中還存在刀身角度和揮刀角度不同。比如上圖這樣,紅線是正直下劈的力量,揮刀的人以為自己是正著下劈的,但刀身實際歪瞭。那麼在刀揮出去造成的劈砍效果顯然是很差的。同樣以上面這張圖作為刺擊來看也是一樣,紅線是刺出去發力方向,但是實際刀尖偏瞭,那麼發力顯然就不對瞭。其造成的效果就會打折扣,而且可能刀尖進去斜著的,然後越偏越多傳導到手上,直接手腕扭傷。
以上這些都是需要大量練習才可以做到的,而且這些隻能算是基本功。在對抗中,想要得心應手的使用武器,還存在對力量的控制上。用多大的力能造成多大的傷害,心裡要有數。打個實戰的比方,你一個大力劈斬過去,可能直接感覺沒有什麼碰撞感,就把對方胳膊砍斷。但這樣的結果就是你可能因為用力過猛導致失去平衡,如果對方持械手並沒受傷,來個反擊,你正處於失去平衡的狀態,根本無力閃躲,隻能被對方殺死。
這是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現實中更常見的是被對方躲開,你劈空後用力過猛一時收不回來然後被對方趁機反殺。你用力太輕,打到對方可能剛剛砍破衣服破瞭個皮,對方屁事沒有然後一個反擊,重創你。
再說一下鈍器,鈍器相對來說要簡單一些,不需要考慮刃筋的角度問題。但是鈍器一樣講究準確性,你得能打到對手才有意義。
這些都是需要練習的。輕鈍器比如短棍之類講究攻擊準確,要打中對方薄弱部位才能造成有效傷害,打到皮糙肉厚的部位,對方扛著挨一下,貼身就能弄死你。重鈍器要講究攻擊距離如何控制,必須保證在鈍器前部擊中對手,才能達到最大的殺傷力,以及如何發力可以讓力量更大動作更小,還有怎麼讓對方無法躲開攻擊。這些對力量的要求更高,需要苦練力量,達到對重型鈍器操控更加得心應手,以至於對方難以躲閃。不過重鈍器不怕對方格擋,因為重鈍器力量大難以擋住,但是如何逼迫對方無法躲閃,或者被對方閃過後,如何快速收回進行二次攻擊,避免被對手抓住破綻反殺。這些也都是熟練使用鈍擊武器者所要掌握的。
我們再說一下長桿武器。越長越重的武器,控制起來越難。以長槍為例,長槍隻需要刺,講究力達槍尖。傳說民國時期神槍李書文,用大槍刺墻上的蒼蠅,蠅落而壁無痕。到底傳說真假如何難以考證,但是可以視其為準確、速度、對力量控制的一種最理想的情況。沒練過的人,別說用大槍瞭,在紙上畫個蒼蠅那麼大的點,拿個牙簽去刺都不一定能刺得中。
遠程武器也是如此。比如射箭,箭搭在弓弦的哪個位置,手在弓把的哪個位置,每次拉弓拉到哪個位置,這些必須每次都一樣才能保證精度。比如你箭一次搭的高一次搭的低,那落點顯然不一樣。這樣談何瞄準?
再比如,多遠的距離、手需要抬多高,也都是靠經驗和手的控制力來掌握。手稍微差一毫米,射出去可能到靶子上就差十幾厘米。韓國男子射箭運動員林東賢是弱視,右眼視力 20/100,左眼視力更僅為 20/200,連視力表上最大的字母都看不清,更別提看到靶子。但是他就是打破瞭世界紀錄,拿瞭奧運金牌。
▲韓國男子射箭運動員林東賢
他之所以能做到奪冠,是因為靶子位置是固定的,就在正前方,而且靶子高度大小也是有規定的,打多遠的比賽也是固定的。所以隻要知道多遠的比賽手抬多高,箭會落黃心,隻要每次動作都一致,眼睛可以不去看都能射中。這就是對弓箭的熟練使用和高超的控制力。日本弓道中就有句話叫:" 正射必中 " 就是說明這個道理。當然,打移動靶沒有視力就不行瞭,那就還涉及目測目標距離,計算箭出去拋物線的角度,手續要抬多高,然後預估目標運動軌跡,箭的速度來計算提前量。所以我們射箭的時候,經常一松手箭還沒落靶自己就知道能不能射中瞭。發現自己動作沒做對,不用看就知道這箭中不瞭。這箭動作神完氣足毫無瑕疵,不用看就知道肯定中。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網易新聞 • 網易號 " 各有態度 " 特色內容。主編原廓、作者人渣嘯西風,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環首刀 漢劍 鞭鐧 陌刀 唐刀 鉤鑲 輕呂 戰錘 石斧 馬槊 殳 西域鑌鐵大刀 樸刀 兵馬俑青銅劍 鐮刀 清弓 中國傳統弓 明式小稍弓 英國長弓 國產刺刀大全 中國騎兵軍刀 英國軍刀 空軍傘兵刀 海軍寶劍 山文甲 明光甲 歐洲騎士板甲 鱗甲 古埃及赫梯彎刀 阿昌族戶撒刀 蒙古刀 保安腰刀 西藏武備 英吉沙小刀 西班牙 Navaja 折刀 芬蘭國刀 印度虎爪 長鉞 睪丸匕首 印度軟劍 麟角刀 亞塔安刀 日式刺刀 恰西克馬刀 日式刺刀 又鬼山刀 白堊紀魚骨劍 伊斯蘭盔甲 匈人武器 突厥兵器 伊朗古兵 喪屍武器 越南弩 手擲類暗器 廚刀 世界盾牌 歐洲細劍 日本天皇佩刀 東瀛名刀譜 玉鋼神話 兵馬俑青銅劍 趙雲亮銀槍 關羽青龍偃月刀 張飛丈八蛇矛 呂佈方天畫戟 豬八戒九齒釘耙 唐僧毗盧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