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中國在洞朗地區要發展經濟、方便居民生活,自然要進行修路在內的基礎設施建設。
中國、印度、不丹邊界線示意圖(制圖:人民日報)
海外網報道,8 月 2 日,中國外交部官網刊登瞭《印度邊防部隊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界進入中國領土的事實和中國的立場》文件。這是自 6 月 18 日印度邊防軍隊進入中國領土,並非法滯留一個多月後,中方發佈的最長、最完整的一份文件,引起瞭各方的廣泛解讀。
而另一方,印度在洞朗事件後的說法曾多次發生變化。一開始,印度媒體宣稱中方 " 入侵印度領土 ",可是接著印度官員卻又改口說 " 印度領土沒有遭遇入侵 "。後來大概是感到這樣無法為印度的行為 " 正名 ",便搬出印度控制下的不丹來,說中方修路的地段是中不之間的爭議地區,中國的做法引發瞭不丹的 " 安全關切 " 和抗議,印度是替不丹出頭。
事實上,這種說法完全是賊喊捉賊、無中生有。上海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南亞中亞研究所研究員王德華向海外網表示,印度的說法有四項基本錯誤。
首先,印度拋出中、印、不三國的交界點吉姆馬珍山的的問題,聲稱這一交界點並未明確規定,言下之意,不過是希望外界認為洞朗地區地位未定,所以印度越界的做法有情可原。但事實上,無論是中方施工的地點,還是印軍越界的地點,都距離吉姆馬珍山有 2000 多米,此次事件與中印不三國交界點問題毫無關系。由此看來,印度的做法可謂是強拉硬扯,沒有理由。
其次,印度越過的邊界是中國和印度錫金邦之間的邊境,這一邊界線已經通過 1890 年《中英會議藏印條約》所確定,並經由歷屆印度政府反復確認(外交部公佈的文件中詳細列出瞭其中四次),如果這樣的邊界印度還不遵守的話,那世界上就沒有什麼固定的邊界瞭。
再次,從現實情況上看,此次事件發生的洞朗地區長期位列中國版圖之內,並且在中國的有效控制之下,屬於中國西藏自治區的亞東縣。中國在這裡設置瞭和內地完全相同的行政單位進行治理,也能說明中國在這一地區的有效存在。
最後,印度認為中方修路引發 " 安全關切 " 的說法也站不住腳。作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中國在洞朗地區要發展經濟、方便居民生活,自然要進行修路在內的基礎設施建設。要想富、先修路,這是在中國小孩子都懂得的道理。如果說這是為瞭打仗,是根本講不通的。
其實,印度之所以悍然越界,進入中國領土,並不是因為什麼 " 安全關切 "。正像外交部發言人所說,印方挑起此次事端的目的是明確的,那就是以所謂的 " 安全關切 " 為借口,打著所謂 " 保護不丹 " 的幌子,通過制造洞朗地區爭議,阻止並牽制中不兩個主權國傢的邊界談判進程。王德華表示,印度長期把不丹作為保護國對待," 管理 " 不丹的外交、軍事;近年來,不丹才逐步取得一些外交自主權,中不從八十年代以來已經進行瞭 24 輪邊界會談,取得瞭廣泛共識。但這一切顯然不是印度所樂見的,因此就必須制造某種情勢,使得中不之間的邊界談判無法正常進行下去。
隨著印度在中國洞朗地區入侵的長期化,中印之間發生軍事沖突的可能性也被各方越來越關註。印度之所以目前一直 " 賴 " 在洞朗地區,拒絕撤回,原因就在於判斷中國不會使用武力。這與 1962 年中印邊界戰爭之前,印度總理尼赫魯在國會演講時的論調如出一轍。王德華介紹,印度軍方的精英曾向他表示,印度認為他們 1962 年的失敗是因為當時 " 沒有動用空軍 ",而 " 這次就完全不一樣瞭。" 還有一些分析認為,洞朗離印度核心地區近,印軍在補給等方面更有優勢。對於這些說法,王德華表示,現代戰爭是非接觸戰爭,中國的各式導彈射程可以達到幾千公裡,地理因素的影響已經大大降低瞭;印度如果指望這些因素會妨礙中國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是會失望的。畢竟,在外交部公佈的文件中已經寫明瞭," 中國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自己的正當合法權益。"(文 / 海外網 王少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