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弗吉尼亞州騷亂事件,使 150 多年前一位將軍羅伯特 · 李重回美國媒體和公眾視線。
散佈在全美各地、尤其集中於南方各州的李將軍雕像和紀念碑、以他命名的學校、街道等可能面臨被移除、更名的命運。
羅伯特 · 李在美國歷史上寫下過重要一筆,並非僅僅因為他是南北戰爭中南方邦聯最出色的將領,更在於後人賦予他的政治象征意義。
羅伯特 · 李出身將門,早年曾以優異成績畢業於西點軍校。南北戰爭打響時,他拒絕上級指派他率領北方聯盟軍隊的任務,辭去公職,回到位於南方的傢鄉弗吉尼亞州,成為南方邦聯率領北弗吉尼亞軍的軍事將領。
南北戰爭結束前幾周,羅伯特 · 李晉升為南方邦聯軍總司令。在寡不敵眾的形勢下,李將軍於 1865 年 4 月代表南方向北方聯邦投降。
盡管聲名顯赫,美國史學傢對他的軍事指揮能力評價莫衷一是。
生活中,李將軍從父親那裡繼承的遺產中包括一批黑奴,他對他們嚴厲殘忍。可他在寫給妻子的信中卻明確反對蓄奴,稱奴隸制是 " 道德與政治的惡魔 "。
南北戰爭後,李將軍反對為自己修築雕像和紀念碑,希望國傢能盡快走出戰爭傷痛,達成和解。
然而 1870 年李將軍去世後,一種被稱為 " 失落的事業 " 思潮逐漸興起。
這種思潮認為,南方邦聯明知註定失敗卻還堅持戰鬥,是為 " 捍衛南方生活方式 " 的理念而戰,刻意淡化甚至回避瞭南方邦聯維護奴隸制這一 " 原罪 "。
這種說法在戰後北方也獲得瞭一定同情,某種程度上有利於促成南北白人社會之間的和解。
弗吉尼亞大學教授加裡 · 加拉格在接受美聯社采訪時說,羅伯特 · 李軍事領袖和奴隸主的身份漸漸淡出人們視線,轉而被樹立為 " 失落的事業 " 思潮的象征性人物。
上世紀 20 年代美國多地陸續修建李將軍雕像正是這一思潮興起的結果,他的形象還出現在美國硬幣和郵票上。
半個多世紀後,南部休斯敦、新奧爾良等城市的非洲和拉美裔美國人開始呼籲拆除李將軍雕像,一部分原因是痛恨一些白人至上團體常在雕像所在地遊行集會,不時引發暴力沖突;另一方面也是在表達對 " 失落的事業 " 思潮的質疑。
2015 年,新奧爾良市將最後一座李將軍雕像移除;2016 年,休斯敦市決定將有大量拉丁裔美國人就讀的 " 羅伯特 · 李中學 " 更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