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獨俠客
去金門、廈門旅遊的人,大多會聽導遊介紹 " 金門三寶 ":高粱酒、貢糖和菜刀。這 " 三寶 " 聽起來都和廚房有關,但後者算不上當地土產,而是大陸送去的 " 禮物 ",因為這些菜刀都是當年解放軍發射的炮彈打的。
早些年,廈門的姑娘出嫁前,常常要托人帶把金門菜刀做嫁妝。在金門當兵的臺軍老兵,退役時也要帶上一把菜刀給老媽、一瓶金門高粱給老爸。金門開放旅遊後,菜刀成瞭大陸遊客必買的物件,笑稱 " 大陸當年送去的炮彈,如今變成菜刀回到大陸 "。
圖:金門島上的標語,成為特殊的旅遊景觀。有段子調侃:金門國軍接到電話:" 反攻大陸的標語掉色瞭,你們刷勤快點。" 國軍疑惑:" 你誰啊?" 答:" 我們是廈門市旅遊局,遊客要看。"" 哦,馬上去刷!"
圖:金門菜刀店鑄造工間,菜刀坯子和炮彈連在一起,以此證明這是真正的 " 炮彈菜刀 "
(一)
炮擊金門,是個漫長的時間跨度,也是復雜的角力過程。最早從 1953 年 1 月份開始,我軍便有計劃地對金門的炮兵陣地、碼頭、機場和艦艇進行炮擊,但這種射擊隻是警戒和試探性質,發射的炮彈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到瞭 1954 年 9 月 3 日、22 日,我軍進行瞭兩次炮擊。這兩次炮擊的規模較大:9 月 3 日,5 個炮兵群共 150 餘門火炮,炮擊 1 小時 50 分鐘;9 月 22 日,4 個炮兵群共 130 餘門火炮,炮擊 75 分鐘,兩次炮擊的落彈數量都在萬數左右。我們常常說 " 萬炮齊發 ",並不是說 1 萬門炮齊射,而是形容炮火猛烈。按此義,用 " 萬炮齊發 " 形容這兩次炮擊金門很貼切。
此後,我福建前線部隊與金門守軍之間的炮戰時緊時松,到瞭 1958 年,即狹義所指的金門炮戰開始之年,情況有瞭變化。
圖:1958 年,我軍海岸炮兵炮擊金門
這一年的 8 月 23 日 17 時 30 分,我軍對金門的艦艇和陣地進行猛烈炮擊,持續時間達 2 個多小時,戰果是斃敵數百,擊傷登陸艦 1 艘,並在海軍協同下徹底封鎖瞭金門島。金門防區司令胡璉躲到地下指揮部幸免一死,副司令吉星文、章傑、趙傢驤均傷重殞命,2 名美軍顧問也喪生。
9 月 8 日,為抗擊美艦幹涉,我再次炮擊國民黨艦艇和島上守軍。到 10 月 5 日,我軍共向金門發射 47 萬發炮彈——這是對蔣軍襲擾的回擊,也是向美國表明我絕不會坐視分割的態度。
10 月 6 日,我軍宣佈對金門停止炮擊一周,讓國軍運送補給,13 日又宣佈停止炮擊兩周。從 10 月 25 日起,我軍開始 " 雙日不打金門的機場、碼頭、灘頭和船隻,隻對國民黨軍炮兵陣地、觀察所和雷達站炮擊 ",10 月 31 日開始則幹脆 " 雙日不炮擊 " ——這樣 " 又打又放又幫 " 的戰爭奇觀,古今戰史恐怕隻有金門炮戰。
圖:金門菜刀店從鄉間收購的炮彈堆積成墻
(二)
我軍自 1949 年 10 月經歷金門之敗後,雖然長時間炮擊金門,但並未實施也無意登島,直到今天依然如此。既然無意解放金門,為什麼要炮擊金門?因為蔣需要這樣的炮彈。
當時在美國威逼下,蔣硬頂著壓力不從金馬撤兵。我軍炮擊金門,默契地給他送瞭個絕好的堅守理由。炮戰後,蔣對記者說:炮擊金門,是進攻臺灣的前奏。放棄這些島嶼,等於敞開門戶。因此,金、馬地區必須固守,決不後撤!
蔣畢其一生,都沒有完全放棄回大陸的努力,怎麼可能聽老美的話放棄金門要塞退守孤島?他還想著統一中國呢。正因如此,當聽到金門守軍在炮擊中傷亡慘重的消息,蔣連聲說瞭三個 " 好 "。
圖:我軍炮擊金門,島上守軍傷亡慘重
蔣身邊的人覺得不可思議,卻在毛的預料之中。金門炮戰中,毛澤東對秘書說:"向金門打炮,也不是為瞭解放金門,而是蔣介石希望我們打炮,這樣他就有瞭借口,可以抵抗美國的壓力。"
毛與蔣,作為較量多年的老對手,在這一問題上事前無任何商量,卻高度默契、心心相印,是歷史的幸運。對金門打而不登,讓當時的美國無計可施無法分割兩岸,也讓後來包括現在的妄圖割裂者的一切小人喉嚨上插上瞭刺,既吐不出來,又吞不下去。
所以,今人感謝飛往金門的炮彈,不僅僅因為這些炮彈可以用來打菜刀。
(三)
遊客說金門菜刀是 " 炮彈殼打的 ",這其實是個誤解。因為火炮射擊時,飛出去的隻是彈丸,彈殼還留在炮陣地,怎麼可能飛到金門被打成菜刀?再說彈殼不是生鐵,並不合適打刀。
而飛到金門的彈丸落地後會炸成碎片,隻有少數啞彈不爆,菜刀店怎麼會堆積如此多完整的未爆彈?
圖:菜刀店後院,遍地都是炮彈
因為有長達 17 的時間,我軍給金門持續發射的是一種不會爆炸的炮彈。這種名叫宣傳彈的 " 武器 ",任務是在空中撒傳單,落地後並不爆炸,彈頭鉆入地下。金門人看到天上有傳單飛下,到落彈區刨刨地,找出這樣的炮彈並不是難事。
這樣優質的鋼鐵對並不富足的金門人來說,稱得上是天上掉下的禮物。從 1953 年到 1961 年的 8 年間,我軍共炮擊金門 110 多次。從 1961 年到 1978 年,則打瞭 17 年宣傳彈。25 年一共打瞭多少炮彈?這筆賬很難算清,金門島上眾多刀具店的炮彈囤積如山,看起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迄今每個月仍有幾十上百枚炮彈出土。一枚炮彈二三十公斤,一把菜刀耗鐵 0.5 公斤左右,金門落彈能打多少把菜刀?算一算挺嚇人,但金門人依然埋怨解放軍當年打彈少瞭," 多打一些炮才好 "。
金門人誇贊 " 炮彈菜刀 " 鋒利、防腐、" 三年不用磨 ",理由是 " 國防鋼材質量好 "。這說起來是有一定道理的。
圖:金門菜刀店老板表演菜刀砍鋼管,刀刃不崩不卷
從 18 世紀開始,軍工業依靠整體鑄造技術,可以造出一體的空心炮彈。剛開始,是用白口鐵造。這種鑄鐵硬度高,但很脆,不好加工,白口鐵造出來的炮彈和炮身、炮膛很難貼合。為瞭順利發射炮彈,就得把炮彈造得小於炮管口徑。這樣就造成炮彈和炮管之間間隙大、氣密差,射程、精度都受影響。如果用這種老炮彈打菜刀,恐怕砍骨頭都會砍崩菜刀。
後來在生鐵中適度加入石墨(碳),鑄鐵的韌性好,也方便切削加工,不會太硬太脆而影響與炮身炮管的貼合,於是被廣泛用於彈丸制造,被稱為 " 灰口鐵 "。正因為灰口鐵韌性好,強度也不錯,所以適合用來做刀具,鋼鐵廠的老工人都懂一句老話,叫做 "碳鋼打刀,錳鋼鑄斧 ",就是這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