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 1 月 31 日報道 澳大利亞 " 對話 " 網站 1 月 17 日發表瞭美國喬治敦大學放射醫學副教授蒂莫西 · 喬根森的題為《一架美國軍機 50 年前在格陵蘭島墜毀,機上有 4 枚核彈》的文章。
50 年前的 1968 年 1 月 21 日,美國與蘇聯之間的冷戰愈演愈烈。就在那一天,攜帶 4 枚核彈的美國一架 B-52G 戰略轟炸機在格陵蘭島西北角的沃爾斯頓霍姆海灣的冰區墜毀。這片區域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格陵蘭島是丹麥王國的一部分,這起事故令丹麥人非常生氣。
資料圖:美國 B-52 戰略轟炸機。
轟炸機的墜毀是由於人為錯誤。一名機組成員錯把坐墊塞在加熱通風口,導致機身著火。煙霧很快變成濃霧,致使機組成員必須棄機逃生。7 名機組成員中的 6 人在轟炸機墜毀前安全跳傘著陸。墜機地點距離美國最北端的軍事基地——圖勒空軍基地以西 7 英裡。
格陵蘭島處在華盛頓與莫斯科之間的中間位置,對美軍而言其戰略意義重大——以至於 1946 年美國曾想從丹麥手中購買該島,但未獲成功。雖然如此,丹麥仍是美軍的重要盟友,並允許美軍在圖勒設立空軍基地。
由於丹麥在 1957 年頒佈瞭無核區政策,禁止任何核武器在丹麥領土或領空內存在,墜機事件令美國與丹麥的關系陷入緊張。這起事故表明美國實際上一直在格陵蘭島上空攜帶核彈進行例行飛行巡邏,這樣的非法飛行現在已導致丹麥的一處海灣遭受放射性污染。
由於核彈頭遭到破壞,放射性物質被釋放出來。墜機及隨後的起火所造成的沖擊力使得核彈裂開並釋放出放射性物質,但所幸沒有發生核爆炸。
具體而言,這架轟炸機攜帶的核武器實際上是氫彈。氫彈是第 2 代核武器,比在廣島和長崎投下的 2 枚原子彈威力更大。二戰的這 2 枚原子彈是 " 裂變 " 核武器。
相比之下,這架 B-52G 轟炸機攜帶的氫彈則是 " 聚變 " 核武器。該轟炸機攜帶瞭 4 枚 Mk-28 型氫彈,每枚氫彈的當量相當於廣島爆炸的那枚原子彈的 100 多倍。
墜機事件發生後,美國和丹麥在就如何處置這架 B-52G 轟炸機及其泄露的放射性物質方面存在分歧。美國希望讓這架轟炸機的遺骸沉入海灣並留在那裡,但丹麥不答應。丹麥希望立即打撈全部殘骸並將其與受放射性污染的冰塊一同運往美國。由於圖勒空軍基地的前途仍懸而未決,美國隻得同意瞭丹麥的要求。
幾組美國空軍人員並排對這一冰封的海灣進行瞭地毯式搜索,以尋找全部飛機殘骸——大到飛機機翼、小到手電筒電池。蓋格計數器及其他輻射測量儀已找到多塊受放射性物質污染的冰塊。飛機殘骸被陸續打撈起來,受污染的冰塊被裝入密封罐內。除一個零部件外,飛機的所有殘骸都被找到。它是一個裝鈾和氘化鋰的 2 級圓筒,而且至今仍下落不明。
盡管丟失燃料圓筒令人不安且非常困惑,但它隻是一個較小的物件,其釋放的放射性物質極少,幾乎用輻射測量儀檢測不到,這也讓它難以在海灣底部被找到。幸運的是,如果不首先通過引爆主 " 裂變 " 裝置來誘導,2 級 " 聚變 " 裝置是不可能獨自引爆的。
成功清理轟炸機殘骸幫助美國修復瞭與丹麥的關系。但 30 年後,這起事故再次在丹麥引發政治爭議。2003 年丹麥的環境科學傢重訪這個海灣,以弄清是否還能檢測到殘餘的放射性物質。確實還能檢測到,但其含量已極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