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軍赴美訓練?警惕“美臺軍事同盟”實質化

08-07

美臺之間頻繁的軍事安全合作已經不是新聞,但去年年底以來雙方試圖升級軍事安全合作層級和內容的動作較為明顯,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美國小動作不斷

2016 年底,美國國會 "2017 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 ",法案在 1284 節 " 美臺軍事交流國會意向 " 部分提及,國會認為,五角大樓應推動美、臺間高階軍事將領及資深國防官員交流,以改進雙方的軍事關系與防務合作。

▲ 7 月 14 日,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麥凱恩(左)在討論法案內容。

2017 年 2 月傳出美國海軍陸戰隊準備進駐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的新聞,甚至聲稱這是 " 美國對臺灣朋友表達承諾的象征 "。2017 年 7 月,又傳出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審議通過 2018 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其中的一項條款允許美國海軍軍艦例行停靠臺灣港口,並允許美軍太平洋總部接受臺灣提出的靠港要求。

不久前,香港《亞洲周刊》又發佈瞭 " 國軍赴美秘訓 " 的消息,稱這是臺美 " 斷交 " 後,美國首次接受臺灣兵力和美國軍隊進行共同演訓及操練," 臺美軍事同盟化進一步踏上實質的軍事合作 "。這種種傳言和新聞正反映瞭美臺之間試圖突破軍事安全合作層級的企圖和嘗試。

1979 年中美建交時,美國承諾瞭 " 斷交、撤軍、廢約 " 的三項前提條件,但此後實際行動卻顯示其並不想放棄臺灣這艘 " 不沉的航空母艦 ",與臺灣方面一直保持瞭民間關系裝扮下的實質性軍事安全合作關系。

▲資料圖片:2016 年 12 月 2 日,美國眾議院通過 2017 年預算案,首度正式將美臺高階軍事將領與官員交流章節寫入。

表面上,美國是打出的旗號是維持 " 臺海和平 ",實質上卻成為支持臺灣社會分離主義勢力發展的力量,牽制瞭中國的統一進程。

也正是在所謂 " 美國保護傘 " 的支撐下,島內 " 臺獨 " 勢力至今充斥著 " 美國人為臺獨而戰 " 的幻想。美國對臺灣在軍事安全上的關切和實質上的支持,成為島內 " 臺獨 " 勢力最大的精神支撐。不過,這樣的精神支撐正隨著中國大陸的日益發展而走向破滅。

大陸決不允許美臺恢復軍事同盟關系

具體梳理去年以來美臺之間試圖升級軍事安全合作的突破手段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軍事人員交流層級的突破,企圖撕去美臺軍事交流的民間裝飾,把美臺軍事交流的人員層級提高到國防部副部長以上層級;二是軍事力量交流的突破,企圖恢復美國在臺駐軍的權力,也恢復美國軍艦在臺靠港的權力;三是軍事活動交流的突破,即所謂臺灣 " 漢光演習 " 中海軍陸戰隊的一個排與美軍太平洋司令部所屬的海軍陸戰隊,混合編隊進行為期 2 周的連級戰鬥作戰訓練;四是軍事武器交流的突破,2017 年 6 月美國批準 14.2 億美元的對臺軍售,其中包括早期預警雷達的技術指導、反雷達導彈、魚雷和 SM-2 導彈零件等,實現瞭某種程度的軍事武器的技術突破。

▲資料圖片:5 月 9 日,臺灣 " 漢光 33 號演習 " 進行第一次陸海空三軍實兵實彈預演。

究其原因不難發現,2016 年初,民進黨和蔡英文的上臺給島內 " 臺獨 " 勢力帶來激勵,也給兩岸關系帶來阻礙,海內外中國人要求 " 武力統一 " 的呼聲高漲,蔡英文當局 " 靠美反中 " 的心態更加強烈。而在美國一方,利用 " 臺灣牌 " 牽制中國發展的想法與蔡英文當局的 " 靠美 " 心態則一拍即合。

當然,從目前來看,這些 " 突破 " 的嘗試性質還很明顯。美國固然對中國大陸的發展懷有戒心,但對這種發展的前景也深感無法阻擋,因此采取瞭既遏制圍堵又接觸交流的所謂 " 再平衡 " 戰略。同時,美國對臺灣當局也未必全然放心,既想利用臺灣牽制中國大陸,又擔心被 " 臺獨 " 勢力拖下水,造成中美之間為極少數 " 臺獨 " 分子撕殺的悲慘結局。

因此,在美臺軍事安全合作問題上,美國一貫認為自己必須是完全的主導者,臺灣則是隨時可以放棄和犧牲的 " 棋子 ",而不能反之把美軍變為犧牲品。

▲在當前中美角力的大前提下,臺灣隻是一枚籌碼。

對於美臺軍事安全合作的突破性嘗試,大陸必須保持高度的警惕,決不允許美國打破中美建交的政治基礎和政治承諾,決不允許美臺恢復軍事同盟關系。

美臺之間建立正式的官方關系和美國在臺駐軍都是侵害中國主權的行徑,必將給中美關系帶來巨大的損害。臺灣再也不是美國的軍事保護地,隨著中國的發展和強大,統一是不可阻擋的潮流,這一點必須讓臺灣清楚,也必須讓美國清楚。(作者 / 張文生 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

(以上言論系專傢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號立場。)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