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許多同學會選擇飯後和傢長一起溜溜彎兒,消消食,順便遛遛小狗。俗話說 " 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這可是老祖宗們傳下來的智慧啊!
可是近年來,又出現瞭 " 要想活到九十九,請你飯後不要走 " 的說法,還有人會認為飯後散步會導致胃下垂的發生。這兩種矛盾的說法,使小夥伴們無所適從。那麼吃瞭飯後到底應該不應該走呢?
(圖片來自網絡)
飯後不能立刻走!
從消化道的生理功能來說,飯後胃腸道正處於充盈狀態,這時必須保證胃腸道有充足的血液供應,以進行初步消化。飯後適當休息一下,可保證胃腸道能得到更多的血液供應量,更有助於食物的消化及營養的吸收。
神經科學傢的研究表明:有些人的 " 吃飽 ",不過是胃感覺到瞭脹滿,而營養卻沒有吸收進體內,身體仍處於 " 饑餓 " 狀態。
在短短十幾分鐘的進餐過程中,吃進去的食物根本來不及消化,就更不用談吸收啦。這個時候匆忙起身而走,勢必會有一部分血液集中到運動系統去,這樣就延緩瞭消化液的分泌,破壞瞭胃的正常消化,容易誘發功能性消化不良。
走瞭,會怎樣?
如飯後立即散步,則血液分佈在肢體活動部位,致使消化道供血量減少,除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外,久而久之,就會引發慢性胃腸疾病,或者加重消化道潰瘍。
此外,飯後胃部處於充盈狀態,即使是很輕微的運動也會使胃受到震動,增加胃腸負擔,如果運動幅度較大甚至可能導致胃下垂。
還有,對患有冠心病、心肌梗死的人來說,飯後大量血液集中到消化道,大腦供血相對減少,易出現輕微的缺血,可導致頭昏、乏力、眩暈、肢體麻木,有昏昏欲睡的感覺,此時散步更易出意外。
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 生命在於運動 " 這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散步本身也是有益身心的。隻是飯後最好還是休息一下,比如靜坐 30 分鐘再活動;散步以速度適中,不覺得疲勞為宜,如先慢慢溜達一會兒,然後再加快節奏,否則臟器會承受不瞭運動的壓力;每次 20 — 30 分鐘為宜,運動量不要過大。
散步十分適合平時活動較少,尤其是長時間伏案工作的人,也適合形體較胖或胃酸過多的人。這些人如果能散步 30-60 分鐘,有助於促進胃腸蠕動,也有助於胃腸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是有利於身體健康的,但至少應在飯後過 30 分鐘才開始 " 百步走 "。
Tips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飯後的散步應當在環境適宜的情況下進行,夏季不宜安排在午飯後,因為中午日光強烈,溫度高,容易出現中暑等不適,所以最好是選擇在晚飯後。
而在寒冷幹燥的冬季,也不適合飯後到戶外散步,尤其是身體虛弱的人。冷空氣對呼吸道的刺激容易引起上呼吸道不適甚至感冒,所以最好選擇在傢裡溜達溜達就好啦。
編輯:胡小雨
(作者:張遠超,臨床醫生,原創作品)
本文由百度知道日報作者原創,未經同意嚴禁轉載,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文章出處:百度知道日報(https://zhidao.baidu.com/daily)
原始鏈接:https://zhidao.baidu.com/daily/view?id=81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