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癮的話題重提,因為一款叫 " 王者榮耀 " 的手遊。據瞭解,這款手遊註冊用戶已經超兩億,全中國 3 億青少中接近 1/3 的青少年在玩。其實,自網絡遊戲大行其道開始,關於青少年網絡成癮的話題幾乎從未停止過。不少傢長因此集體陷入焦慮,擔心孩子沉迷網絡,不僅耽誤瞭學業,影響身心的發育,還引起更多的社會問題。孩子沉迷網絡到底是什麼原因?為什麼自傢孩子有網癮,別人的孩子卻沒有?如何把沉迷網絡的孩子拉回現實?…… 為瞭解決傢長們的各種疑慮,傢庭醫生在線特別采訪瞭廣東省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精神心理科韓自力教授。
孩子網絡成癮跟傢庭、學校、社會密不可分
" 青少年在 18 歲之前,還是未成年人,需要監護人。意味著青少年缺乏自我行為的監督、辨認和控制能力,小孩出現網癮的情況,更多的原因應該追溯到傢長、學校和社會的身上。" 韓自力教授告訴傢庭醫生在線,青少年過度沉迷網絡主要跟幾個因素有關:
首先,主要與傢長前期的教育方式有關。在傳統的教育中,傢長過度強調學習成績,教養方式過於嚴厲,對孩子的期望值要求過高,孩子達不到時,父母往往以傢長式權威對小孩過度壓制;如果父母親和孩子的關系長期處於領導與被領導,壓迫與反壓迫的關系,就容易導致孩子與傢長的關系僵硬,甚至出現敵對的情況。以至於孩子對傢長的意見聽不進去,越控制不讓他玩遊戲,他就越要玩。
其次,跟應試教育的體制也有一定關系。現在大多學校教育的方式比較單一,校內校外的文化課學習太重,內容太單調而導致學生失去興趣,如果同學相處的關系也不好,就不容易從學校獲得快樂的體驗。弗洛伊德說過:追求快樂是人的本性。如果在現實中得不到快樂,壓抑不開心,孩子急需找到一個發泄的渠道。而手遊又是一種極其廉價又便捷的娛樂方式,門檻低、容易上手,輕易滿足瞭孩子探索虛擬世界的願望。
另外,網絡也經常出現一些黃色、暴力的東西吸引孩子。傳統對性的教育比較保守和壓抑,傢長缺乏給孩子做性知識教育。12、13 歲青少年正值青春發育期,生理發育和心理發展急劇變化,開始對性感興趣。這是正常的心理需求,傢長應該適當的引導,如果過分壓抑會導致心理出現問題。
孩子究竟是不是網癮少年,怎麼診斷?
韓自力教授說,2015 年,被視為精神醫學領域 " 聖經 " 的《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最新版,在關於 " 網絡遊戲成癮章 " 中,采納瞭北京軍區總醫院網癮治療室主任陶然制定的《網絡成癮臨床診斷標準》,可供大傢參考。《網絡成癮臨床診斷標準》九條標準:
1、渴求癥狀(對網絡使用有強烈的渴求或沖動感)
2、戒斷癥狀(易怒、焦慮和悲傷等)
3、耐受性(為達到滿足感而不斷增加使用網絡的時間和投入的程度)
4、難以停止上網
5、因遊戲而減少瞭其他興趣
6、即使知道後果仍過度遊戲
7、向他人撒謊玩遊戲的時間和費用
8、用遊戲來回避現實或緩解負性情緒
9、玩遊戲危害到或失去瞭友誼、工作、教育或就業機會
網癮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何影響?
網上有專傢說,網癮會導致青少年大腦發育易受阻,也會造成社會功能受損,是這樣的嗎?
韓自力教授指出,社會功能的影響是肯定的。而對大腦也是有一定的影響,青少年的大腦處於發育階段,年齡越小,發育速度越快,大腦需要休息的時間就越長。兒童時期至少需要 8、9 小時的睡眠,如果長時間玩遊戲,導致未能保證睡眠時間,對大腦會有一定影響。有報道顯示,人的大腦有不同的功能分區,如果長時間沉浸網絡,大腦的其他功能區會受到一定的損害。
如何拯救網癮的孩子? 從改善親子關系開始!
傢長們最關心的問題就是,懷疑或者發現孩子有網癮,該怎麼辦?韓自力教授表示,可以從幾個方面入手:
一、關系親子改善,像朋友一樣相處。既然是朋友,關系好瞭,孩子對大人的建議,就更容易接納。很多傢長覺得,自己的意見是對的,但孩子就是聽不進去,造成這個結果就是之前的教育出問題瞭,親子關系形成瞭對立。特別要註意,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的兩個 " 叛逆期 " 的引導,第一個叛逆期是 6、7 歲左右,思想上認為 " 自己是一個小大人瞭,不再是孩子 " 瞭,喜歡跟別的小孩玩,離開父母身邊;到瞭 12 歲,到瞭第二叛逆期期,思想觀念上要脫離父母親的管束和壓迫,但心理發育卻尚未成熟,容易跟父母產生對抗心理。
二、有意識、主動引導孩子把註意力從網遊往現實生活中轉移。陪他打球、旅遊,讓他在生活中感覺到快樂。小孩是被動的,讓他主動找東西分散註意力,他沒意識也缺乏這個能力,需要傢長去引導。
三、有意識培養孩子的意志力。凡是有網癮的人在意志力薄弱,容易受到外來因素的幹擾,遇到歪門邪道的東西,就容易被吸引,忘記瞭自己原來瞭目標。意志力的培養應該從嬰幼兒教育開始。從心理學來講,對孩子意志力的培養分為四個部分:欲望的控制和培養、認知控制力的培養,情緒的管理控制、行為的管理控制。比如欲望的控制,舉個常見例子:傢長經常會承諾孩子考試考得好給予獎勵,孩子成績單一發下來,傢長馬上就滿足孩子需求。其實,這恰好是培養孩子欲望控制的好時機,傢長不要馬上滿足孩子,找個適當的理由緩幾天,有意識讓孩子控制自己的欲望。如果對孩子這方面的培養夠好的話,對網絡的控制能力會增加。
四、傢長不要過分重視分數和孩子學習成績。其實,把小孩送到學校,簡單來說,隻需做好兩件事:1、通過學習,學到知識,提高自己的知識面,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2、學會在學校生活,適應學校的環境,學會與老師、同學的交往,掌握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能力。成績和人際交往各占 50%,不能單一以學習成績來評定孩子的優良,考試有失誤、失準的時候,並不能真實反映學習的真實情況。
五、父母多一點表揚,少點嘮叨,讓孩子獲得認同感。按照埃裡克森的發展心理學,青少年時期是自我意識確定的,身份確定時期,這個時期的特點是想獲得社會的認同,這個階段見義勇為的行為比較多,就是為瞭獲取社會的認同不惜去冒險。網癮的青少年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認同,就寄望於虛擬世界。尊重認同感在遊戲的世界裡能得到強化。有評論指出,"《王者榮耀》區別以往的競技遊戲,遊戲操作非常簡單,以至於本質上來說並非遊戲,反而更像是一種通過不斷的肯定和贊揚來留住玩傢的安慰體系。" 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年輕人沉迷於此的重要原因。
反過來,如果在玩遊戲的過程父母過激批評,反而越不開心,就越癡迷網絡世界,來獲得認同。另外,在還沒實質性的系統治療網癮之前,與其親子關系惡化,不如讓他開開心心的去玩,至少那個時候他還是開心的,不要讓他覺得現實生活絕望,虛擬的也缺乏,加重跟傢裡的對立的根源。
六、學校層面改變應試的教育局面。開設多樣化的課程,上課更生動有吸引力,註重孩子的全面發展。
七、父母也要做好示范作用。在孩子面前,傢長應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想要讓孩子遠離手機,傢長自己便不可以將手機控的形象展現在孩子面前。
八、適當的藥物治療。青春期的孩子身體已發育成熟,而心理發育尚未成熟,常常遭遇到各種挫折感,在身體與心理矛盾的自我糾結和成長中,孩子開始有瞭更多樣的情緒問題。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給予適當的抗焦慮和抗抑鬱的藥物治療,讓他能開心起來,避免惡性循環。
最後,韓自力教授提醒,如果傢長擔心孩子網癮或有其他的情緒問題,應該到醫院的精神心理科,或者心理咨詢委員會下屬的正規心理咨詢機構咨詢,不要太過相信網絡上的宣傳,社會上的網癮戒除機構存在資質認證混亂、良莠不齊等問題。
傢庭醫生在線專稿,轉載請註明傢庭醫生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