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回應“虐待國寶”:我們比愛自己的孩子更愛它們

01-26

中國青年網成都 1 月 25 日電 ( 高寒 記者 李建軍 實習生 呂佳璐 ) 1 月 25 日,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針對網絡上一篇《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披著愛大熊貓的皮,卻幹著虐大熊貓的渣事》作出正式回應 , 稱感謝廣大網民對國寶熊貓的關心和愛護,熊貓基地比愛自己的孩子更愛這些可愛的熊貓。

1 月 25 日,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舉行新聞發佈會。高寒 攝

近日,網絡上一篇《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披著愛大熊貓的皮,卻幹著虐大熊貓的渣事》,該文稱大熊貓 " 小雅 " 出現 " 蟎蟲眼 ",目前 " 奄奄一息 ",受到瞭大量關註。

針對此事,1 月 25 日下午,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副主任王成東回應稱,近期對臨床癥狀最嚴重的三隻大熊貓 " 勇勇 "" 奇一 " 和 " 小雅 " 進行麻醉,刮取眼圈部皮膚樣本送到四川農業大學寄生蟲實驗室進行蠕形蟎 PCR 檢測 ( 由於眼圈部皮膚采樣刮取,所以部分網友認為是脫毛加重,實則為取樣導致 ) 。蠕形蟎 PCR 檢測初步結果仍為陰性,目前正在重復檢測。一旦 PCR 確定為陽性,基地將采用已篩選出的有效藥物進行治療。

1 月 25 日,網傳患病的大熊貓 " 小雅 " ( 右 ) 在獸舍裡與同伴玩耍。高寒 攝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動物疫病防控部負責人楊智接受中國青年網采訪時說:" 大熊貓寄生蟲病的預防一直被作為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種群安全和疾病防控的重點之一。針對大熊貓的體內外寄生蟲病,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已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預防和控制措施,藥物包括伊維菌素、噻吩嘧啶和塞拉菌素等。" 他介紹說," 蟎蟲病是大熊貓常見外寄生蟲病之一,主要病原有疥蟎、癢蟎和蠕形蟎,其臨床癥狀為瘙癢、結痂、脫毛和皮膚增厚等表現。針對疥蟎和癢蟎,伊維菌素和塞拉菌素在臨床上已取得良好治療效果。事實上,網友所稱的基地大熊貓出現的 " 蟎蟲眼 ",基地獸醫在一年多以前就開始進行病因病原學跟蹤調查,重點集中在蠕形蟎檢測、真菌檢測和維生素、微量元素檢測,一直未查出明確病因。針對蠕形蟎的藥物治療,基地也專門篩選出瞭 Isoxazoline ( 商品名 BRAVECTOR、Afoxolaner 等 ) 和 Milbemycin Oxime ( 美貝黴素 ) ,並做瞭安全性試驗。

事實上,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一直對所有 4 月齡以上大熊貓定期使用伊維菌素、噻吩嘧啶和塞拉菌素等廣譜抗寄生蟲藥物交替進行體內和體表寄生蟲的預防,並定期采集動物糞便、毛發、血液 ( 心絲蟲檢查 ) 、皮屑等進行寄生蟲普查,取得極顯著臨床效果。" 楊智最後說," 我這一輩子把我最青春的時光和大量的精力都傾註在瞭這些可愛的大熊貓身上,就像自己的兒女一樣,看著它們出生、成長,哪怕任何一隻大熊貓生點小病我都很心痛,更別說去虐待大熊貓瞭。"

1 月 25 日,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飼養專傢吳孔菊回應 " 虐貓 " 事件。高寒 攝

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從事動物管理工作十年的飼養專傢吳孔菊告訴中國青年網記者:" 我們基地現有的種群有 184 隻,園區內現有 106 隻,我們的飼料會根據季節的不同供給不同的品種,包括竹子、竹筍,我們還會添加一些精料窩窩頭。窩窩頭的原料是由專業的飼料坊提供的,裡面含有黃豆、大米、玉米、燕麥再加上添加劑,以及加上需要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在一起,經過各方面的指標檢測,再投放給大熊貓,我們還會投放蘋果之類的新鮮水果,給它們提供營養,以此保證大熊貓的正常生長需要。成年大熊貓每日竹子供給量約 50 公斤— 60 公斤,每日糞便量平均都會達到 11 公斤以上,每年僅它們吃的竹子就會達到 900 多萬,2008 年 "5 · 12" 大地震期間,在竹子損毀那麼嚴重的情況下,我們都想辦法從全國各地運來竹子保證大熊貓的正常供給。" 同時她告訴記者," 從保存到清洗,必須要符合國傢安全指標才能喂食熊貓,我們基本上都會喂食當天運回來的新鮮竹子,碰到下雪等極端惡劣的天氣,我們會投放冰庫的竹子,但放置兩天以上有異味或者不新鮮,我們就會全部扔掉。"

吳孔菊說," 我們的繁育研究基地畢竟是一傢科研機構,最終的目的是為瞭讓圈養的大熊貓回歸自然,所以為瞭能夠讓大熊貓更加健康地成長,我們會用一些方式來訓練大熊貓,比如用竹竿將蘋果吊起投食大熊貓,讓大熊貓跳躍起來搶食蘋果,主要目的是為瞭鍛煉大熊貓的後肢力量,但是一些網友就會覺得我們這是在虐肆大熊貓。"

說到這裡,吳孔菊眼角泛著淚水說:" 這十年來,我看著每一隻大熊貓的出生,看著它們一個個的成為明星,幾乎每天都感受著和它們最親密的肌膚接觸,尤其是它們像孩子一樣抱著我們的腿撒嬌賣萌,這種感情很難為外人所理解,說‘虐貓’,我心裡覺得這麼多的付出,對大熊貓這麼多的愛為什麼得不到理解,真的希望網民能夠真實地瞭解我們與大熊貓的生活,瞭解我們為每一隻大熊貓的付出。"

1 月 25 日,網傳患病的 " 奇一 " ( 右 ) 與同伴一起吃竹子。高寒 攝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