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歲孩子自寫服藥便簽走紅:媽媽是醫生,加班多

01-25

最近,一位 9 歲孩子給自己寫的 " 服藥提醒 " 便簽紙在朋友圈 " 走紅 "……

小小的便簽紙上,用稚嫩的筆跡寫下每天要服用的六種藥物,還配上 " 喝水,蘋果 " 等提醒。

原來,這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的一位醫護人員發的一條朋友圈,配文是:" 媽媽忙工作的娃早當傢。毛姍姍主任忙著為小病人看病,沒來得及多關心自己的兒子。沒想到,她下班回傢發現瞭兒子做的服藥提醒。我猜她應該是又欣慰,又心酸吧。"

這條朋友圈引起瞭很多醫護人員和傢長的共鳴。

毛姍姍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神經內科的主任醫師,最近流感高發,看流感的小病人數量急劇增長,毛主任也和別的兒科醫師一樣,開始瞭 " 白加黑 ",一天十幾個小時的連軸門診。兒子生病瞭,就讓他在傢休息,吃藥,自己則一直奮戰在抗擊流感的一線,照顧其他的小病人。

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像這樣觸動心弦的事情還有很多 ……

進入冬季以來,有一個持續 " 高燒不退 " 的話題就是小兒流感。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 傢長患兒排長隊、醫生護士連軸轉 " 現象尤為嚴重。據統計,目前該院日門診量比去年同期增加 20% 以上,夜間就診量增長 50% 左右。

保障孩子就醫需求

365 天 ×24 小時 " 不打烊 "" 不限號 "

走進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密密麻麻的都是大人和小孩。由於受到季節因素和二孩政策的影響,激增的就診人數,一度讓該院出現 24 小時持續繁忙的狀態。即便是深夜,醫院門診大廳也是燈火通明。

汪天林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的門診部主任,他這幾天的工作狀態是吃完早飯就坐診,直到中飯前都不離開診療室。他說:" 看到門外焦急等待的患兒父母,能早看好一個是一個。" 水杯放在他的桌旁,經常是早上有多滿,下班時就還剩多少。

" 有很多患兒,其實根本就不用路遠迢迢跑到杭州來看病。" 汪天林說,近期門診量增多的一個原因就是周邊縣市患者 " 一窩蜂 " 到省城來看病。

雖然汪天林嘴上這麼說,但是在他門診蹲點的中午,十多個傢長進來加號,他一個都沒有拒絕。" 很多患者都是外地趕來,為人父母心裡焦急,總還是要把病看瞭。" 當醫生幾十年,每年到瞭流感季節都是最忙的時候,從患者傢屬的角度思考,是他一直銘記在心的一條準則。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院長舒強介紹,一般的兒童醫院會限量掛號,但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卻不這麼做,這一切隻是為瞭保障孩子的就醫需求。病人數持續激增,醫務人員選擇堅守崗位來應對就診高峰。

因為不限號,一般兩院區內科夜間門診量會達到 3000 左右,前夜班醫生原本下午 5 點上班,凌晨 1 點 30 下班,可多數時候都需要加班兩三個小時,最晚的要加班到凌晨 4 點才能下班。

當前,正處於流感季節性高發的峰值,流感病毒檢測陽性率也達到往年高峰水平。為瞭保證患兒能夠順利就診,舒強院長動員全院上下,集中力量支援門診一線,始終堅守在患兒和傢長身邊,堅守著全年 24 小時 " 不打烊 " 的原則。

同樣 " 不打烊 " 的還有這傢醫院的微信公眾號。依靠強大的專傢團隊,該微信號兩個月以來發佈瞭一系列小兒流感現狀與預防、中西醫治療、護理等相關知識,力求讓傢長們直觀地瞭解流感防治知識,做好防護措施。同時,醫院也推出瞭系列科普內容,詳細介紹瞭當前常見的幾種疾病的預防及護理方法,希望傢長做到心中有數,不要過分焦慮,更不用經常往醫院跑。

一些微信內容一經推出,便刷爆傢有寶寶的父母朋友圈,很快閱讀量就突破 10 萬 +。" 讓公眾更多地瞭解防流感知識,才能更好地防控病情傳播,消除不必要的恐慌。" 汪天林說。

夜班白班連軸轉

支援一線爭當 " 貓頭鷹 " 醫生

不久前,一份元旦假期兒科醫生業餘加班名單在朋友圈傳開 …… 名單上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的黨員志願者,他們放棄休假,回到醫療一線,陪伴在患兒父母的身旁。

面對嚴峻的形勢,該院黨委書記章偉芳發出倡議,積極動員全院臨床、醫技以及行政後勤支部,支援門急診一線。

" 讓我去一線。"" 我還可以堅持,也報個名。"…… 收到倡議後,各黨支部積極響應,志願報名參加夜間業餘加班。采訪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副主任醫生沈和萍時,她前一天持續上班到晚上 10 點,而第二天一早,她又精神煥發地坐在門診室。

△ 沈和萍在門診中

沈和萍原本的工作已經從周一到周五被排得滿滿當當,她的孩子還在哺乳期,但是她依然選擇瞭主動報名加班。" 我把每天一小時的哺乳假都騰出來,就可以多加班一天。" 最忙的一次,沈和萍連著上瞭 13 天的班,她說:" 作為一名黨員,遇到困難時就應該最先挺出來,行動勝於口號。"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黨委書記章偉芳介紹道,來自各崗位的近 260 位黨員群眾響應號召參與加班。經門診部聯合黨支部統籌安排,每晚抽調 6 名高年資黨員醫生參加夜間門診。同時,醫院先後增設多個藥房、檢驗、放射和收費窗口。

像沈和萍這樣的上完夜班直接來上白班的 " 貓頭鷹 " 醫生,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還有很多。值前夜班的醫生要把前半夜掛的號子看完瞭才能下班,這就導致很多前夜班的內科醫生從傍晚 5 點開始看病,看到第二天凌晨三四點才收工。後半夜兩個普內科醫生看不完的號子,值白班的醫生一邊幫著掃尾,一邊還需要給白天的患者看病。

目前,黨員醫務工作者們正支援醫院各線,開足全部 " 馬力 " 應對不斷產生的就診高峰。

醫生打石膏坐輪椅堅持查房

護士微信步數達 3 萬

" 輸液室一天裡要掛鹽水的孩子多不多,不用看每天的數據匯總,隻要看一看我們微信運動數據就好瞭。"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輸液室護士長徐建英說,朋友圈裡排名最靠前的,往往是當天上班的護士們," 最忙的那幾天,基本都在 3 萬步,這些天也是 2 萬步打底。"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濱江院區的輸液室,面積達 1900 平方米。值班護士從早上 8 點開始,就像擰緊的發條,根據收藥、配鹽水、打針、拔針的不同分工忙碌著。靠南面的小朋友鹽水快掛完需要趕快處理,剛一忙完,靠東頭的小朋友有些不舒服,就又要轉身去照顧。

△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輸液室

該院輸液室責任組長沈曉利介紹,這個團隊由 40 餘人組成,其中有兩個孕婦、四個哺乳期媽媽、兩人手腕韌帶受傷,還有好幾人聲音已經嘶啞 …… 一位護士一般一天加班一個小時,忙碌的時候加班兩個多小時。輸液崗每天每人完成近 300 針的輸液量,最忙的一天,一位護士換瓶拔針 1000 袋液體。上班時間,除瞭吃午飯半個小時,她們都在崗位上忙碌。

△ 醫護工作者手腕韌帶受傷仍堅持工作

這些護士都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但忙起來就都顧不上傢瞭。護士劉艷艷傢裡有 6 個月大的寶寶,因為沒法喂母乳,所以劉艷艷每天上班都會帶一個 2 公斤左右母乳包,利用中午僅有的半個小時吃飯空檔為孩子準備第二天的母乳,然後用冰塊包裹起來。

△ 劉艷艷為孩子準備母乳

" 傢裡都有孩子,看到這些生病的小朋友,個人的這些困難都能克服,傢裡的事都是小事。" 劉艷艷說。

這樣的感動,在醫院裡還有很多。1 月 11 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湖濱院區綜合內科副主任醫師沈玨上完夜班下樓梯時,不小心踩空,左腳腳踝受傷。沈玨不敢隨意 " 掉鏈子 ",隻休息兩天就打著石膏坐著輪椅 " 健步如飛 " 出現在病房。" 最近正是缺人的關鍵時刻,我想自己隻是行走不便,查房看病人沒什麼大的問題。" 她說。

現在是就診高峰,醫務工作者的付出也得到瞭傢長們的認可,前幾天,後夜班的時候,有傢長還專門為護士們送來外賣,醫院後勤行政黨支部也為大傢送來瞭夜間點心。

(編輯 范文靜)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