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發佈智能翻譯機,看上去小眾實際上野心很大?

01-27

這幾天註意到,搜狗在合作夥伴大會上,發佈瞭兩款翻譯類智能硬件:" 搜狗旅行翻譯寶 " 和 " 搜狗速記翻譯筆 ",兩款產品搭配雙麥克風陣列降噪,支持英日韓俄德等 17 種語言與中文的互翻功能,定價分別為 1498 元和 299 元,將於 3 月 12 日在京東首發。

這不是搜狗第一次做智能硬件——前幾年搜狗一直在做糖貓兒童手表,出貨量百萬級,成績還可以。不過,智能翻譯機是搜狗第一個 AI 技術驅動的智能硬件,這次合作夥伴大會是搜狗 IPO 後第一次重要活動,搜狗發佈兩款看上去比較小眾的翻譯機,有些讓人意外。不過,在我瞭解瞭翻譯機市場後,我發現這並不是一個小眾的硬件產品,而是一個比較有前景的智能硬件品類,而在眾多的翻譯機中,搜狗的兩款翻譯機除瞭價格有競爭力外,支持語言數量最多(17 種),支持離線翻譯也是一大賣點。

智能翻譯機市場正在升溫

此前,互聯網在線翻譯應用已有不少,其中應用最廣泛的就是搜索引擎的翻譯產品。手機安裝這些 App 就可以做翻譯,不過用手機 App 做翻譯有兩個缺陷:第一個是依賴網絡,特別是出國時網絡狀況可能不好,在線翻譯難以實現;還有一個原因是受限於硬件能力,手機降噪能力一般,在戶外翻譯時語音識別能力較差,正是因為此,專註於翻譯的硬件形態 " 智能翻譯機 " 出現瞭。

在網上看瞭一圈,發現在搜狗前,智能翻譯類的硬件產品已有不少,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智能翻譯耳機,比如 google 的 Pixel Buds 翻譯耳機、科大訊飛的 Bragi The Dash pro 等等,依賴手機 App 的翻譯結果;第二類是智能翻譯機,比較知名的有科大訊飛曉譯翻譯機、魔腦翻譯機、分音塔準兒翻譯機、網易有道智能翻譯蛋、百度共享 WiFi 翻譯機等;第三類則是可與人工翻譯員直接連通的翻譯機,2017 年底,傳神語聯網面向商務人士推出瞭真人在線翻譯機 TransnBox,支持十二種語言互譯,用戶確認翻譯需求後就直接連線真人譯員提供同傳服務。

第一類智能翻譯耳機相對於手機 App 翻譯來說沒本質變化,第三類連接真人在線翻譯的需要按時間付費,隻適合少數群體。因此目前爆發的是第二類翻譯機。在京東搜索翻譯機,發現就有多達 38 個品牌,不少產品評論都超過 1000,可見翻譯機比很多人想象的要熱門,從評論來看,購買翻譯機的人士主要分為三類:

一類是經常出國或者要與外國人打交道的商務人士,現在翻譯行業常規的貼身翻譯價格是 5000 — 10000 元 / 天,成本很高。而且一些場合比如廣交會期間,參展人士往往一天內要與多個語種的人士打交道,很少有翻譯可以精通多門語言,因此翻譯機正在成為這個群體人士的剛需。

第二類是熱衷於出國旅遊的驢友。以我本人為例,去美國這樣的英語國傢還能應付,但去俄羅斯、日本等國傢時,很多時候比如點菜、問路時,就會遇到麻煩,部分場合可以用搜索引擎解決,但很多時候信號很差,很是不便,購買一個翻譯機隨身攜帶,就成瞭資深驢友們的選擇。針對此,有一些公司推出瞭面向旅遊場景的翻譯機,比如日本 Logbar 團隊就發佈瞭名為 ili 的隨身翻譯機,支持中文、英文和日文之間的互譯。

第三類是國內經常要接觸外語的學習人群。比如學習外語、聽英文課程、參加國際論壇等等,都需要用到翻譯,因此,京東翻譯機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卡西歐等面向學生的電子詞典類產品。此外,一些有外國人的學術大會會采取同聲傳譯,同聲傳譯的收費都是以秒計算,十分昂貴不說,其翻譯水平參差不齊和缺乏領域知識,在大會上的體驗並不算好,翻譯機也成為這個群體的選擇。

搜狗此次發佈的兩款產品,旅行翻譯寶主要面向商旅人士,速記翻譯筆則是面向學生等教育群體。結合搜狗在自然語言處理、智能翻譯、語音技術上的多年積累,搜狗翻譯機想要打的賣點是離線翻譯和翻譯準確,對於正在升溫的翻譯機市場可以說是再加一把火。

翻譯官已成最危險的職業?

在翻譯機這個產品形態出現前,在線翻譯工具早已普及:科技博客用翻譯軟件來翻譯矽谷資訊,大學生使用翻譯軟件閱讀英語論文,海外旅行者把翻譯 App 作為手機必備應用,曾是一個很專業技能的翻譯,在部分場景中已經完全被機器取代。當然,在線翻譯軟件一直無法取代特定領域的翻譯,比如政府首腦會面等正式場合的貼身翻譯,國際商務中的貼身翻譯,會議現場的同聲傳譯,電影字幕圖書等大眾出版物的翻譯,等等。

翻譯機的出現則表明,過去難以被取代的一些翻譯場合,特別是線下翻譯中的部分低端翻譯場合,可能會被機器取而代之。

商務旅遊貼身翻譯將部分被翻譯機取代。翻譯機出現的本質是人工智能的軟硬件結合——正是因為有瞭人工智能技術,才可以有日益精準的語音識別率和語義理解能力,同時翻譯本身在引入神經網絡技術後,也更加精準,搜狗語音識別率目前已達到 97%、智能翻譯準確率同樣達到這個水準,這是搜狗翻譯機主打準確率的底氣。因此,表面上看是翻譯機取代瞭低端翻譯,事實上是人工智能。

記得去年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搜狗發佈瞭實時翻譯產品——王小川的演講內容,一字不漏地被實時轉化為文字,同時文字被轉化為英文字幕,整個過程隻有 2 秒,這樣的場景,在我參加的越來越多的大會上出現。盡管目前大會都會配同傳,但很多聽眾已經選擇不去領取耳機瞭。我想未來我們參加國際會議都不再需要佩戴同傳耳機,隻需要看實時字幕即可,會議主辦方可以省下同傳成本。

商務貼身翻譯和會議現場同傳後,會不會有更多的翻譯職業被取代?我想可能性是有的。小眾電影或者網絡視頻的全球化發行,可以通過智能翻譯技術自動生成字幕;自媒體內容創作者,可以通過智能翻譯技術自動轉化文章到不同的語言版本,或者翻譯國外的文章。正是因為此,我認為下一個被淘汰的專業,或者說越來越冷門的專業,將是翻譯等語言類專業,未來要找工作會越來越難。

當然,翻譯這個職業短期內還不可能消亡。清末著名學者嚴復曾指出,好的翻譯要做到 " 信、達、雅 "。信是指要準確;達是指說人話接地氣;雅則是指譯文要詞語得體、簡明、優雅。目前機器翻譯在人工智能技術的推動下,可以做到信,正在接近達,然而要 " 雅 " 短期內不容易。蘋果發佈 iPhone6 和 iPhone6 plus 時,英文版介紹是 "Bigger Than Bigger",那位一直不怎麼在狀態的內地翻譯將其翻譯成瞭 " 比更大還更大 ",香港文案給出的是 " 豈止於大 ",翻譯水平有雲泥之別,機器翻譯目前很難翻譯出 " 豈止於大 " 這樣的信達雅。

正是因為此,對翻譯水準要求極高的特定場合還是要人工翻譯。比如首腦會面等外交場合,一定要有專業自身貼身翻譯;再比如熱門電影圖書新聞的本地化,不可能交給機器來做。可以預見的是,許多人工翻譯,比如圖書電影字幕翻譯,未來借助於人工智能來提高翻譯效率,是必然趨勢。

用翻譯撬動行業或許是出路

瞄準翻譯市場的不隻是搜狗,此前,科大訊飛、百度、騰訊、網易有道、谷歌、微軟等巨頭在翻譯市場都有各種軟硬件產品。近年來,隨著 AI 技術的成熟,也出現瞭一些智能翻譯相關的創業者,其中一些還拿到規模融資。

2014 年成立的新譯科技(NewTranx)在 2017 年 10 月完成 5000 萬人民幣的 Pre-A 輪融資,目前其主要業務是,基於智能翻譯、語言資產、輔助翻譯、檢索、語音識別五大核心技術的在線智能翻譯、在線輔助翻譯平臺、互聯網語言服務平臺等翻譯產品和服務。

中國對外翻譯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中譯語通,在 2017 年底宣佈完成 C 輪 3.34 億股權融資,其在公佈融資消息時透露即將啟動 IPO。中譯語的產品服務解決方案主要覆蓋大數據分析、機器翻譯、智能語音識別和機器學習等領域,給企業提供大數據服務,目前已經與阿裡、微軟、海爾、百度等行業巨頭達成業務合作,2016 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超過 2.4 億。

各路公司不論大小,瞄準翻譯市場目的各有不同:

第一,瞄準翻譯市場本身。

相對於各種風口而言,翻譯是一個相對冷門的市場,不過市場規模卻不容小覷。數據顯示,2014 年全球翻譯行業市場規模大達到 371.9 億美元,同比增長 6.23%,預計 2020 年將達到 530 億美元左右。還有數據顯示,目前中國語言服務及相關服務的企業約有 72495 傢,語言服務行業產值 2822 億元,2017 年語言服務行業產值將達到 3485 億元,從市場本身來看,翻譯市場規模就很可觀,有利可圖。搜狗、百度、有道等發佈翻譯機的一個直接目的就是要瓜分部分翻譯市場,賣硬件賺錢;做翻譯軟件和開放平臺則是希望賣服務賺錢。

第二,讓翻譯為國際化搭橋。

騰訊有一個翻譯君軟件,與百度翻譯、搜狗翻譯等在線翻譯軟件一樣,提供多國語言文字、語音翻譯功能,不同的是,它也為騰訊業務國際化提供語言支持,最近就助力騰訊天美工作室 MOBA 遊戲《Arena of Valor》多語言化,讓中、英、法、西、意、德、土耳其等國傢的玩傢可以無障礙交流。

在中國人口紅利消失後,互聯網公司越來越多地走出去,搜狗推出瞭海外搜索,百度成立瞭專門的國際化事業部,阿裡、騰訊也都在出海。投資走出去、業務走出去、生態走出去。而要更好地服務不同語言的用戶,讓不同語言的用戶交流,就需要有足夠強的語言保障能力,強化翻譯產品可以讓他們以及他們的合作夥伴更好地出海。

第三,將翻譯作為一個跳板。

翻譯是語言溝通的第一步,可以成為許多行業的跳板,比如前文提到的中譯語通,看上去是做翻譯的,實際上做的是大數據服務,給企業提供全球化的數據咨詢等服務,而不是純語言翻譯能力。再比如搜狗做旅行翻譯寶,未來可以通過此向跨境旅遊搜索切,中國每年有超過 1.28 億人出遊,通過翻譯切入跨境旅遊服務不是沒有可能,事實上,再展望一下,從翻譯切入到國際教育、國際醫療等等服務,都有可能。輸入法是入口,瀏覽器是入口,搜索引擎是入口,翻譯同樣是一個入口。

因此可以看到,看上去很冷門的翻譯市場,實際上卻充滿機會。在人工智能技術成熟後,借助於語音識別、語義理解、自然語言處理等等技術,智能翻譯時代已經到來,一些低端翻譯會被取代,語言障礙被消除的同時,翻譯也成為撬動國際行業的一個小杠桿。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