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樂視可以說沒一件樂事。資產凍結,發不出工資,員工討債,賈躍亭卸任 ...... 一連串的負面信息不禁讓人覺得樂視即將壽終正寢。
都說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這麼大一個企業,哪怕是死也要拉個當墊背的。近日,樂視商城上所有的樂視手機產品都已顯示無貨,美其名曰「敬請期待」。而由 樂視入股的酷派公司也是如此,酷派商城上的手機產品同樣顯示無貨。
被樂視收購不到一年的酷派,可以說是躺瞭最冤的一桿槍。想當年,「中華酷聯」四大國產手機靠著與運營商合作,推出各種合約機多少在市場分得一碗羹。
如今「中華酷聯」也隻剩華為穩居市場,其他三傢也逐漸脫離運營商的桎梏。幾年前在手機賣場隨處可見的合約機,如今也是屈指可數。說來也奇怪,對於額外贈送話費福利的合約機,為何大夥如今都不怎麼不買它的賬瞭?
返還話費?0 元購機?
印象中的合約機,無非是通訊運營商與手機廠商聯合定制推出機型,用戶在購買手機時和指定運營商簽約,並一次性付清租機款。(大多以存話費的名義交清)
▲隨處可見的合約機傳單
相比無定制的裸機來講,合約機由於預存瞭部分話費,折算下來會比非合約機劃算不少。有些優惠力度較大的,返還的話費甚至超過機器售價本身,以致於消費者買完手機後會有種「賺回票價」的錯覺。
而實際上,這隻不過是運營商慣用的一種套路。以上圖為例,售價 2299 的 16G 版本手機返還 2999 元話費。看似買一部手機倒賺瞭 700 元,事實則是返還話費以合約期內逐月分期返還。
按照這樣的說法,豈不就是買瞭合約機,未來三五年就可以不用充話費瞭,靠返還回來的話費抵月租就行 ?
上圖是一張運營商合約機的套餐費用表,可以看到,無論選擇哪項套餐,月租費用均高於月返還金額。換句話說,縱使抵掉話費返還,消費者仍需支付部分金額供其扣月租直至合約到期。而一旦合約到期,則需要你支付高昂的全額月租。
至於你說月租怎麼收你這麼貴,那是因為:
當然,合約機的套路還遠不止這些。
機卡不能分離,在合約期間如出現機卡分離,會造成話費不再返還 , 並有鎖卡鎖機等現象。
合約隻能升不能降。如果想在合約後更改套餐,必須秉承著隻升不降的原則,比如之前是 96 元合約套餐,要更換套餐就隻能更換比 96 元更高的套餐。
或許你會想,反正合約也到期瞭,卡號跟手機不再綁死,換個月租便宜些的卡不就行瞭。
仔細想想,用瞭 2 年以上的手機號,暫且不說換號之後逐一告知親朋好友的繁瑣性,用號期間綁定的各種業務和賬戶 ,都與舊手機號扣在一起。換號的代價,可不止重記個號碼這麼簡單。
當然最令人惡心的,無非是合約機裡內置運營商的各種 APP,從開機畫面,系統裡各種手機營業廳,一大堆低頻使用甚至幾乎從來不用的定制應用占據著手機桌面和內存,這一點安卓用戶應該深有體會。
更有甚者直接在合約機的機身打上運營商的 Logo,生怕別人不知道你用的是預存話費的合約機。
從以上幾點來看,合約機對於大部分用戶來說其實並不劃算,到頭來沒省多少錢不說,還要為此為合約合同買單。合約結束以後還要承擔高額的套餐才能保住你用瞭 N 年的手機號。
目前,美國主流運營商已全部取消合約機。之前 T-Mobile 是第一傢停售兩年合約的美國大型運營商,該公司早在 3 年前就采取瞭這一措施;AT&T 去年初效仿瞭 T- Mobile 的做法,限制瞭兩年合約的銷售渠道;Verizon 也在 8 月取消瞭合約計劃。
而直到最近,美國移動運營商 Sprint 證實,該公司將停止銷售兩年合約機。至
此,美國四大運營商將全部以全價和分期付款的方式銷售手機。
誰在養這棵運營商的搖錢樹?
看似劃算的合約手機,實際包含瞭太多的隱形成本。面對繁雜的套餐價目表,不少消費者往往最後都走向運營商鋪好的「坑」。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合約機一無是處,為何還是有人在養這棵運營商的搖錢樹呢?
目前市面上合約機的銷售模式,由三個關鍵因素構成:
手機產品終端
套餐
合約利益推力
這三個因素,決定瞭合約機的出生和消亡。
從產品終端上講,早期的國產手機產商占據的市場份額並不大,在三星,摩托羅拉等大牌國際廠商打入內地時,與運營商合作推出機型定制,似乎成瞭一條險中求勝的路子。一來可以通過運營商的影響力提高知名度,二來可以通過運營商的套路扣住用戶,增強品牌粘性。
而套餐方面,大多用戶月消費並達不到套餐的低消金額。而對於一些高昂話費人士,合約機卻不失為一個親民的選擇。除此之外,一些單位的批量購買,部分商業活動的禮品 的贈送,共計起來也是一筆可觀的需求量。
反觀美國,取消終端補貼的運營商通過改變營銷策略,並將精力放在更多強調網絡質量、手機套餐的設計和內容服務方面,從而走出瞭捆綁泥潭。對網絡的重視和對手機套餐設計理念的改變,已經為運營商帶來瞭實實在在的好處。
GEEK 君有話說
也就短短幾年的工夫,與運營商聯合推出的定制手機,竟成瞭用戶不疼,廠商不愛的代表性產品。美其名曰保證最低消費,實際上是強制消費。
在極客君看來,盡管運營商在合約機上推出各種補貼返利,但終需回歸通信本質,從營銷拉動為主回歸到實打實的網絡服務上來,順應國傢的提倡政策。天若有情天亦老,提速降費是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