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 SIM 卡的即將倒掉

03-10

01

1991 年,手機首次在芬蘭成功通話。當時所使用的手機上有一個「用戶識別模塊」,即 SIM 卡。這個卡片擁有身份識別功能,可以安全地將手機接入網絡。

自此,SIM 卡就成瞭手機裡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無論是曾經的功能機,還是如今的智能機;無論是低端幾十元的手機,還是高端如 iPhone X,都離不開它。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句話說久瞭,似乎三十年就變成瞭一個周期。

再 NB 的東西,都逃不過宿命,能撐三十年都算是相當厲害瞭。SIM 卡自誕生起,也快三十年瞭。它會在三十年的時候畫上它的命運的休止符嗎?

聯通發佈瞭一個重大消息,正式在上海、天津、廣州、深圳、鄭州、長沙 6 座城市率先啟動「eSIM 一號雙終端」業務的辦理。「eSIM 一號多終端」意味著可穿戴設備可以和用戶手機共享號碼,無需實體 SIM 卡。

蘋果 eSIM 智能手表 Watch 3 成為首款支持該業務的終端產品。有瞭這個業務,智能手表和手機都可以成為主叫設備,而來電則手機和手表都有提醒,都可以接聽電話。短信息也是如此。

這樣一來,Watch 3 不像以前是一個手機的附屬物,現在則能夠獨立的通話和發送信息。之前,帶著蘋果手表的同時,必須將 iPhone 也帶在身邊,現在則不必瞭,帶著表就可以通話發信息,再也不用擔心手機忘帶瞭。蘋果手表終於告別「裝 B」屬性,變成瞭一個通話設備。

這一切,全拜聯通的「eSIM 一號雙終端」業務和 eSIM 卡所賜。

02

作為一個從業者,我很認真的研究過 eSIM 卡這個物種。

我的手機換過無數次,經歷瞭大卡,小卡,到 nano 卡,換瞭換去,變的隻是大小,內核並沒有變,都是 SIM 卡。

SIM 卡除瞭存儲瞭個人信息,還是一個帶 CPU 的迷你計算機,能夠加密解密,在終端設備接入網絡的時候,和接入的網絡設備進行通信,主要是完成認證,鑒權和計費。所以,別看它小,但是缺瞭它,就無法接入到運營商的網絡。

但是,無論移動,聯通還是電信,SIM 卡有個公開的秘密,那就是任何一張 SIM 卡隻能接入一個網絡。

那麼問題來瞭:我想接入兩個網絡怎麼辦?回答是:雙卡雙待。那麼問題又來瞭:我想接入多個網絡,在多個網絡之間自由切換,誰的信號好用誰的,怎麼辦?答案是:SIM 卡沒法辦。

大城市感覺不到,一般信號還行,但是有些偏僻的地方,尤其是山區,運營商的信號真的不敢恭維。經常就會出現這樣的景象:A 運營商信號還湊合,B 運營商完全沒信號。這個時候,特別想能夠自由換到另一個網絡。

大傢用慣瞭 WiFi,覺得 WiFi 好用,好用的原因之一是到瞭一個地方接入一個新的網絡,自由切換,不需要多張卡。這種自由換網絡的感覺,真好。

運營商的網絡也可以如此流暢的自由切換嗎?能不能做到?

能,當然能,eSIM 卡就能。

不同於我們手機用的 SIM 卡,是有個插槽,這個插槽裡的卡是可以拿出來的,eSIM 卡是焊接在手機的主板上的,和其他的芯片一樣,是不可以自由輕松的拿出來放進去的。這是我們一個直觀的認識。

那有人要說瞭,要換卡怎麼辦?本質上,它無需更換,除非它壞掉瞭。

eSIM 卡最大的特點是它不綁定於任何一個移動網絡,和 SIM 卡不一樣,不能說這個是「某某運營商的 SIM 卡」,它不屬於任何一個運營商,它能夠自由在運營商網絡之間切換接入。

當接入新的運營商網絡時,卡裡的信息會被新的運營商更新。

這下清楚瞭,卡裡的信息是動態的,不是固定不變瞭,因此它自己也是靈活的,能夠穿梭於不同的網絡之間,有點像「交際花」。

網絡的自由切換,終於有瞭解決之道。可謂「一卡在手,換網自由」。

03

憑心而論,站在用戶的角度,當然希望用這種卡,哪個網絡好用哪個,這樣可以總用到最好的網絡,不會因為看著別人手機的網絡滿格,而自己的手機一格甚至沒格而幹瞪眼。也不需要「雙卡雙待」這樣同時管理著兩張卡,給兩張卡付費。

從這一點上看,eSIM 卡的出現是有著技術先進性的,它解決瞭一個巨大的痛點,給用戶的體驗升級瞭不少。

然而,自 eSIM 卡發明以來,主推它的是蘋果和三星。這都是手機廠商,為嘛沒有運營商?

問題其實很簡單,就是一個詞:利益。

SIM 卡的號碼唯一性,形成瞭一個壁壘。這個壁壘,可以看做運營商的「護城河」。用戶換號會存在巨大的隱形成本,比如擔心別人聯系不上自己。而運營商計費,也是根據號碼來的。

所以號碼就是運營商的資源,什麼都可以丟,用戶不能丟。所以,運營商總是千方百計的爭取用戶用自己網絡的號碼,對於老用戶,則千方百計的想留下。

而 eSIM 卡是怎麼做的呢?它是「一卡多號」。

這下好瞭,動瞭運營商的奶酪。運營商可不想本專屬於自己的用戶和別的運營商分享。運營商千方百計建立起來的「籬笆墻」,被拆掉瞭,這可不行。自然而然的,運營商對 eSIM 卡缺乏熱情。

eSIM 卡和 SIM 卡之爭,本質上是對於用戶控制權的爭奪。eSIM 卡的控制權,在手機一方;SIM 卡的控制權,則掌握在運營商手裡。

這就是蘋果三星的終端設備雖然有瞭 eSIM 卡,但是沒法使用的原因。

就蘋果的 Watch 3 來說,去年發佈的時候就宣稱可以「打電話,發信息」,但是由於在我國運營商的網絡還不支持,所以一直沒法真正的使用,一直到今天,聯通才宣佈支持 Watch 3 的 eSIM 卡業務。

當然瞭,單單聯通的網絡支持,並不能發揮 eSIM 卡的「一卡多號」「自由切換網絡」的能力,但至少,它表明瞭一個信號,eSIM 卡來瞭。

聯通此次支持的的是「一號多終端」業務,雖然沒有用到 eSIM 卡最強大的功能,但是至少實現瞭從無到有,從用不上到用得上。

聯通的此次宣佈,開啟瞭 eSIM 卡時代的序幕。

04

和 eSIM 卡相似的,有 vSIM 卡。vSIM 卡是虛擬的卡,其主要功能也是「一卡多網」,典型的有華為的「天際通」。

有瞭「天際通」,到國外可以自由的實現移動網絡的接入,從一個網絡切換到另一個網絡。我在國外的時候經常用到,對此深有體會,確實好用。

無論 eSIM 卡,還是 vSIM 卡,本質上都是為瞭實現不依賴於某一個網絡。在這一點上,和當前 SIM 卡是既有著技術上的不同,更有著商業利益上的不同。

不經意間,對於用戶的控制權的爭奪,變成瞭對於卡的爭奪。在這裡,手機制造商和運營商各自打著自己的小算盤,精著呢。

短期來看,eSIM 卡雖然是先進的,符合用戶需求的,但是由於動瞭運營商的奶酪,難以得到運營商的支持。離開瞭運營商網絡的支持,它也玩不轉,所以,想完全替換掉 SIM 卡,難度還真不小。

但是,科技史上有一個著名的定律,用一本書名來形容是《擋不住的趨勢》。曾經封閉的微軟現在也在逐步的開源,膠片相機終被數碼相機取代,而數碼相機最終也敗在手機腳下,那些想封閉的,阻擋潮流的,最終都成為瞭「螳臂當車」的笑柄,成為瞭商業上的「背景帝」。

聯通在逐步接納 eSIM 卡,移動和電信還會遠嗎?

改制以後,聯通果然思路開放瞭很多。痛定思痛,發現合作共贏才是出路,在一個良好的生態鏈中發展遠好於單打獨鬥。

像 SIM 卡這樣作為運營商壁壘和城墻的東西終會坍塌,原因很簡單,它不符合用戶的利益。它的替代物 eSIM 卡或者 vSIM 卡已經在科技趨勢的路上瞭。

SIM 卡,且封閉且珍惜!畢竟,已時日無多!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