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 董事長植入體內的是什麼?入體式智能設備為何備受關註?

11-03

10 月 22 日,YY 董事長兼 CEO 李學凌在朋友圈裡曬出幾張照片,稱在身體中植入瞭一個芯片,「以便於更好地瞭解自己」,並將這種行為叫做「裡程碑」的一天。

李學凌「在身體內植入芯片」的說辭引發瞭科技圈的熱議。但很快,「真相揭露」,春雨醫生發文指出,李學凌嘗試的並不是什麼革命性的新產品,而是雅培旗下的一款專為糖尿病患者研發的名為「雅培輔理善瞬感系統」(簡稱「瞬感」)的產品。

隨後,為李學凌提供服務的醫療初創公司 Airdoc 出來澄清稱,進入李學凌體內的確是瞬感產品,並不是芯片,貼在李學凌胳膊上的傳感器會每天檢測使用者在日常飲食運動前後出現的問題。「通過人工智能算法,幫每個人建立飲食和血糖血壓痛風之間的個性化模型。告訴每個人該怎麼吃飯。」

李學凌使用的產品並不完全成熟,但它引發的熱議,除瞭證明普通人對新技術有所的期待與恐慌外,更證明入體式智能硬件作為醫療輔助甚至是治療手段正日漸受到科技行業、醫療行業的共同關註和重視。

不是芯片,進入人體同樣可以獲取數據

如果停留在李學凌體內的不是芯片,那是什麼,又有什麼作用?

極客公園在向雅培咨詢瞬感產品的工作人員瞭解到,留在李學凌體內的既不是芯片,也不是鋼針,而是一種軟體纖維。

瞬感產品由傳感器和感應器組成,進入人體內部的絕對不是芯片。其中和人體皮膚相接觸的傳感器是一個一次性的敷貼器敷,一般貼在上臂背側平坦的位置。在敷貼傳感器時,一根 5 毫米的細絲(柔性探頭)會被植入皮下,傳感器通過粘貼片固定在敷貼部位。

據雅培的工作人員介紹,敷貼傳感器的感覺類似於指尖采血。「傳感器佩戴前是有鋼針的呢,單單靠軟管是沒辦法沖破皮膚的,要靠鋼針助力沖破的,敷貼器離開皮膚鋼針會自動回縮到敷貼器內,隻剩下纖維軟管在皮膚內。」因此,李學凌感覺到的「彈射」應該是鋼針突進刺破皮膚又退出的過程而不是芯片高速進入體內。

雖然進入體內的不是芯片,但這種軟體纖維同樣可以測量人體內的數據。極客公園瞭解到,這種軟體纖維帶有一種特殊的「生物酶」,專門用來監測「組織間隙液」中的葡萄糖水平變化,可以用作葡萄糖病人監測體內血糖數據的醫療輔助產品。據雅培工作人員介紹,雅培的傳感器系統每 15 分鐘會記錄一次葡萄糖數據,隨時用掃描儀掃描傳感器,即可獲得近 8 小時動態的葡萄糖數據。

不過,由於組織間液內的葡萄糖是經毛細血管擴散的結果,組織間液的葡萄糖讀數會滯後 5-10 分鐘,所以相比傳統的指尖測血,其數據準確性會有所偏差。這些數據可以作為動態監測患者體內血糖水平,卻很難實時反應患者身體狀況。另外,這個產品的傳感器壽命也相當有限,一個傳感器隻可以使用 14 天。

從上面我們可以得出兩個結論:第一,瞬感產品可以獲取使用者體內的數據,但靠的不是芯片而是生物酶;第二,傳感器能收集到的數據隻有組織間隙液中的葡萄糖濃度的相關數據。         

那麼作為一傢人工智能初創醫療公司,Airdoc 在中間扮演什麼角色呢?

Airdoc 的創始人張大磊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方案的核心是一套人工智能算法,並不是一個物理可見的硬件,大傢看到圖片中的硬件是用來采集體征數據多個傳感器中其中一個。」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我們可以理解為,Airdoc 並沒有自己開發手機數據的產品,而是在用目前成熟的醫療產品產生的數據做算法研究。雖然這種基於單一數據的再解讀效用有限,但的確也是目前入體式設備智能化發展的一種方向。

從獵奇走向實用,智能入體設備化正越來越受關註

電影《生化危機》和電視劇《黑鏡》中都對入體式智能設備做過描繪,這些進入人體的小小藥丸或者芯片,往往最終很可能變成跟蹤器,數據竊取器,甚至可能操控人意識決定人看到什麼看不到什麼的人類毀滅器。

《黑鏡》劇照

某種程度上,芯片進入人體更接近物理層面上機器操控人類的想象。但必須要承認的是,機器和人類身體的接觸的確越來越緊密。1998 年,英國雷丁大學控制論教授凱文 · 沃裡克將一個 3 毫米的晶片植入左手腕裡,再往中部神經埋入 100 個電極。連接的電線埋在前臂的皮下,連接到電腦後可以將神經沖動傳達給電腦,成功利用意識完成瞭包括開門、開燈這類指令。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凱文 · 沃裡克都因為這種獵奇行為被稱為科學怪人。但現在這種植入簡單行為已經不是零星的孤例瞭。入體式設備的接受范圍正在越變越廣,開始從獵奇走向實用。據多傢國內媒體轉述美聯社的報道稱,瑞典目前有大約 4000 人在體內植入芯片,這些芯片大小多為米粒大小,一般植入人體手部皮膚表層,功能包括刷門禁、進行線上支付等。

從獵奇走向實用的更多的還是醫療領域的相關研究。

傳統醫療領域中,有醫療鋼板,有人工心臟,但都算不上「智能」。不過,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醫療實驗室甚至是大型科技公司都在嘗試把芯片或者其他智能設備放進人體內,以更好的解決使用者的健康問題。

最具代表性的入體式智能設備是腦機接口設備。腦機接口設備是腦機接口技術延伸,目前主要用於脊柱受損病人的康復研究。

腦機技術通過腦機設備可以對大腦的信號的搜集轉化,讓人們的意念繞過受到損傷的脊柱部位,來通過機器實現「動作」。因為雖然人癱瘓瞭,但人腦控制運動的相關區域卻沒有停止運作,所以借助腦部的運動指令,利用腦機發送給「外骨骼」信號,人就可以進行「運動」瞭。

2017 年極客公園 rebuild 奇點大會上,曾請到腦機接口技術研究專傢米格爾。在 2014 年的巴西世界杯上,他曾讓一名全身癱瘓的志願者頭上戴著一個復雜的電極帽,在一個巨大的「外骨骼」的幫助下,踢出瞭世界杯的開場球。

米格爾在實驗者的大腦皮層上安裝瞭數百個電極,記錄大腦皮層的活動信號,然後信號經過傳輸 / 解碼後,再把相應的指令信號發送到外骨骼,讓「腳」動起來。當志願者往前踢一腳,這一腳的「感覺」又再次通過電極傳送到腦部形成反饋,讓男孩真正感受到「踢」的存在。

相比米格爾的這種保守做派,更為激進的做法還包括植入式腦機接口技術,通過對神經元運動數據的讀取,讓機器徹底成為人體的一部分,幫助人們完成意識指令。1998 年,神經科學傢 Phil Kennedy 曾在一位癱瘓患者腦中植入電極,成功幫助其用意識在電腦上敲下字。但在此之後,入體式腦機技術卻鮮見成功案例。

腦機結合技術雖然並不成熟,但卻同時吸引瞭醫療行業和科技圈的註意。

伊隆 · 馬斯克和 紮克伯格兩大科技互聯網巨頭在 2017 年相繼成立瞭腦機商業研究機構。Facebook 希望借用腦機結合技術讓用戶無需講話或手動輸入的情況下,把用戶大腦中的想法直接展示在計算機屏幕中的實驗;馬斯克創辦的 Nerualink 公司正在研究的「神經蕾絲」(Neural Lace)的微型設備,設想將植入人體體內,通過它來幫助聽力和視力缺陷或腦部損傷的人士彌補身體缺陷,甚至在未來可以利用腦機讓人們有意識的下載或上傳相關數據。

如何看待入體式智能設備的發展?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回顧一下人工智能產生作用的三要素:數據、算法、計算力。其中,數據是最基礎也是最核心的要素。沒有準確、有效的數據,空有算法和計算力也於事無補。

從產品形態和功用來看,腦機接口技術已經完全將人類的一部分神經交給瞭機器芯片。從特征上來看,這種仍處於實驗室階段的產品和科幻影視作品描摹的狀況似乎隻有一步之遙。

但如果結合要實現人工智能三要素來看,這一步仍然是巨大的一步。與影視作品中產品操控人類的潛在可能相比,目前的這些入體式產品當前最主要的任務首先是達到足夠有效和準確。

在李學凌事件之後,極客公園曾向醫療科技行業內從業人員咨詢芯片入體的安全性和可用性,業內人士給出的回復是「這種芯片植入技術想要在大眾普遍應用,目前還為時過早,重點要回答一下幾個問題:可以收集哪些數據?這些數據的時效性與用戶健康相關性到底有多大?這一監測結果信效度如何?」

我們從雅培得到的反饋是探頭隻能監測組織間隙液的數據,而這部分數據被收集起來隻能用作顯示血糖水平的變化。目前 Airdoc 的算法的數據來源很可能仍然是使用者的血糖數據,張大磊提到「瞬感」也隻是提供算法支撐的硬件數據來源之一。

至於腦機結合這類旨在轉移意識的技術則更仍然處於實驗室階段,離成型可使用的產品形態還有一段遙遠距離。在 2017 年 rebuild 大會上,米格爾曾非常具象的談到腦機設備還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技術瓶頸亟待解決:1,穿戴式腦機設備對人腦信號辨析不清晰;2,侵入式設備可能產生腦組織排斥,甚至造成腦損傷;3,侵入式腦機還面臨著設備老化的問題;4,腦機接口所依賴的反饋設備「外骨骼」太過笨重。

如果能夠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人腦產生的數據進行分析和整理,對於產品改進,減少對腦部組織的損失是非常理想的。但問題仍然停留在數據收集層面。據統計,人腦中的神經元數量多達 850 億個,之間的關聯至今也未被完全清楚解讀。如何準確收集、解讀來自人腦信號中的數據,即使是對 Facebook 和 Nerualink 這樣有決心、有資本的公司也是個棘手的難題。

綜合來看,不提算法和算力,入體式設備如果要實現智能化,想獲取足夠可信、有用的數據仍然是個難題。

李學凌對芯片入體的熱情,反映瞭我們這個時代對入體式智能設備的肯定。這些處於實驗室階段的產品或許沒有什麼革命性的突破,離為普通消費者所用也還有巨大的差距,不過我們也不必急著給行業潑冷水。實驗室的技術發展已經開始證明入體式設備擁有深度發展的可能性,在利用新技術為我們謀求更多的福祉的路上,我們更應該相信: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責任編輯:臥蟲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掃描二維碼詳細瞭解 thinkplus 高效能方案)

我們將那些改變瞭世界和歷史的商業勢力稱之為「酷」,而我們更願意相信那些即將決定未來世界的公司一定會做到「更酷」。極客公園同 ThinkPad 一起,推出酷公司 100 計劃,並提供給未來的「酷公司」們 thinkplus 高效能方案,助力企業高效成長。讓「酷公司」更加有力,讓他們成為我們對未來世界不可或缺的美好想象。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